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夏商之际革个命>第324章 商至即位
  七个月过后,远方诸侯、部族首领们上万人云集到了西亳,西亳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全国缟素,给商汤出大殡。

  这次纴巟委托右相伊尹负责,伊尹没有推辞,安排群臣接待诸侯,准备发丧事宜,倒是有条有理,次序井然。

  商汤生病期间曾经给自己安排了后事,对群臣说自己死后要葬在桐宫,也就是他北征时调集军队的地方,所以伊尹等群臣就下令在桐宫为商汤修建了巨大的陵墓,以百人为殉。

  将墓穴填平之后,并不是堆起坟头,而是在上面建起了祭祀的庙宇,称为“唐(汤)宗”或“大乙宗”。

  根据商人的制度,只有直系先王、先妣才能有“宗”,旁系没有宗,所以殷墟卜辞中凡是有宗的先王、先妣,一定是直系。

  在最后的祭祀上却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大吃一惊的事儿。

  来自刘国刘子夅和蒿荼在服徭役的时候成了好朋友,两个人在行礼时站在一起,偶尔窃窃私语。这两个没脑子的后来不知道说了点什么,同时笑了一下,让伊尹看见了。

  伊尹大吼一声:“把此二人拿下!”

  武士立刻冲上来,把刘子夅和蒿荼按倒。

  伊尹狠狠地说:“国家大丧,祭祀典礼上竟然私语说笑,藐视天威,拉出去斩了!”

  “臣下错了!饶命……”两个人一齐求饶。

  群臣也傻了,这两个人都参加过灭夏战争,特别是蒿荼,在灭夏和与东夏的战争中立过大功的,伊尹说杀就杀。

  可是群臣谁也不敢求情,因为伊尹说得对,这种情况下说笑,的确是死罪难饶。

  就这么着两个人就被砍了头。

  伊尹仍然恶狠狠地说:“谁要是敢藐视天威,违背国家法度,不管是谁,定斩不饶!”

  祭祀完毕,群臣、诸侯都各自上车,回府的回府、回家的回家、回驿馆的回驿馆。

  伊尹带着黑颠等几名年轻的臣子在处理完祭祀善后之后,来向守灵祀的元妃纴巟、敏妃肖己等人告辞回府。孙太子至和纴巟、肖己等人要在新建的宗庙之中守祀百日。

  纴巟、肖己、伯至带着仆从从宗庙里出来送伊尹。

  这些天伊尹因为操持商汤的丧事累得够呛,走路都打晃了。来到车前,仆御把车绥递给他,让他登车。

  ——车绥就是拴在车中的一根绳子,贵族上车的时候,由御手递给他,手拉着绥上车,作用类似现在公交车上的门把手。

  伊尹大概是累急了,手拉着车绥往上一登,脚踏在车门口最高的一级上,不知道怎么的竟然脱了手,往后一仰,从车上倒下来。

  “啊——”在场的众人都惊叫一声。

  伊尹仰面朝天倒栽下来,后脑勺都快要着地的时候,突然感觉胸口一紧,丧服的衣襟被人抓住,一下子提了起来。

  他定睛一看,抓住自己胸襟的不是一只手,而是两只手,站在左边的是一身斩縗的敏妃肖己,站在右边的,是自己的学生宫正黑颠,两个人各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衣襟!

  肖己本来和纴巟站在宗庙的台阶上,离伊尹的马车得有八九步远;而黑颠的马车就在伊尹的马车后面,相距五六步远,两个人在伊尹坠车的一瞬,同时到了伊尹跟前,把伊尹提了起来。

  伊尹站稳身形,整整衣服,急忙左右行礼:“谢谢二位相救,多谢敏妃大人,多谢宫正大人。”

  “哦,不用谢。”肖己敛衽说:“右相大人以后当心些啊,可别有什么差池,大商政事还要靠您呢。”

  “敏妃大人说得是,臣下谨记。”

  “老师,您受惊了!”黑颠诚惶诚恐地说:“唉,您是累坏了。”

  “没事没事,我还好……”伊尹说着,整整衣服,重新登车走了。

  肖己看看黑颠:“黑颠大人好身手,反应敏捷呀。”

  “哪里哪里,臣下也是一时的急劲,怎么能和敏妃大人相比。”黑颠一边行礼一边说。

  ***

  百日丧满,根据宗法制度,要拥立新君,这个没什么悬念,因为商汤生前已经明确了父死子继的制度,而且确定了继承人,自己死了由太子杺即位,太子杺死了由其子孙太子至即位,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异议。

  伊尹带领群臣举行了新君登基典礼,拥立了只有十五岁的伯至为商王,就是商王至(太甲)。

  在典礼上,商至右手持金钩,左手托王玺,升坐玉斗王榻,正式即位,接受诸侯群臣的朝贺。

  伊尹宣布了商汤的遗命:“君上在偏殿寝疾之时,伊挚亦侍立阶下七日,期间君上隔壁传遗命于伊挚,孙太子至年幼,在他登基之后,由伊挚、有虔、湟里且为三公辅政。诸位大臣都当勠力同心,效忠王室,保大商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商王至差点儿跳起来:“伊挚,你此言可有凭据?”

  本来他早打算好了,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伊尹给炒了,让他回家去种地,没想到伊尹竟然来了这一手儿。

  伊尹面无表情地说:“臣下侍立阶前之时,君上的确隔壁传话如此,臣不敢违逆,照实而宣,至于凭据,在下无有。”

  “哼!你没有凭据,有假诏书、矫诏之嫌!”商王至说。

  伊尹仍然面不改色:“君上如果不信,倒也无妨,君上可以另行任命,臣下绝无二言。”

  臣扈出班奏道:“君上,先君病中之时,曾多次召臣入宫面谈,的确曾有言说君上年幼,即位之后,必须由大臣辅政,要立三公、三老,其中三公中第一个就说到右相大人。右相大人为我大商做出的功业和治国理政之才能,有目共睹,所以先君有此遗言,也不足怪啊。”

  臣扈这么说,是确有其事,商汤真的对他说过如果伯至即位,需要伊尹辅政的事情,但是商汤也嘱咐过,不要让伊尹一人大权独揽,至少需要三人。br>
  臣扈就向商汤建议立三公、三老共同辅政,商汤同意了。

  臣扈此言,在群臣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但是伊尹却十分震惊,他心里一阵颤抖:难道自己误解商汤了?他并没有想对付自己?那么黑颠听到的那些话,难道有诈?

  可转念又一想,商汤让立三公、三老,岂不是不想让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看来商汤对自己还是有看法啊。何况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后悔的余地了,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伊尹在帮助商汤灭夏的过程中的确在群臣中建立了极高的威信,而且他一直没有什么过失,群臣大部分还都信任他、指望他,所以都一起行礼道:“右相大人的确是最适合辅助君上的人选,望君上三思!”

  商王至一看,所有的大臣竟然都信任伊尹,他虽然年龄小,可考虑事情还算周到,知道这时候如果炒掉伊尹,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想了想,说:“既然先君有此遗命,那么予一人也不能违背,就按照先君遗命,以伊尹、有虔、湟里且为三公,以臣扈、咎单、益杭为三老,以王子胜、王子南两位王叔为二辅,辅佐予一人。予一人湛圂在忧,国事政务,只能烦劳各位大臣了。”

  后来“三公”又称为“三台”,“三老”又称为“三寿”,都是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

  就这样,朝中的政务基本上都交给三公、二辅来搭理,三老只是参与议政,并没有决策权。

  根据规定,朝中所有事务都由商王至临朝听政,而处理则必须经过三公、三老、二辅合议,全部同意,才可决定实行。但三老年岁大了,不能事事参与,除非是一些极其重大的决策。

  大部分事务主要靠伊尹、有虔和湟里且这三公和王子胜、王子南这二辅,而最终的决策权则在伊尹手里,诏诰命令也多是由伊尹以商王至的名义发布。

  就这样,大商的政务算是又走上正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