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第37章 今日这酒,不好喝啊
  朱柏摆摆手示意陈怀义出去。

  自己继续拿起书本背诵起来。

  临走时陈怀义又瞥了一眼朱柏新练的书法,心中暗暗吃惊。

  他很好奇朱柏所写的关于心学的内容,但是又觉得这是很私人的东西,终究是没好意思问。

  拱手告退,守在了书屋外。

  书屋中。

  朱柏虽然在扫视书籍,研习学问。

  可他的心中却在想着陈怀义先前所言,关于分封藩王一事。

  分封一事在他看来不能一棒子打死。

  大明立朝之初,在朱元璋的威慑安排之下,确实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屡屡让北元兵马和草原部落的侵略碰了一鼻子灰,很好的守护了大明的边界。

  无奈朱标早亡、朱允炆不成器,导致在朱元璋驾崩后,分封一事成为了弊大于利。

  好侄儿朱允炆被四哥朱棣成功拉下马,后者自己当了皇帝。

  成了明朝藩王中公然造反第一人。

  “分封制啊分封制。”

  朱柏的心中默默念叨着。

  如果站在陈怀义的角度,他也不赞成朱元璋分封藩王。

  可以后的藩王之位,将是他安身立命的最大凭仗。

  纵然他知道藩王的危害,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按照陈怀义说的去做。

  他坚信只有拥有绝对实力,才能掌握自身命运更好的生存下去,否则只能任人宰割,更不用说抵御外敌,开疆扩土。

  不知为何朱柏心中竟隐隐有些期待,自己就藩后的生活。

  大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感。

  毕竟他心里很清楚,无论自己是躺平还是奋斗,在未来二十年的藩王生涯中,自己生活的还是很舒服的。

  手握兵权,不仅可以节制地方,还能实现他更多的抱负。

  也不知道外大父胡美他们现在处境如何!

  算了,先安心待文渊阁,然后滚去封地安心当自己的藩王吧。

  此刻的朱柏不求闻达于大明,只求苟全性命。

  先改变自己英年早逝的命运,才能再谈更多美好的未来。

  稳健!

  能苟就苟!

  是朱柏为自己大明生活定下的最基本基调。

  ……

  沉浸在文渊阁书屋中,不知不觉已到了朱棣大婚之日。

  若不是陈怀义提醒,他甚至都忘了这事。

  他放下手里的书,刚到文渊阁外,一少年便冲他招手喊道:

  “十二弟!这儿!”

  朱柏闻声望去,见朱榑正招手示意他过去。

  “七哥?”

  朱柏疑惑的朝朱榑缓步走去。

  “七哥你怎么来了?”

  没等他问完,朱榑一把拉着他的手臂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朱柏暗道这小子该不会又想干坏事?

  可千万别再拉上自己了!

  上一回朱棣拉上他去私会徐妙云,他差点就要跟着朱棣受大罚,这样的事他可不想再遭受第二次。

  除了不想遭受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因此影响到,自己在朱元璋等人心中的形象。

  奈何朱榑这小子强拉着,他想跑都跑不了。

  只能祈祷这小子这回能干点正事。

  “十二弟别急,快到了!”

  朱榑见坤宁宫近在眼前这才不慌不忙地说道。

  “十二弟,待会儿四哥成亲的队伍会从武英殿经过这里,我们就在这待着!

  到时候,我们好好给四哥热闹热闹!”

  朱柏这才明白朱榑的心思。

  这样也好!

  皇子成亲的礼仪朱柏也不曾见过,眼下有这个机会,见识见识也好。

  “那其他几位哥哥他们呢?”

  朱榑摆摆手。

  “嗨,二哥、三哥都是大人了,这会儿和群臣都参加酒宴,其他人我都跑前边去看热闹了。

  但是他们那边视线不好,等那里的酒宴完,四哥和新娘子会来坤宁宫,我们在这儿守着就好……”

  朱榑脸上带着几分笑意,侃侃而谈。

  他和朱棣的关系可谓难兄难弟,论挨打次数他在诸位皇子中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经过几次相处,他感觉朱柏其实也不错,平时也会不时送些小玩意给朱柏。

  是以在众皇子中,朱柏和他的关系是除朱棣以外最好的了。

  等待的过程多少有些无聊。

  朱榑将一些吃食递给朱柏,接着神神秘秘地和朱柏透露道:

  “十二弟,我听说今天父皇会二次封王了!这次肯定能轮到你!

  到时你也是一方藩王了!”

  朱柏闻言有些意外的望着朱榑。

  这小子平时不务正业,吊儿郎当,没想到还真有点眼力见。

  若非深知历史进程以及陈怀义的再次提醒,他都没想起朱元璋会在朱棣婚礼上分封之事。

  见朱柏表情波澜不惊,朱榑倍感郁闷。

  本来他还想趁着这个机会,秀一把自己百事通的本事。

  没想到朱柏仿佛早已知晓这事一般。

  他有点哭笑不得:

  “十二弟,你怎么就没有半点反应啊?”

  “啊!真的吗?”

  “你这反应……能不能再假一点!”

  “感谢七哥,七哥永远的神!这样可以了吧。”

  听到这话朱榑这才露出一副笑脸。

  心想下次一定要好好筹划,在这个多智近乎妖的弟弟面前显露一手。

  这对他来说可比在其他皇子面展现自己百事通能力,更有成就感。

  ……

  与此同时。

  武英殿。

  朱元璋正大摆酒宴,招待群臣。

  文武百官都坐在一起庆祝朱棣的大婚。

  气氛热烈。

  “景濂兄,不知你写的是什么折子啊?”

  宋濂的旁边,坐着一位满面春风,志得意满的中年人。

  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当朝左丞相胡惟庸!

  宋濂年岁虚长却不敢托大,端着手中的酒杯微笑地说道:

  “些许祝词,不足为道也!”

  胡惟庸靠近宋濂几分,小声道:

  “景濂兄,四皇子今日大婚,皇上恐怕又要再提那事了!”

  宋濂心中明白胡惟庸所指,无奈摇摇头:

  “诸皇子都已陆续长大,总要就藩的。

  我等能阻拦一时,可阻拦不了一世。

  老夫一大把年纪了,就算想劝也劝不了几回。

  皇上心意已定无人能改,我等与其触怒龙颜不如顺水推舟,分封之事权且应下就是……”

  胡惟庸点点头:

  “我正有此意,分封一事事关重大,必须尽早筹划对藩王权利做出相应限制。”

  身边众臣闻言,纷纷附和:

  “二位所言极是。

  皇上是铁了心要将皇子们尽分封为诸王。

  我等追随皇上多年,但凡他下定决心的事情,势必无人可更改。”

  “皇上若在酒宴上提及此事,只怕今日这酒,不好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