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第61章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
  朱柏摇摇头,继续道:

  “儿臣觉得,此次恩科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北方考生需千里跋涉而来。

  不像南方考生可以就近赴考,因此南北考生比例上本就严重失调,天然的存在不公平。

  既然开考前本就存在不公平,科举的最终结果自然就不公平,并不是真的存在舞弊行为……”

  闻言朱元璋暗暗点头。

  按朱柏的说法来看,这次恩科自己确实思考的不够到位。

  加上处死山东二贤造成影响,最终才造成了眼前这个局面。

  感情错都在自己?

  当然即使错真的在自己,朱元璋也不会承认。

  父子三人,对于科举之事进一步探讨。

  朝廷上下氛围却是相当严肃。

  奉天殿内的文官们全神贯注的阅卷。

  其余人等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老老实实的等待文官们二次阅卷的结果。

  在众多文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新阅卷的结果出来了。

  绝大多数人所选出来的文章,和先前的三十六人名单几乎一致。

  足以证明李善长、宋濂二人绝无舞弊行为。

  此番科举考生,北方考生整体的文章水平确实不如南方考生。

  这个结果让多数大臣齐齐松了口气。

  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召集宋濂,李善长等人再次阅卷,甚至就连陈怀义都被喊了过来,毕竟他好歹也是一个大儒。

  这些大儒打起精神,紧锣密鼓的阅卷,再次询问敲定三十六份上等文章。

  选取出的文章与先前众位大臣、阅卷官所选文章相差无几。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没有舞弊最好,要不然可就不好办了!

  不过这事为他敲响了一记警钟。

  他担心如果按照这次恩科的结果来看,久而久之,他大明朝的官员最后岂不是全部变成了南方人?

  大明朝要真变成了半壁江山,这对当皇帝的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扩招人数,好好的一场恩科竟演变成了一场灾祸。

  北方学子闹事还没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现在又存在这个重大隐患。

  这可把朱元璋给愁坏了。

  关键时刻。

  朱柏看出朱元璋的担忧,挺身而出道:

  “父皇无需担心,要解决此事并不难。

  只要下旨让北方学子一律进城,再办一场大试。

  现在这场就叫他恩科南场。

  下一场就叫他恩科北场。

  如此一来,原先对于北方学子的不公平境遇就可以迎刃而解。

  父皇也就可以把恩典赏还给北方学子。”

  恩科南场和恩科北场?

  听闻朱柏的主意朱元璋只觉得眼前一亮。

  这个可以有!

  他露出一抹笑容道:“柏儿说得有理,继续说。”

  朱柏接声道:

  “父皇现可拟旨昭告天下,本次恩科并非存在舞弊,皆因北方初定驿道未开,致使众多学子被山川江河所阻,未能及时赶赴京城。

  及至科举试罢,北方诸省仍有众多学子处在路上,未能及时赶到。

  父皇应礼部所请,特此增设恩科北场以为天下学子之望。

  等北场试罢,敲定最终人选,再与南方学子拢到一块儿,同场举行殿试,由父皇钦点状元……”

  朱柏的建议瞬间赢得所有人的认同。

  朱元璋更是喜上眉梢,朱柏此举不仅化解了这次科举风波,还给他提出了一个解决南方官员占据朝局的潜在危机。

  朱元璋一拍大腿:“好!很好!这主意实在是妙,就按柏儿说的办!”

  考虑到李善长、宋濂涉及先前的风波。

  于是朱元璋便命杨宪为北场大试总监,重开恩科北场。

  凡是滞留在京的北方学子,每人将获得五贯大钱,让他们继续参加北方大试。

  终于在杨宪的努力筹办之下,很快又从北方学子的众多文章之中,矮子里面挑高个挑选了四十四名进士。

  比给南方的名额足足多了八个,充分体现了朝廷的诚意。

  如此一来南北进士总人数便达到八十人,这些人一同参加殿试。

  如此规模,在此之前几乎不曾见到。

  最终林凡不知是得益于朱柏在此次风波中的力挽狂澜表现,还是他在殿试中自身的精彩表现。

  竟被钦点为榜眼,赐进士及第,李进虽未进一甲,却也取得第五名的名次……

  一场南北案榜(又称南北榜之争,春夏榜案等),总算以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落幕。看書喇

  此番科举考试的重大风波,涉案官员均未受到严惩。

  宋濂、李善长对朱柏,朱标深表感激。

  文渊阁、翰林院许多人都欠朱柏一个人情,全体翰林从此更是将朱柏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

  李进受朱柏恩惠,又收到朱柏抛出的橄榄枝,得知陈怀义和林凡都是朱柏学生,虽然没有直接拜在了朱柏门下,不过对待朱柏亦是十分敬重,与二人对朱柏的态度无异。

  朱元璋吸取经验,为了防止日后再出现第一次恩科的情况。

  也为了防止科举取仕偏向一个地域,让大明天下成为半壁江山。

  遂开启了分南北取仕的先例,并要求以后的儿孙也要将其形成定制,一直沿用下去。

  不偏不倚,江山方能稳固。

  ……

  文渊阁,书屋中。

  朱柏总算能够好好休息一番了。

  这些时日他也是为林凡操了不少心。

  眼下林凡高中榜眼,他与陈怀义的一番努力总算是没白费。

  之后只要好好栽培,等林凡成长起来便能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甚至可以让他利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一套应试指南。

  虽然有些过于功利性,但妥妥的可以成为大明的“某公”、“某图”、“某笔”,专门培训应试人才。

  不过朱柏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他初步计划就是培养精英,然后利用这些旧的精英再培养新的一批精英,源源不断的为大明输送人才。

  教育之事需要脚踏实地,慢慢摸索调整,可以先走书院模式,然后再过渡一番进入学校模式。

  这一切依旧任重道远,然而却也是他必须要去做的。

  只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让百姓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大明。

  国富民强了,大明才能够屹立世界之巅,才能够告别贫穷,告别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