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第74章 振兴大明,道阻且长
  将犹如打了鸡血的众人神情,尽收眼底,朱柏知道这次动员算是很成功。

  没办法,画大饼这招他太熟悉了。

  当年毕业找工作,很多公司都喜欢给新人画大饼谈理想?因为别的他们扣扣搜搜给不了、也不想给。看書喇

  和对方谈工资,他却和你谈感情,和对方谈工作,他却和你谈理想。

  朱柏照搬照用了,属于是。

  ……

  “诸位,水泥路施工的方法有很多种,采取的施工方案不同,施工步骤也就不一样,今日我先教大家最简单的一种。”

  朱柏分开人群,指着前方待施工的路面,耐心介绍道:

  “水泥路施工步骤正常是这样:

  先进行工艺流程,然后分格缝,接着铺混凝土面层,搓平压光,最后面层养护。

  分格缝一般设置在不间的交接处、不同面层的交接处、结构变化处……

  搓平压光主要是木刮杆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将面层在水泥初凝前搓平压实。

  面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

  面层养护主要是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7天……”

  朱柏将自己试错总结出来的步骤、注意事项,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众人。

  “修建水泥路的操作难度并不大,诸位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留意,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施工质量。

  大明的第一条水泥路寄托着无数人的期待,我们正在创造奇迹、创造传奇!

  无数双眼睛都盯在我们身后看,诸位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早就跃跃欲试的众人,听完朱柏的话纷纷喊着口号,操起家伙,精神亢奋的投入到水泥路的修建中。

  在朱柏的引导下,在众人齐心协力下,五米来宽的水泥路从一米不断延长到五米、十米、二十米……

  未来还会更长、还会更宽!

  从上午一直修到日落时分。

  众人干劲十足。

  身体疲惫,精神上却丝毫没有疲惫。

  相反,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从无到有的建造一条崭新的事物,这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

  以后每当他们从这里经过、或回首往事时,可以很自豪的说:

  “嘿,哥们,大明的第一条水泥路是我们修建的!”

  仅仅这一句,就足以成为他们吹嘘的一大资本!

  望着最先修建的那一段已接近终凝状态——凝固的水泥路,众人暗暗称奇,均感到不可思议。

  原先像泥浆流沙一样软趴趴的混凝土,没想到凝固以后坚硬程度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貌不扬,本领高强。

  比起用砖石铺路,水泥路便宜快捷高效,甚至还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在见识到第一段水泥路的效果之后,所有人无不崇拜的望着朱柏。

  “湘王殿下真乃神人也!是上天派来造福天下苍生的使者。”

  “你现在才发觉?

  要不然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如此神奇的修路之法?”

  ……

  将修路之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众人,朱柏的使命也算圆满完成。

  在众人的欢送中,赶回了文渊阁,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望着朱柏离去的背影,有好事者私底下将这条路亲切的称为:

  “朱柏路”、“湘王路”、“大明第一路”等等。

  以此来纪念朱柏在修路史上的重大变革。

  朱柏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微不足道的引导施工,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感慨百姓淳朴的同时也将时刻铭记:大公无私、真心为百姓付出、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终将被人民拥戴。

  ……

  回到文渊阁。

  了却心中一段心事的朱柏,身心异常愉悦。

  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今天他也发现了自己先前忽略的一个问题。

  水泥烧制使用都会产生大量尘土,还要发明个口罩来预防一下尘肺病。

  相比于后世工人工资一天动辄小几百,他这完全是在压制百姓,吃人血馒头。

  可不能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了。

  是以他很快画了一副口罩的图纸,让人给工部侍郎李镛送去。

  并交代他,以后凡是有尘土之类的施工,施工人员务必使用口罩,预防尘肺病。

  为健康考虑,他相信在有口罩的前提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佩戴的。

  以前他们没的选,现在再不戴那朱柏就没有办法了。

  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

  水泥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剩下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工部侍郎李镛是个人才,可以算是朱元璋划给他的一个手下。

  日后朱柏只要和李镛对接、引导他带领百姓们搞建设,相信大明基建会向上向善、蓬勃发展。

  当然他心里也很清楚,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局势是不可能的。

  便宜老爹那关就要攻克良久,好在朱柏对此很有信心。

  说一千,道一万,远不如干出一番成就让朱元璋看看。

  用事实说话,朱元璋也更容易接受。

  只要踏踏实实做事,一心为国为民的付出,好好的辅佐他与朱标,朱元璋总归会被劝动的。

  朱元璋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很保守,走的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再加上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和监察制度,整个大明的发展就缺乏一定的发展活力。

  这一点是朱柏要想办法改变的。

  他知道朱元璋制定重农抑商的政策,很可能受卑微出身、人生经历所影响。

  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生活、富商势力偷奸耍滑的丑恶嘴脸,让他心中难免反感仇视,因此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也就不足为奇。

  只不过他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海禁政策,让经商的人叫苦不迭。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防止一些商人投机取巧,以及走私泛滥、官商勾结等行为发展起来的商人势力,扰乱海疆地区的社会稳定。

  海禁政策之后愈演愈烈,导致了封闭保守与世隔绝。

  朱柏心里清楚,朱元璋的很多想法出发点不能说是错的。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凡事都搞一刀切。

  一禁了之并不能一劳永逸,禁不如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沿海地区的人民总是要生活的,海禁政策使得沿海百姓们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

  为了生活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却引发了倭寇的觊觎。

  那些在东瀛生活困难的下层民众,大肆结伙施展强盗行为,这导致倭寇之患逐渐兴起,沿海地区的百姓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北方要防止北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南方又遭受倭寇之患,朝廷上下又缺乏生机一潭死水……

  好在朱柏来了!一切就有改变的机会……

  “即使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但大明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汉人在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和骄傲!

  我一定要努力开垦,让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震惊寰宇。

  振兴大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