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挽唐>第一百零一章 寒食节至,送客远行
  弹指一挥间,忙碌的二月便结束了。

  顾柯在二月初新设立的测绘司陆续募集了十余名学员,平日里除了跟着徐逸跋山涉水观测地理形势,就是躲在测绘司的房间里写写画画,研究兵书,战例和舆图。

  刘义璟也如愿以偿地不用再做十将亲自管兵,但在测绘司做事比起营中的日常训练还要更加的辛苦,只不过对他而言算是甘之如饴,而对其他学员则多少有些苦不堪言了。

  如果不是测绘司一直得到顾柯的高度重视,时常前来视察,怕是有好几个学员都会申请退出测绘司。

  首发&:塔>-读小说

  测绘司草创的同时,顾柯也对军法司的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军法司的成员必须加入净莲宗,成为净莲社内的俗家弟子。

  并且只有根脚清白,有家人在徐浦场内定居的,才能成为军法司的成员。

  至于用“神仙肉”掺到真肉食里提供给士卒,反倒没有引起顾柯预想中可能发生的抵触情绪。

  相反,士卒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奇的食物——因为饱受士卒非议的豆饼,终于退出了徐浦营的饮食序列,取而代之的就是“神仙肉”,即豆腐。

  尤其是他们发现同等分量的豆饼吃了不仅胀气还口感巨差时,而“神仙肉”口感滑嫩,吃了也不会胀气时,欣喜若狂的士卒们见到各式各样由“神仙肉”制成的食物都会觉得很新奇。

  当然顾柯其实也没有直接用豆腐代替所有的肉食,只是每隔一天用豆腐替代肉食。

  毕竟虽然豆腐比豆饼和直接吃豆子饭要不容易胀气,但吃太多也还是会胀气的——豆腐的这个特征是由可怜的安延昭在亲身体验了一天吃一斤多的豆腐后,才被人观察到的。

  其实步弓手们也不是傻子,“神仙肉”到底是不是肉,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但顾柯愿意如此努力地“糊弄”他们,也并未全部用豆腐替代肉食。

  而且营中所有的军官,包括两司教官,虞侯和营主,都没有私下开小灶的行为,所有官兵都在一起用饭,这也是他们以往从未见过的场面。

  见到军官们也都一起吃“神仙肉”,更何况自己的家人在徐浦场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步弓手们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毕竟从这点上看,顾柯短时间内确实是没有办法完全用肉食兑现他的福利承诺,而不是有能力却故意不兑现,只给军官开小灶吃肉。

  从一方面来说,这个时期唐军的兵变极其频繁,时常劫掠地方,乃至于动辄发起叛乱驱逐,杀害节度使。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即便是庞勋之乱和银刀军之乱这样恶名昭著的兵变,其起因也往往跟朝廷的欠饷和节度使言而无信脱不开关系。

  顾柯所招募的士卒,除了少数人有着从军的背景,大多还是流民,雇工出身,即便是有从军经历的老兵,也被打散到不同的十人队中,无法抱团对抗营中的两司,也很难在营里建立个人威望。

  每个士卒同时还是净莲社的社员,其家人也能享受到净莲大社的种种福利待遇。

  而顾柯设立的两司,以旧徐浦场老亭户,顾家商帮护卫等为骨干建立,对于顾柯有着高度的忠诚,毕竟他们与顾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没有顾柯改良的晒盐法,改革的引盐钞法,以及提高官府从亭户收购食盐的单价等措施,徐浦场的亭户八辈子也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

  这就决定了顾柯所立的徐浦营从建军伊始就与这个时代的其他镇军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这种不同目前还不能称之为超越了时代,毕竟检验一支军队素质的最佳方式,还是战争。

  如果徐浦营在实战中仍然能保持顾柯所建立的组织模式,并且进入良性循环,不再发生其他镇军那般的兵变,那才能说顾柯改革军制的尝试已经成功了。

  现在正是三月二,寒食节时分,二月末的旬末大比又选出了十余名新晋的预备都将和一百多名步弓手,而顾柯跟王郢为争夺徐浦营立镇后领兵之权而约定的比试,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开始了。

  口口563743675

  但顾柯此时却无心再去考虑这些,他正站在松江边上的华亭港刚刚落成的新码头旁,眺望逐渐消失在远方水面上的沙船。

  华亭县令苏龠最终还是在清明节前离开了。

  他离任时,华亭县城万人空巷,商贩们主动停业一天相送十余里,一直到送苏龠上了船才挥泪而别。

  尽管苏龠在私德上算不得完人,甚至对顾柯和薛虞芮而言称得上是有些卑劣。

  但他在华亭为官三载,宵衣旰食,从未加征过任何杂税,生活简朴,为了保护华亭百姓甚至甘愿被监军使刘忠爱诬告,为了扳倒刘忠爱更是不惜一死。

  华亭百姓对他的评价自然是水涨船高,华亭县志更是已经把他的事迹浓墨重彩地写了进去,引以为豪。

  顾柯看着华亭百姓十里相送的场面,一时间也觉得自己对苏龠的复杂情绪消退了许多,心想:

  “若我离任时能有百姓不远十里相送,倒也不枉为官一任了。”

  苏龠临行前也未曾跟顾柯有过任何公事交接之外的交流,尽管直到最后苏龠也没有说出口,但顾柯还是能感觉到他还有什么话想告诉自己。

  不过让顾柯感到以外的是,自家舅父居然在苏龠临行前几日,到县令官邸内跟苏龠交谈了很长时间,但徐逸也不肯说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感叹了一句“算是半个故人”,让顾柯有些摸不着头脑。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email protected]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随着苏龠的离去,华亭港新码头上聚集的人群也逐渐散去,对他们来说,宣泄了别离的悲伤过后,生活还要继续。

  万一下一任县令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那恐怕他们在送别时就会是喜极而泣了。

  顾柯不无恶意地揣测着。

  如今徐浦营中练兵已经步入正轨,自己不必时刻前去视察,每旬去两三次足以。br>
  倒是华亭榷场和鼎新社的事务有些繁杂,牵扯了他许多的精力。

  而原本停止扩张的净莲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迅猛地向着周边地区扩散开来。

  苏龠离去后,顾柯给华亭带来的变化也正随着他势力的发展,而逐渐影响到了浙西其他地区,新的挑战和机遇,很快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