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挽唐>第一百二十四章 赐名
  《洗兵马》(节选)

  【唐】杜甫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本书首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

  不喜邀名,恪守军法的李崇贞则只是沉声应喏:

  “全凭营主军令。”

  自觉实力有些欠缺的杨存珪甚至没想到自己真的能成为徐浦营正卒四个都将中的一员,到现在为止他还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神情恍惚的他望向满脸杀气,抢先请战的李延年和徐重进,又看向脸庞刚毅沉着,如同用失蜡法浇筑而成的古朴青铜人像的李崇贞,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退了半步。

  “以某的才能出身,能侥幸跻身为都将已然是营主超擢所致。

  一旬后那场比试太过关键,万一我......”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杨存珪想到,如果由自己负责与狼山镇军上阵对敌,万一自己战败,岂不是坏了上至营主下至辅兵数千弟兄的大事?

  自己又如何担得起这份罪责?

  台下的众多士卒听闻这场比试之后,也表现得与他们彼此的都将大同小异。

  有的主动请战,也有的一脸满面忧色。

  站在台上的顾柯敏锐地发现了杨存珪等人的不安和纠结,他暗自思忖片刻后,觉得自己大概揣摩到了杨存珪所忧虑的是什么。

  于是他缓缓举起没有扶住豹韬弓鞘的那支手,示意台下请战的将卒都安静下来。

  随着顾柯手掌的升起,甚至无需他和三司军吏、教官出言提醒,台下的两千余名将卒几乎是数息之间就自觉地恢复到噤声不语,队列齐整的姿态。

  三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已经让他们养成了第一时间下意识服从简单命令的反应,至少在纪律维持上,徐浦营在整个浙西恐怕算得上是第一流的军队。

  见此情形,最近三个月为徐浦营里的这帮新兵操碎了心的军法司虞侯杨箕,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也是赶鸭子上架才当上了这新兵营里总掌军纪赏罚的虞侯,徐浦营里的军法营规贯彻得好不好杨箕自己是最担心的。

  塔读>@!

  从未有过管理经验的他强迫自己每日钻研各类兵法,向刘苌和顾柯请教如何治军,天天在营中跟士卒扮黑脸,以至于被人骂成“黑脸猢狲”。

  但幸好最终结果还是差强人意,自己没有辜负顾二哥顾少府的期待。

  哪怕现在再让杨箕脱离刘苌的辅助,独自主持管理这两千多人的训练,他也有充分的信心。

  顾柯看到台下整齐划一的表现,也转过头朝杨箕投来了一个赞许的眼神,随即他便回头举起黄铜喇叭,沉声说道:

  “与狼山镇军比试,乃是本官应下。徐浦营中正卒选拔标准,亦是本官与三司军吏共同决定。

  如若到时所选都队仍不幸败于狼山镇军之手,责任只在本官一人,与诸位无关。

  在本官看来,任何一支通过正卒选拔的都队,都应当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同等数量的狼山镇军!

  若你们做不到,那是本官设下的规矩和操练作训不够严格才让你等通过,而非是尔等之过。”

  这番话惹得台下将卒有些愕然——他们从未想过上官还能提前主动揽下失败的责任,让属下放手一搏的。

  但短暂的错愕之后,便是极其热烈的回应: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营主如此说,岂非把我等视作狼心狗肺之徒了不成?!投军为将卒,饱食终日,操练武艺,技不如人便合该战死沙场,怎么能归罪于我辈恩主!”

  “顾少府休要妄自菲薄,若不能赢下此战,安延昭愿提头来见!”

  “末将姚师同愿替营主拔得头筹!”

  “末将刘承宗......”

  ......

  被军法营规压抑了许久的热情骤然爆发,让顾柯都有些猝不及防。

  望着眼前为数众多主动请战的将卒,他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想要出言制止却只觉哽咽,于是便微微仰头不敢再看。

  顾柯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

  “这支新生的兵马,与那些被多年征战,尔虞我诈荼毒得心如铁石的镇军牙兵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你若不辜负他们,他们也就不会辜负你。

  倘若你一昧只求忠诚却不思体恤,即便如安西北庭行营诸军和朔方军这般忠贞铁军,也会有怒而反乱的一日。看書溂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代宗德宗两朝故事,绝不可在你手中重现!”

  略微安定下心神后,顾柯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应道:

  “诸将士之心,本官已然知晓了!但军议所定不可擅改,请战之事,某不可允之,若想参加本次两军演武,那便赢下徐浦营中这最后一次公开都队大比。

  为激励诸将奋勇争先,本官会奏请司空曹公,为此次都队大比的胜者赐下军号。

  诸将卒,共勉之!”

  说罢,他便下令让四名正卒营的都将上前抽签决定各自的对手。

  第一个上前的是“后起之秀”李延年。

  只见他先是行了个叉手礼,随即便一脸庄重肃穆地从军法司虞侯杨箕的手中取过一块倒扣的小木牌,上面用赭红色的笔迹勾勒出一个“壹”的字样。

  李延年心知这便是他所领都队的号牌了,至于对手是谁......

  他迅速地扫过了其余三名都将的表情: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李崇贞和自己差不多,一脸庄重,虽然自己领兵在大比中胜过李崇贞两次,但他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强大,应当仍是本次的劲敌。

  徐重进则面无表情,此人用兵总有出人意料之举,堪称深藏不露,自己只与他交手过一次,也可能是劲敌。

  而杨存珪,似乎有些患得患失?不过此人本就是都将中排在末尾之人,应当不足为虑。

  简单地在心里评价了一下本次的三名对手后,李延年便收回目光,向台上的顾柯告罪,退回到方阵左首的位置。

  其余三人也依次从杨箕手中取得了木牌,随后杨箕上前公布了明日将要捉对厮杀的两组都队及比试的规则:

  “上午,由徐重进与杨存珪各领其都队相斗。”

  “下午,由李崇贞与李延年各领其都队相斗。”

  “每组胜者自动升入后日的大比。”

  “明日后日的两次都队大比率先获胜者即为优胜。”

  “诸位若有疑虑,请当场向军法司申明!”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台下诸将卒轰然应喏:

  “皆依此选!”

  顾柯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他便开始思考该给获胜的都队取个什么军号才好:

  “忠勇都?太俗了。

  白马都?骑卒都没几个,名不符实。

  嗯.....”

  正当他冥思苦想之时,一个念头电光火石间闪过脑海,顾柯顿时有了主意。

  他忍不住拉着自家舅父徐逸,义兄钱镠,和副营主刘苌低声问道:

  “本次胜出者的军号,你们觉得取名叫‘吴钩’如何?”

  “吴钩吴钩,‘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读者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既言兵事,又显志向,此名甚好!”

  徐逸抚着打理得十分齐整的短髯,微微一笑后肯定了顾柯的意见。

  钱镠的文化造诣还不支持他对这个名词的好坏做出判断,若按他的审美喜好,没准他会更喜欢取个“徐浦都”“松江都”“忠勇都”之类的名字。

  刘苌则对取名这件事完全无所谓——他连自己的名字都随便改了,对于军队番号更是没什么好执着的,既然顾柯喜欢,徐逸赞同,他也就不置可否了。

  敲定好了给都队赐名的相关事务之后,顾柯也就要离开徐浦营去筹备十天后迎接曹确,李缯,刘忠爱等一众达官显贵到徐浦场来观战的事宜了。

  这场小规模的官宴,也将决定未来华亭榷场利益划分的格局。

  对顾柯而言,单纯赢下跟狼山镇军的比试可还不算是全胜,赶在夏税前将足量盐税交付给盐铁转运使衙门也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他也对去年时曹确向长安提出的盐政改制方案,到底有没有得到皇帝以及朝中大臣的重视感到好奇。

  “但愿曹司空一腔热血不至白费,莫要如太保公一般遗恨而终。”

  走出徐浦大营后,顾柯望向长安所在的西北方向,暗自期望曹确挽救大唐朝廷财政的努力不要付之东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

  但远在长安的李漼,此时却早已对朝政毫无兴趣。

  他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了即将抵达长安的法门寺佛骨舍利之上,至于盐制改革?哪里比得上此事来得要紧,若能以这场法会在佛祖身前积攒偌大功德,他便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这个曾经在大中末年以来多次挽救了大唐王朝各地危局的英雄天子,如今已然堕入了糜烂享乐的深渊。

  如果说他的父亲唐宣宗李忱以“小太宗”自诩是虚伪透顶,无耻之尤的话,那李漼则当真称得上是个“小玄宗”。

  无论是他早年极力挽救危局的成功尝试,还是他如今自甘堕落,沉迷享乐的举动,以及治标不治本的施政方针,无一不是与百余年前的那位唐玄宗李隆基极其相类。

  就连咸通年间长安城的奢侈无度,繁华盛景,都与开天年间一般无二,如今大明宫屡次扩建后的宏伟甚至比开天年间尤有过之。

  但这一切,就好似宪宗元和年间天下大定,重归一统的局面一般,只是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李漼所不愿面对的,正是他预感到不久后将要到来的某种清算。

  这场迎佛骨的法会,对他而言也如同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盛大葬礼——埋葬的既是他自己,也是这末世之下虚无缥缈的浮华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