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吾皇万岁>第129章 埋下的种子
  李琰的诗会在一片议论声中继续进行下去。

  人虽少,但底蕴却更加的浓厚,这里剩下的每个人都是经历无数的淘汰才留到这里的,能够再次前进的,都已经是才子中的才子。

  十六强终于诞生了。

  十六强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还有十六个失败者的离开,就在人们灰心丧气之时,一张薄薄的纸递到了他们每个人的手中。

  看着上面的字,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丝惊讶。

  “聘书?这又是什么?”

  “王爷好才,不忍看到世间大才为了生计而奔波,使得明珠蒙尘,于是便起了爱才之心,打算在长安城各坊之中均开设学堂,召各坊适龄子弟前来入学,诸位才子若有心留下,王爷必不会亏待各位。”

  王爷要开学堂,而且要开许多的学堂。

  这个消息传到百姓中之后,许多人其实并不相信,毕竟晋王的名声已经足够的狼藉,大家不用去问也都知道,他能开学堂,这怎么可能。

  消息传播得够快,李琰的动作更快,区区两天的时间,几乎在长安的每个坊中,均挂出‘崇文书院’的牌子来,只是看到上面的入学申请之后,一些普通的老百姓面露失望之色。

  自己说什么来的,晋王哪有那么的好心,光是每个月的学费就要一贯钱,这学念得实在是太贵了。

  有嫌贵的,自然也有嫌不贵的。

  这么大的长安城,有钱人自然也多,听到成立书院的消息,很多有钱人纷纷前来打听,原本还担心会不会被划到晋王一派,可是听说晋王的书院居然要钱,悬起的心一下就落到肚子里。

  这钱必须得花,花了就跟晋王划清了关系,以后晋王出什么事也不会连累到自己。

  于是,肉眼可见中,书院的名额很快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等到诗会最后一日的决赛时,李琰第一拨成立的三十六所书院已经全部人满。

  看着堆在面前如小山般的铜钱,李白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不由苦笑道:“王爷果然好手段,这么一来,就算开诗会花得再多,恐怕这一次也能都赚回来,某倒是有件事想问明白。”

  “太白兄直说便是。”李琰笑眯眯地扭过头。

  “韦正到底是不是你的人?”李白对这件事颇有些怀疑,若不是韦正突然出现,李琰的名声似乎也没有这么响,就连诗会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看書溂

  李琰摇了摇头,苦笑道:“还真不是,不瞒太白兄,本王的确安排了人想要搞臭本王的名声,可是本王的人还没来得及出手,他便把本王给告了,这下倒省了本王些力气。”

  “只是却苦了韦正了。”李白不由感慨道。

  “有什么苦的,反正他捞了那么年也该捞够了,早点回家颐养天年该有多好。”

  李琰面露不屑之色,接着无奈道:“钱,本王是给你准备好了,可是该怎么运出长安城,就要看太白兄的本事了。”

  “这点王爷放心。”李白自信道:“再有几天,明教的兄弟就会扮成商贾赶到长安,到时候这些钱就会被他们带出去,只是……”

  李白坏笑道:“王爷就不怕某骗你吗?”

  “怕,当然怕。”李琰点了点头,接着感慨道:“只是区区十万贯,就算送给太白兄又能如何。”

  “王爷仗义。”李白点了点头,笑道:“王爷放心,有了这些钱,明教的势力肯定会有所壮大,待到来日你振臂一呼,数万大军立刻任由你调遣。”

  李琰点了点头,轻声道:“如果可以,本王倒不想让大唐再次动乱,对了,太白兄回去之后,最好研究一下大食人的冶炼之法,听说他们锻造的钢刀锋利无比,本王也想见识一下。”

  “这个没问题,某记下了。”

  “另外……”李琰又道:“你再去搜罗一下种子,不管是种什么的,只要是种子,一率给本王带到长安来。”

  “是种子便要?”李白有些吃惊于李琰的狮子大开口。

  李琰认真地点了点头:“麻烦明教的兄弟们多收集一些,也许其中便有大用。”

  “好。”李白点了点头,这件事便答应了下来。

  李琰满城盖书院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李瑁的耳目,只是当他听说李琰居然用这种办法敛财十数万贯的时候,自己也颇有些惊讶。

  钱财自然是小事,让自己惊讶的是李琰揽财的能力,居然随便想个办法就给揽到这么多的钱财,这可比自己那些宰相尚书之类的官强多了。

  若是有李琰替自己把管钱袋子,是不是大唐的国库又能丰盈些?

  只是一想到李琰如今天下闻名的贪财本事,李瑁还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若真的是让他来管钱,怕是国库里的钱全都得被他搬回家去。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而是有很大可能会出现,就连李瑁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看到晁逸海疑惑地看过来,李瑁忍不住道:“朕刚刚还想着,要不要让御弟来当户部尚书,可是一想到他贪财的本事,怕是用不了几天就得把朕的国库给搬空了,所以还是算了吧。”

  晁逸海眨了眨眼,轻声道:“圣人,虽然不能用晋王来管理户部,可是天下用钱的地方这么多,若是能让晋王去办,也许国库连一文钱都不用出,晋王就把这事情给办了。”

  咦?

  这话说得到是有几分道理。

  李瑁仔细地想了想,疑惑道:“那你说,如今天下有哪里需要钱?”

  晁逸海仔细想了想,眼睛突然一亮,低声道:“圣人莫非忘了,先帝在位之时,曾经提出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要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后来因为压力太大而不了了之,奴婢觉得晋王来担当此任正适合不过,即清查了大唐的土地,用不用圣人去得罪人。”

  “妙,果然是妙。”李瑁眼睛一亮,满意地点了点头,哈哈笑道:“如此一来,晋王就算能查清楚天下所有的土地,也得罪了绝大部分的世族,这件事就按你说的去办,一会去列个章程,改日朕去找晋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