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第73章 诸侯讨董7
  历史上,曹操和徐荣的相遇,可能是一场不怎么美丽的“偶遇”。

  两个人都在心无旁骛的赶路,突然斥候同时来报。

  前面有敌军来袭!

  两军主帅立刻反应过来。

  赶快列阵,准备战斗!

  但是徐荣手下的多为骑兵,而且是董卓手下的凉州兵和原来的雒阳守备军,训练有素,很快就准备好了。

  而曹操手下的大多为新卒,而且还是步卒,因此还没列好阵就被徐荣带骑兵突袭。

  曹操只能凭借人多(曹操自己五千、鲍信两万,卫兹三千。徐荣步骑大概万余人。)的优势苦苦支撑。

  直到晚上,士卒们都有夜盲症,徐荣手下的兵有经验,曹操的兵可没有,于是乱成一团,再也无法坚持。

  曹操只能带一小部分亲卫赶紧逃跑,还被徐荣射中了马屁股。

  也是这时候,曹洪说出了那句话。

  “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曹公呀!”

  然后把马让给曹操。

  可怜的曹操好不容易渡过汴水,收敛了残部,又被吕布捡了个漏,狠狠暴打。

  最后是凭借夜色掩护无比凄惨的回了酸枣。

  这次刘安跟着一起来,自然是打算大破徐荣。

  因为刘安部下骑兵数量颇多,所以刘安负责侦查工作。

  军队行军,斥候的侦查范围一般是五到十里,进入敌境后侦查范围会扩大。

  刘安派张飞部下精锐百人负责二十里范围内的侦查工作,若是发现敌军就挥旗示意。

  曹操见状,调侃道:

  “董贼早已远走关中,子和何故如此谨慎呀?某非是畏惧董贼余威邪?”

  怪不得你小子被徐荣打的狼狈而逃,真是不冤!

  知道曹操没有恶意,所以刘安只是笑笑:

  “非也,行军之事,再谨慎也不为过。”

  曹操点点头,反正是刘安的兵,谨慎一点对他也有好处,就去找刘备了。

  刘备性格风趣,和他一样爱开玩笑,又是大汉忠臣,还曾是自己的“迷弟”,所以曹操很喜欢和刘备说话。

  经过多日相处,两人相见恨晚,建立了很深厚的情谊。

  大军前进九日,斥候突然来报,前方有敌军斥候出没,敌军离前军还有二十里左右。

  将那斥候捉住后得知,敌将乃是董卓帐下中郎将徐荣。

  而且董卓如今不在关中,而在雒阳!

  众人大喜,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

  若是能擒住敌将,一定能得到更多关于董卓的情报。

  只是董卓手下的并凉士卒骁勇无双,而他们的士卒多为新兵,若是主动出击,只怕是要落败而归,得想个办法把徐荣引过来。

  徐荣现在还名声不显,但刘安知道此人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抓住时机,对正在移动,军心松懈的敌军进行突击。

  这是一场遭遇战,徐荣不知道己方的兵力,所以就算多了刘安,历史上徐荣会突袭,这次大概率也会!

  于是刘安说道:

  “吾等不如将斥候撤回,然后让前军不结军阵,接着前行。

  届时那徐荣观我军阵型散乱必然以为我军没有防备而率骑兵突袭。

  吾等再于中军之前设下埋伏,待前军溃散将徐荣之兵引向中军之时,将其围困。”

  诱敌深入,再团团包围。

  众人都觉得刘安的这个计策是可行的。

  曹操对计策进行了补充,他觉得应该保留五里内的斥候,一旦发现敌军,前军就立刻停下结阵。

  这样更自然可信,而且还能使前军和中军距离不至于隔得太远。

  当然这个计策会导致前军损伤颇多,甚至可以说把前军的万人都当做诱饵。

  可战争本就要流血和牺牲,所以才有慈不掌兵的说法。

  于是曹洪和高顺带着前军接着前行,只是速度稍稍减慢。

  曹操和鲍信去指挥士卒穿上盔甲,拿上武器结成阵型。

  弓箭手,盾牌手都要位。

  而刘安和刘备则带着士卒在前军和中军之间挖壕沟,时间太赶,壕沟没办法挖的很深,但是太浅又没办法阻碍骑兵。

  田豫灵机一动在壕沟处撒上铁蒺藜,再盖上掩盖物。

  铁蒺藜为三面有刺的铁铸造物,扔在地上,永远有尖尖的一头向上,然后可以用来戳烂马蹄,杀伤敌人。

  而就在刘安一行人进行战前准备的时候,徐荣也收到了斥候来报。

  “报!将军,前方五里处有敌军踪迹。”

  “约有多少人?骑兵还是步卒?军容如何?”

  “不下万人,多为步卒,两侧有少量骑兵,敌军并未结阵,士卒也未披甲。”

  不下万人,那应该是关东联军出兵了,只是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而自己出发之前没有收到消息,那应该和自己一样是突然发动的袭击。

  士卒未披甲,那应该是不知道他的存在。

  古代盔甲很沉,士卒不可能行军的时候穿在身上,那样两军对战的时候就没力气厮杀了。

  所以行军时武器和盔甲一般都是放在车上的,到指定地方或者被敌军突袭才会穿上。

  这也是古代偷袭那么容易成功的原因。

  徐荣意识到:

  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

  遭遇战就意味着未知,对方不知道他的虚实,他也不知道对方的虚实。

  这是一场赌博。

  所以进还是退?

  时间紧迫,徐荣只是略微思考片刻便下令:

  “传令全军,着甲执兵,随我进攻!”

  徐荣决定他要进攻!

  先不说贸然退兵容易引起士兵哗变,而且还有可能被敌军追击造成极大的损失。

  就是能够安全退兵,他也不能退!

  这是他在董卓麾下的第一场仗,必须打,也必须打赢!

  不然临阵退缩或者失败而归,手底下的士卒都不会服他,他这中郎将也算到头了。

  而且,既然是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准备,关东联军多为临时招募的新卒,他手下可是久经沙场的精锐。

  就算对方士卒多,只要一开始势如破竹杀得敌军溃逃,自相残杀,那士卒再多也不管用!

  徐荣不相信他会输!

  徐荣迅速整顿兵马,朝敌军袭去,尤其在斥候汇报敌军已经开始停下结阵时,暗暗加快了速度。

  突袭,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敌军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发动进攻!

  现在才结阵,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