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第90章 荀彧来投
  一直以来,袁绍都颇为礼遇荀彧。

  毕竟荀彧出身世家,又有才华,以前他的好友何顒还夸赞荀彧是王佐之才。

  所以袁绍不理解。

  这大家处的好好的。

  荀彧为什么要走呢?

  更可恨的是还要去幽州,这不是投敌吗?!

  于是袁绍将荀谌请来,不解的问:

  “友若,可是我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

  “明公行为举止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荀谌低着头,他知道袁绍一定是找他询问荀彧为什么要离开。

  果然,袁绍疑惑的问道:

  “那可是仆从有什么怠慢的地方吗?为何文若要弃我而去呢?”

  荀谌回想起前几日和兄长的争执。

  “袁公坐拥冀州肥沃富饶之地,可养兵十万,又出身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名传海内。

  前来投奔依附的谋臣武将数不胜数,兄长既然已得袁公器重,又何必离开呢?”

  荀谌不解的质问。

  但荀彧只是笑着摇摇头:

  “袁公身为联军盟主,不思如何匡扶汉室,却用计夺取韩冀州基业,此等行为令天下忠贞之士侧目,已经失了根基,我观其并不长久。”

  “韩馥暗中克扣军粮,欲投董贼,袁公如此做也是为了联盟……”

  荀谌声音越说越小,他知道这不过是托词。

  最后荀谌干脆不再遮掩,在自家亲哥面前,实话实说。

  “灵帝宠信宦官,天下群盗并起,我看这汉室迟早也是要倒的,袁公为此早做打算,又有何不可?”

  荀彧并非是愚忠于汉室之人,只是他明白在新朝还没有建立之前,汉室到底还是所有人心中的正统,举着汉室的旗子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不过他也犯不着揪着此事不放。

  “友若,就算袁公夺冀州此事是对的,那夺了冀州之后本应该好生安顿韩冀州,何至于逼其自绝,这无异于自绝后路呀!”

  袁绍在夺了冀州之后,一开始还好好的养着韩馥,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一个没有兵、没有属官的闲职。

  但是后来慢慢的又想起来当初被韩馥节制的窘迫,不想让韩馥过得那么快活。

  于是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韩馥的都官从事,朱汉以前曾经被韩馥轻视,两者可是有仇的。

  结果朱汉擅自发兵围住韩馥的屋子,拔刀进入室内,韩馥逃到楼上,但他的长子被抓住后打断双脚。

  事后虽然袁绍立刻处死了朱汉,但韩馥哪里不明白这是袁绍容不下自己了。

  于是韩馥逃到张邈处,后来袁绍派使者与张邈商议机密,韩馥以为是来针对自己的,就在茅厕用刮削书简的书刀自绝。

  此事引起了一阵轰动,虽然韩馥最后是自杀,但是若不是袁绍一开始任命朱汉为从事,哪里会有这样的惨剧呢?

  荀谌也觉得袁绍有些薄情寡恩,但是他都已经投靠袁绍了,不好言其过,因此只好揭过不提。

  “那文若打算去往何方呢?”

  “幽州。”

  “幽州?太偏远了吧?族人不会愿意去往此处的。”

  荀谌说的确实是事实,幽州太偏了,族人都不愿去,这也是荀彧现在才出发的原因。br>
  “族人就在冀州住下,我一人前去,以后族人还有劳友若看顾。”

  看顾族人本就是荀谌应该做的,只是身为荀彧的弟弟,他知道荀彧的才华,怎肯任凭其另投他主。

  “幽州物资匮乏,民风彪悍,刘幽州麾下更无名臣猛将辅佐,哪比得上袁公手下谋臣如云,文若何必自讨苦吃呢?”

  荀彧闻言一笑:

  “袁公手下倒是人才济济,沮公更是颇有大略,可袁公自诩腹有大才,不肯听从。

  如此纵然有再多良臣,又有什么用呢?”

  说到这里荀谌也有些郁闷,袁绍看似很能听取谋臣的建议,但如果他不认同的话,纵然底下的人说破天袁绍也不会听。

  他只能听取合自己心意的建议。

  荀谌叹了一口气,兄长执意要走,他也只能放手。

  这也算一件好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后无论是袁绍胜还是刘安胜,都可以保证他们荀氏一门的荣华。

  这才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不过这些都不是能在袁绍面前说的,荀谌深知袁绍外宽内忌,一旦得罪了就会一直记得,韩馥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明公手下人才济济,兄长觉得有无他对明公影响也不大,因此想找一个能够一展才华的地方。”

  “原来是这样啊。”

  确实,比起他手下的沮授、审配、田丰、逢纪、许攸、郭图等人,刘安手下的文臣是有点少。

  好像就有一个程立,但也五十好几,估计快不行了。

  荀彧去刘安那里确实比较好出头。

  袁绍能理解,但是也有些遗憾。

  本来荀彧刚来,又没做什么事,他身边的人才济济,所以也就没有给荀彧高位。

  但是袁绍已经想好了,等田丰升官,别驾的位置就留给荀彧。

  可惜了。

  不过等以后他大破刘安,占据幽州,荀彧就会知道他错过了什么。

  届时,可就没有别驾的位置给他了。

  自觉以后是荀彧高攀不起的袁绍轻叹一口气,也就不再纠结了,毕竟他手下能人真的很多,也不缺荀彧一个。

  这边刘安尚不知荀彧前来投奔,还是高顺别扭的找到刘安,说要荐才。

  高顺那可是一个锯嘴葫芦的性子,在幽州认识的人也不多,突然说要荐才,刘安好奇的问:

  “可是家乡故友前来投奔?”

  刘安挺高兴的,这说明他的潜力已经被陈留、颍川一带的士人看到。

  他决定无论来的是谁,有没有名,他都要厚待,做一个标杆作用。

  这样下去的话,离荀彧、郭嘉等颍川士人来投也不远了。

  “嗯。”

  高顺点点头,为刘安引荐了荀彧。

  刘安喜出望外,没想到竟然是荀彧,暗道原来荀彧和高顺竟也有交情?

  其实荀彧和高顺也不认识,但高顺是刘安手下唯一一个出身世家的士人,所以荀彧凭借自己出色的交友能力很快和高顺成为好友。

  荀彧表示,他只是个平平无奇交友小天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