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招离开众人的包围,心中长叹一口气。

  他还不了解刘安吗?

  那刘安要真是个任人唯亲的人,那早就提拔他牵招了呀。

  牵招十四岁的时候,多少有些年轻人惯有的年少轻狂。

  天老二,地老三,我老大的程度。

  他自认为已经从老师乐隐那里学到了全部真传,就拿起自己的宝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

  他的目标是塞北,他要用手里的长剑让那些胡人都通通趴下。

  但是刚进幽州,别人一看他是冀州来的。

  牵招当晚就遇见了盗贼,最后全身上下比脸都干净。

  就在牵招发愁怎么填饱肚子的时候,他遇到了那个宿命般的男人——刘备。

  刘备和他一样志存高远,目标是做征服胡人的男人。

  知己呀!

  刘备和牵招一见如故。

  知道牵招被马贼抢走了财物,又暂时无家可归,热情好客的刘备便邀请牵招去自己家暂时住下。

  然后他会找叔父帮忙,给牵招家里送信,让他们来把牵招接回去。

  牵招满怀热泪的住进了刘备的家。

  而负责帮牵招联络家人的就是刘安。

  刘安和刘备关系很好,因此他和刘备出去玩的大多数时候都会带上刘安。

  他们爬树的时候刘安站在一边帮他们拿外衣,他们蹴鞠的时候刘安就在一旁帮他们拿水,缺人的时候刘安就会上场充数。

  多么贴心的兄弟呀!

  想想自己那个狗厌猫嫌的小弟,牵招有些羡慕,于是他也单方面当上了刘安的大哥(自封的)。

  得知刘安武艺平平后,他还送了刘安一把自己手作的木剑(没钱买),劝勉刘安说男儿在世,一定要拿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后来他离开的时候,刘备眼泪哗啦,他也泣不成声,他们结拜为兄弟,相约以后生死与共。

  刘安虽然没和他们结拜,但也送了他一把上好的铁剑,祝愿他以后也能凭借手中之剑立下不世功勋。

  那是当然!

  也不看看他牵招是谁!

  牵招记得他那个时候骄傲的仰头走了,然后还相约等明年再过来看望他们。

  然而回去后,骄傲的牵招吃了一顿“竹笋炒肉”,还被关了一个月的禁闭。

  之后父母就开始给他张罗亲事,再不允许他私自出门。

  后来他终于加冠,父母不再约束他的自由,但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妻子。

  再也不能像少时那样仅仅因为一时兴起就到幽州去看望刘备。

  再后来乱世就来了。

  刘安成了割据幽州的诸侯,真的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曾想过搬到幽州投奔年少的好友,但是因为宗族,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但是没想到刘安又把冀州占了,这再不投奔真是对不起老天给他的机缘。

  牵招先去找的刘备,令他欣慰的是虽然时过境迁,但刘备还是那个满怀赤诚之心的少年。

  时间并没有冲淡他们的情谊。

  刘备把他举荐给刘安,有了刘备的关系他很顺利的融入了刘安的势力。

  刘安也很亲和,还主动跟他说起少年时候的事,显然是念旧情的。

  但即使如此,刘安也没有立刻提拔他,而是让他先跟着程立学习。

  他就不信满宠和刘安的情谊能比得过他牵招。

  所以刘安重用满宠明摆着就是想打压一下冀州的世家,不要吃相太难看。

  牵招的家族在冀州也就是个勉强喝汤的豪强,所以对这些大口吃肉的世家感官一般,对刘安想打压世家的想法也并不太反感。

  但是,牵招觉得他是时候去提醒一下刘安了,欲速则不达,该收手了。

  不然这些世家闹起来,就完了。

  牵招带着审德等几位冀州世家代表来到刘安办公的地方时。

  从里面传来清晰的交谈声。

  “使君,如今冀州法纪松弛,百弊丛生,常有豪族借此欺压百姓,致使百姓生活艰难,不少人家弃子溺杀。

  因此宠认为当重新修订新法,从严治理,当能肃清吏治……”

  “明公万万不可呀!”

  满宠话还没说完,牵招就在审德等人的示意下走了进去。

  刘安看向被众人簇拥的牵招,心中很是满意。

  牵招曾经和他以及刘备有过少年时的情谊,这让牵招能够顺理成章作为冀州士人在自己这里的代表。

  以后再有冀州士人来投奔自己,也会依附于牵招之下。

  而偏偏牵招出身豪强,牵强点可以算寒门,这样的出身在冀州并不算高。

  那以后刘安想给寒门以及豪强倾斜资源的时候,牵招的立场就不会太坚定,没准还会帮着刘安背刺冀州世家。

  这样的一个话事人,刘安满意极了。

  “子经何出此言?”

  被打断的满宠并不生气,而是默默站到一旁,让牵招能有说话的空间。

  “如今百姓久经战乱,人心惶惶,使君又刚来乍到,民心尚未归附,若是不施以仁政,只怕百姓容易发生动乱呀!”

  刘安没有说话,看向满宠。

  满宠上前一步,驳斥道:

  “身处乱世,之前的很多律法都不再适应如今的情形,再加上很多律法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明。

  这导致很多官吏在断案时难以决断,明明是类似的事,但在不同的官吏手下却有截然不同的判词。

  如此下来,律法在民间失去效力,致使丛盗并起,为祸乡间,而官寺难以抑制。

  因此,修编新法乃是刻不容缓之事,这是有利于冀州百姓之事,难道不是仁政吗?”

  王子犯法怎么能与庶民同罪?

  同样一条律法,普通百姓犯了和世家子弟犯了能一样判罪吗?

  “修编新法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绝不能按满督察的想法去修订新法

  满督察执法过于严苛,这样太过严苛的法度只怕会使百姓难以忍受!

  暴秦印鉴在前,还请明公慎重考虑!”

  刘安出来当和事佬了。

  “你们二人说得都有道理,如今法纪松弛,引起诸多不便,确实是该立新法了。

  但是立法非一人之力,更不能脱离实际,所以不如令我麾下从事以及诸位冀州乡老都参与其中。

  大家的共同商议出符合冀州情形的新法如何?”

  一起商量?

  审德细细琢磨,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有他们在,想来这新法也不至于太过苛刻。

  于是审德躬身说道:

  “使君思虑周全,在下觉得此法可行。”

  刘安露出微笑。

  只要这些冀州世家同意立新法,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接下来的这些世家能做的无非是选择割二两肉还是三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