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第169章 曹操退居小沛
  方与县

  曹操正在做着一项抉择,降还是不降。

  手中是袁绍亲笔写的竹简:

  “孟德,如今天下割据,群雄并起,当世英雄,唯我与你。

  你我关系非比寻常,你若是降我,往事便既往不咎,以后你我外结君臣之义,内附骨肉之情,亲如一家,和乐融融。

  而且若你我二人勠力同心,我主政而你领兵,则可北定河北而南争天下,试问天下,何人能为你我敌手?

  犹记少年时,孟德常言欲为征西将军,待以后天下大定,吾等可效仿年少时策马围猎,共讨匈奴羌胡,封狼居胥,青史留名,岂不乐哉?

  ......”

  当今天下,袁绍看得起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安,一个是曹操。

  刘安是因为这人和自己有点像,爱惜羽毛,表面人模狗样,心里蔫坏蔫坏,不好对付。

  曹操则是袁绍太了解自己这个发小。

  胸怀大志又能带兵遣将,若是出身士族,只怕是比刘安还要棘手的存在。

  但幸好,曹操只是一个阉宦之后,所以他只能依附自己。

  他未来将是自己的大将军!

  袁绍对曹操的期待洋洋洒洒写满了竹简,曹操透过竹简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他和袁绍的交集要从他们还小的时候说起。

  幼时别人因为他是宦官之后而排斥他的时候,是袁绍伸手把他从泥潭里拉起来,带他进入自己的圈子。

  “你是何人?怎么蹲在这里哭?来,拿手巾擦擦脸,他们不带你玩,我带你玩!

  我叫袁绍,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曹操,但你可以叫我的小字阿瞒。”

  后来曹操才知道袁绍因为庶出的身份,背后总是会被别人嘲笑。

  他们是同类,彼此惺惺相惜,所以抱团取暖,从对方身上汲取为数不多的温情。

  “阿瞒,袁术他又当着众人的面骂我!他还骂我是个野种呜呜呜~”

  “阿绍别难过,我们找块黑布把袁术的头蒙起来,我们一起打他!

  打完了到时候你就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袁伯父那么和气,肯定不会上我家来告状!”

  “阿瞒,你真好!”

  ......

  “孟德,有人在娶亲,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抢新妇?等我们看过新妇俏不俏再送回去……”

  后来他们逃走的时候,袁绍卡在狗洞里出不来。

  "叫你不要吃那么多,本初你又胖了!"

  “分明是孟德身形瘦小,才能那么轻松爬出去!”

  曹操嘴一撇,眼睛一转,大声喊道;

  “你是在说我矮?哼!来人呐!那个偷新妇的小贼在这里!”

  “曹阿瞒!”袁绍眼睛睁得溜圆,使劲挣扎终于出了狗洞,浑身上下一片狼藉,委屈巴巴地说:

  “你还是不是我的好友了!”

  “嘿嘿,你这不是出来了吗?”

  ......

  在讨董之前,他们一直是亲密无间的好友,直到讨董的时候他发现了袁绍的野心。

  袁绍想自立!

  如果一开始曹操讨厌袁绍是站在汉室忠臣的角度上,那现在呢?

  他已经不纯了,为什么不投降袁绍?

  当然是因为他也想自立!

  他曹孟德从来不想做世家的狗,他想做世家的主人。

  就像小时候暴打袁术一样,把世家踩在脚底下!

  而本初为何总觉得自己必须甘于为其下。

  他,太轻看自己了!

  耳边,郭图还在喋喋不休的劝说:

  “试看当今天下,群雄割据,论家世出身,论声望才干,何人能比我主袁绍?

  况且将军既与我主年少相交,情谊深厚,若能投于我主账下,日后自有一番大作为。

  如今秋风萧瑟,寒冬将至,想来曹将军的存粮已然不多,与其负隅顽抗,何不归降我主?”br>
  (袁绍曾表奏曹操为奋武将军。)

  曹操听得很烦,对曹仁说:

  “子孝,把他拉下去杀......算了关着吧,他既然这么有这么多话,想来是不饿,那便三日不给饭,节约粮食。”

  曹操本想杀了郭图,但考虑到其毕竟是颍川郭氏的士人,还是留其一条命比较好。

  而且还能用他作为人质去交换孝先和元让。

  在交换之前,顺便让他帮自己写点不重要的文书。

  不干?没饭吃看他干不干!

  曹仁把郭图带下去,曹昂在一旁试探地问道:

  “阿父,我们还要接着打吗?军中粮草已经不多了。”

  “不打了。”

  “那我们去那里?”

  曹操看向远方,眼中满是峥嵘。

  “沛国。”

  沛国属于豫州,曹操的老家谯县就在沛国,按道理其实曹操应该在此处起家,但可惜此处早早被人占了,那人便是——袁术。

  依附袁术是曹操之前从未想过的事,但此刻他突然莫名其妙想起以前和刘安的对话。

  那时候他们还在雒阳。

  他将刘安引荐给袁绍,但最后刘安和袁术走在一起,说一点怨言没有是假的。

  于是他曾提醒刘安:

  “京中欲凭袁公路接近袁士纪(袁基)者众,但成者寡矣。”

  “孟德莫非以为安是欲接近袁士纪?”刘安哈哈大笑。

  “可在我看来,子和并非是看重出身之人?”

  不然呢?袁绍肉眼可见也比袁术强不少吧。

  刘安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

  “孟德,有的时候,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当时曹操不懂,现在却有些懂了。

  刘子和,某非你当初就已经预见现在了吗?看書喇

  当真是深不可测呀。

  听说刘安如今有两个女儿,虽然都是庶女,但母亲是袁氏女,出身也不低。

  长女的年岁好像和丕儿差不多,等过几年自己可以去信一封,促成双方联姻。

  这样若是自己日后事败,亲眷也能有一处庇护之所。

  曹操给袁术写信,希望他能接纳自己进入沛国,他会帮他守好豫州,预防来自北方袁绍的进攻。

  袁术对此自然“欣然”同意。

  一边得意于袁绍的发小曹操宁愿投靠自己也不愿意投靠袁绍,他这个哥哥做人也太失败了。

  另一边,曹操也暗暗威胁,如果自己不接纳,那没粮的他就只能吃“自助餐”。

  袁术对曹操心里有点发憷,不想开战,因此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曹操进入沛国。

  沛国这个地方,又叫做“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