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春日风光大好,自古以来便是各家贵夫人举办宴会的好时候。

  董云还在的时候,都是董云提醒刘安有什么宴会需要他参加以及举办宴会来替刘安笼络下属的女眷和进行社交。

  但现在,提醒刘安的人就变成了管家刘远。

  “主君,今日杨氏投了拜帖邀请您参加三日后的杏花宴。”

  “嗯。”

  刘安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但心里却有些烦闷。

  他能不明白杨彪打得什么主意么?

  上次邀请他去什么赏梅宴,结果梅树之下遥遥站着几个窈窕的身影。

  吓得他差点落荒而逃。

  这种世家女娘是一点都沾不得,若是不小心见了对方面容,对方再搞一个“一见钟情”。

  让他怎么办?

  对方家世又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难不成让他说小姑娘长得丑他看不上吗?

  那就几乎毁了对方的一生。

  其实如果从稳妥来说,他娶杨氏女是再好不过的结合。

  如今汝南袁氏已倒,剩下的弘农杨氏已然是世家领袖。

  一旦他们结合,那只要刘安把仲氏一灭,杨氏就能联合其他世家给他抬轿子,先称王再称帝。

  但这样一来,没准以后就是“刘与杨共天下”。

  所以刘安下定决心,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身份没那么高或者说家族助力没那么强的女娘为妻。

  他不需要强大的外戚。

  思来想去,刘安还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蔡琰,蔡昭姬。

  他是二娶,对方是二嫁,谁也不嫌弃谁,他的字还是蔡邕取得,说起来两家很有渊源。

  历史上也说蔡琰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那很适合给他做贤内助。

  更重要的是蔡琰如今二十二岁,和他也就差了十来岁,那些未婚的女娘只有十四、五,他的年纪都能做对方爹了。

  实在是受不了。

  他真的不是萝莉控!

  而且还有一点,蔡琰是兖州人,他迎娶对方可以安抚一下刚被满宠刮皮的兖州世家。

  总而言之,刘安觉得蔡琰是个很合适的继室人选,于是他和刘元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显然比起杨氏的女娘,刘元还是更喜欢没那么显赫的蔡琰。

  再加上刘元最近迷上了古琴,自然也对琴艺高超的蔡琰产生好感。

  于是两人达成一致后,刘安写信给蔡氏,说自己的女儿自幼对古琴感兴趣,听闻蔡琰琴艺高绝,希望聘其为师。

  如今也不知道蔡氏那边收到了没有。

  圉县

  蔡琰懒洋洋的躺在胡椅上,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狐裘,阳光照在洁白柔嫩的面庞上,染上几分娇意。

  忽而峨眉轻皱,眼睛微睁,露出一双秋水含情目,眼波荡漾,蔡琰揉了揉眼,看向站着一旁候着的婢女。

  见蔡琰终于醒了,婢女忙道:

  “女君,大郎君来了,如今在茶室候着。”

  大郎君便是指的蔡睦。

  “怎么又来了?我不是说过不去考城了吗?”

  身为独居的寡妇,蔡琰并无再嫁之意。

  当初嫁给卫仲道,好处她是半点没享受到,反而多了需要时时刻刻关心照料的夫君和对她百般挑剔的君姑。

  最后阿父和她口口声声说的庇佑也没有,卫仲道一死,卫氏就把她赶了出门。

  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她最后还是回了蔡氏。

  这里才是她的根。

  回来之后,蔡琰才意识一个人的生活有多美好。

  想睡到几点起,不用去给君姑请安服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别人的感受。

  可这一切等她去了考城,都会消失。

  那些老顽固,一定会逼她再嫁。

  所以呢,她是肯定不会去考城的。

  这次她要和蔡睦说清楚,彻底打消对方的想法。

  “子笃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蔡琰给自己倒了一杯清茶,细细品味入口回甘。

  这种喝茶的方法听说始于当初还是冀州牧的刘子和。

  本来不为世人所喜,但后来随着刘子和势力越来越大,便开始渐渐流行起来。

  世人,无不是趋炎附势罢了。

  “姑母,此次我来是想同你说一件喜事。”

  蔡睦的神情有些兴奋,眼睛亮亮的,蔡琰有些不妙的预感,她记得上次蔡睦这样还是给她……

  “我不再嫁!”

  “姑母,你怎么知道?不是……姑母你都没听完对方是谁,为何拒绝的如此干脆?”

  “因为我很享受如今的独居生活。”

  蔡睦顿了顿,神情很严肃:

  “姑母,此人非比寻常,和以往那些人不同,不是我蔡氏可以拒绝的。

  就算拒绝,也只能对方拒绝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