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来这路已经了解了虞都的现状。

女帝登基了,正在征召女官,因此在虞都开始办女学了。女学只针对官员子女。这是为了收买百官,让他们都进入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来。

接下来在全天下开办女学,才是困难之处。

不过谢来相信,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除此之外,朝堂上也有些变动。女帝登基之前闹出的一些风波,到底还是波及到了些官员,这些人离开之后空出了许多位置。世家和寒门都在争夺这些位置。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这次他们不能撕破脸,只能靠这次恩科的结果来决定。

寒门派系学子考得多,就分配更多的位置给寒门子弟。与之相应的,世家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次恩科对于两边来说都很重要。

当然了,这个寒门并不是所有出身寒门的人,而是投靠了司马老师的寒门子弟。才能称为寒门派系。

比如谢来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在明面上他是没有投靠寒门的,因此并不属于寒门派系。

至于早已被打散的青云书院派系在夺嫡风波中被清理了波,然后又因为群龙无首,所以这次分配胜利果实就没他们的份儿了。

如今朝堂上,谢来作为天子宠臣,又因为没有自己明显的派系成员,所以超脱朝堂之外。

朝堂绝大部分权力已经被世家和寒门两个派系分割。

谢来如今要做的就是组建自己的班底,获得可以寒门和世家抗衡的话语权。

毕竟他未来要做的事情,肯定会对寒门和世家的利益有影响。而两位老师不说是否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改革了,两位年事已高,谁也不知道他们能支持自己多久。

未来的路并不太容易。

好在如今手里已经有枪杆子了。接下来就是为了和平变革做努力。

……

谢来的回归,在朝堂上面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谢来直没有回朝堂,甚至错过了虞都诸多大变革,但是谁让人家在北地做出了许多成就呢。好消息直往虞都传,想忽略都难。如今谢来的亲哥哥甚至都掌管北地边军了,这代表着对方已经有了强有力的外援了,这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谢来回来的时候,杏花远远的在城外接他。

看到谢来的马车了,高兴的骑着马过去,“来弟!”

谢来就让人停了马车,然后掀起来帘子,看到了穿着官服的杏花。

她从马上下来,然后钻进了马车。

“我等你好久了,就怕错过了。”杏花走在马车里道。

谢来看她这一身,笑道,“杏花姐穿这身,果然威严。”

杏花道,“是吧,我也觉得特别好。穿着舒服,走路都觉得轻松。都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咱们女人也该如此。舒坦,太舒坦了。”

谢来笑了起来。

心中也为杏花姐高兴。想起当初,杏花姐为了做有权利女子,只能想到去做宫里的嬷嬷。如今,她走上了条新的道路。

“以后我可要靠着杏花姐照顾了。你如今可是天子近臣。”

杏花笑道,“你也不差,陛下经常念叨你,前朝事情不顺,就念叨你若是在朝中就好了。我虽然如今也有了个官身,但是依然不能去前朝,咱们女子想要走这条路,还远着呢。”

说起这情况,她刚刚的骄傲又没了,又变得有些颓丧。

只有正式走上这条路了,才更清晰的看到这条路上面的艰难险阻有多少。

反正杏花觉得真的太难了。

谢来道,“曾经没有科举的时候,权利被世家把持,连皇帝都要与世家共治天下。寒门丝毫没有出头的机会。后来皇帝为了制衡世家,所以弄出了科举,对于当时满朝世家的情况的,你结觉得容易吗?”

杏花想想,便摇摇头。她如今已经理解了利益这两个字的重量。

“寒门最终能上台,有很多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上位者有这个需求。因着这个需求,所以他们甚至努力几代人,也要将此事做成。女子走上朝堂也是一样的,如今不也是上位者有这个需求吗。”

杏花道,“如今是陛下有这个需求,可是陛下却没有那么大的权利……”这话是不好当着女皇的面说的。

他们很清楚,如今的朝政大权在谁手里。

谢来道,“所以只要我们这些和陛下有着同样需求的人,努力成为握着权利的那个人,不就可以做到了?”

听到谢来的分析,杏花豁然开朗了,心里开心极了。

这件事不能只依靠陛下,他们应该起努力。个人的力量弱小,大家起努力,总会办成的。就和陛下能够登基一样。

她不应该颓丧的,应该斗志昂扬。

家里早已收拾妥当,谢来回到家中已经不早了,便没有立刻进宫。反正他在朝中户部的职位还在,所以可以直接去上朝。

但是女皇知道谢来回来了,就坐不住了,立刻找人召谢来入宫了。

谢来只得换了官服就和杏花起入宫。

“谢卿,你回来了。北地事情安排妥当了吗?”

女皇如今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身份,和谢来谈话的时候,也有了作为皇帝的威严。

谢来便先交代了自己在北地的安排。

女皇道,“你做得很好。不过朝廷更需要你,你还是回到朝廷妥当。如今朝中的事情,你可清楚?”

“略知二。”谢来也不好说自己清楚着呢。

女皇叹气,把这些日子的事情和他说了,左右还是朝中的事情她没法做主。心中很不安。原本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好了,可谁知道坐上皇位之后,手里依然没什么权利。朝堂之上都是丞相和太傅在处置。朝中诸人并没有将她当作皇帝看待。

有时候上朝,都是他们商议番之后,做好决定,再走过程一般的问问自己的看法。然后就直接颁布下去了。而她知道,自己不管答不答应,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的。

对于这一点,谢来还真没法帮助她。因为在谢来的设想里面,皇帝的权利必须要越来越小。以后甚至淡化皇帝这个职位。

这不是针对女帝,这是针对未来每一个皇帝。一直到皇帝不存在。

皇帝这个职位本身就很不合理。

言独断,国家遇到明君则强大,遇到昏君则亡国。而这种专权制度之下,也很容易养出昏君啊。受苦遭罪的还是百姓。每段王朝兴衰之路都洒满了无数百姓的血肉。

谢来问道,“陛下是因为没有权力而不安心?还是因为担心自身安危而不安?”

女皇看着他,不解的问道,“这不是都一样吗?没有权利,自然也就无法保全自己。勿往你是知道的朕曾经的经历的,没有权利的时候,自然只能任人宰割。当初能下定决心,也是希望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谢来并不能将自己的打算完全告诉女帝。现在女皇自己坐上了这把椅子,还时不时和曾经样的心理,他还真不敢保证。

所在的位置决定了立场。

但是他还是想给女皇打个预防针,“这不一样。陛下如果只想要安稳生,就只需要平衡各方势力。自然无忧。陛下,权臣自古都是皇权养出来的。最常见的权臣就是外戚,还有宠臣,这些都是依靠皇权而存在。陛下只要没有私心,自然就不会出现权臣。”

“如今朝中政务虽然被大臣们所掌握,但是他们在朝中商议事情也需得到百官认可,互相牵制才能成事。也不会有人有能力威胁陛下的安全。”

谢来觉得自己这话还是很有依据的,自古以来,哪个权臣不是皇帝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搞出来的。

女皇道,“那朕就一直做一个傀儡吗?”

“陛下,如果在您在位期间,国泰民安,谁又能说您不是一位好皇帝?谁能说您是位傀儡。百姓难道不会念着您的好。史书难道不会记载您的功绩?知人善任也是明君所具备的才能。”

女皇心中怅然。到底还是有些失落的。

她是希望自己能大权在握的。坐上了更高的位置之后,想得到的自然更多。

谢来却没法帮助她。

女帝登基确实可以给这个天下带来改变。让世人看到另外一种可能。让他们开始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光是女帝登基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制度。他那个世界里,武皇靠她自己的能力坐上了皇位,大权在握,独揽朝纲。但是最终也要妥协于当时的制度。在她之后,再没有出现过个女皇。宋朝刘太后,连龙袍都穿上了,也不敢称帝。因为她们无法抗衡当时的制度。

所以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谢来要做的是制定制度,而这个制度不只是男女平等,还还要人人平等。

晚间谢来就回了家中,与杏花谈论朝廷的事情。

杏花也是问谢来,女帝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权利,否则登上这个位置又有什么用处。

谢来道,“姐,你说是女帝人的权利重要,还是全天下的人权利重要?是只出一位女帝好,还是未来更多的女子掌权好。”

“自然是后者。”杏花到底还是站在大多数人这一边的。她欣喜于女帝的上位,也是因为女帝是女子。女帝的出现也算是证明女子能力的时候。

谢来道,“如果帮助女帝独揽超纲,我们就要陷入与朝堂百官争权夺利的斗争中。甚至可能还要迎来夺嫡的战争。如今朝堂势力平衡,互相牵制,事情有商有量,才能施展更多好的政策。才能从中找到各方势力的弱点,让他们同意更利于百姓的政策。”

“陛下想要从臣子手中夺得更多的权利,我却觉得陛下的权利已经够大了。受到万民供奉,这还不够吗?”

这番话说得杏花目瞪口呆。所以来弟虽然支持女皇,但是其实也不是完全支持啊。

“杏花姐,陛下登基,不是陛下自己的本事,也不是靠着我们的扶持。而是靠着各方势力形成了一致的利益团体,才得到的最终妥协。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如今的局势正是最好的。若是为了陛下争夺权利,他们会想着,也许再换一个人上台更好。我现在并没有这个能力去阻止他们。”

“当初我们和陛下合作,本就是各取所需,她需要这至高的地位不再被人摆布,而我们需要她在位之后保持朝廷的如今的平衡局面。”

“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最好的时机,以后就不止是出一个女帝了。会给更多人站起来的机会。”

“我们为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皇权。”谢来强调。

杏花这时候才想起谢来曾经和她说过的那些话。

要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要为百姓谋福祉。

……

第二日朝堂上面,百官终于看到谢来了。

北地的风雨似乎让这人更沉稳,也更锋利了一般。

百官们也不敢再轻视谢来了。他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允文允武,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民。连蛮人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呢。

反正没人敢轻视谢来了。

一上朝,谢来就禀报了自己在北地的作为,以及回来之前谢来寿在对蛮族战争中的再一次成功。不止成功,还在蛮人部落扶持了一个傀儡,日后可以阻挠蛮人部落统一。解决北地边防威胁。

听到谢来的这些话,百官只觉得这位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够黑的。难怪在先帝和新皇手底下都能混得开。

皇帝早已知道这些消息,但依然高兴的大加赞赏。

蛮族是她无法磨灭的痛,也是她最不安的存在。她总是担心哪一天自己的女儿也要走上那条和亲之路。如今蛮人再也不是威胁了,再不需要和亲了。

然后看着司马丞相,“谢卿如此功绩,应该赏赐,丞相以为如何?上次就未曾给与封赏。有功之臣怎可不赏呢?”

之前封谢来寿那次就该给谢来升职了,只是当时谢来没回来,自然就暂时放下了。但是职位已经是都准备好了。

司马丞相站出来,禀报了礼部商议的结果,觉得谢来允文允武,乃是治国安邦的大才。加上又有功劳,所以让谢来担任户部尚书兼领学士职位。

这个职位已经是六部大员之一了。且掌管的还是六部之中最重要的户部。这可是朝廷的钱袋子。又可以管理天下民众户籍和田亩。

之前谢来就是在这个部门做侍郎的,如今直接升上来也是正常的。

至于前任户部尚书,则是被升为大学士了。虽然算得上是升职,但是因为并没有担任其他职位,所以算是荣养,为退休做准备了。

这都是商议好的结果,明面上,谢来作为平衡朝堂的铁三角之一,显然是不能随便给他弄下去的。而他如今又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立下了许多功劳,自然也配得上这个位置。

私底下,司马丞相和云太傅自然也不会拉自己学生的后腿。让他坐上这最合适的位置,也是两人利益所在。

此事没有多耽误时间。

顺带的,谢来寿因为立下的功劳,那大将军职位上面的暂代两个字也去掉了,成功的转正了。

谢来也接了一个工作,就是负责此次的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