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711章 风帆时代夜战少,照明才是大问题
  现在的金山港,简单维护和制造普通河船还行,造舰就算了吧,太强人所难,那需要一支完整的团队才行。

  但是大伙儿个都没闲着,准备工作要做前面,金山港上好的巨木可都一直在伐,粗加工木料堆成山,前期自然阴干。

  专门为未来造舰厂修建的码头、干船坞都已经成型,就等二期移民中的专业造舰“工程师”抵达。

  这两年接着建造“春来河”,工匠们也培训了不少普通的迪内力工,东江军办事都是有计划有步骤,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瞎折腾。

  江春来作为金山港的海军负责人,他对跑河面的“小船”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有大炮巨舰才能入他的眼。

  这不,看着西班牙远征军二十四艘大大小小的炮舰,春来哥心痒的不要不要的。

  他就想着这回怎么滴也要缴获一艘,哪怕就是用不上,给现在的船厂工匠拆散了练练手也是好的。

  新大陆太大太大,又没有马匹,除非往北面去才有雪,金山港四季如春,自然雪橇、滑雪板也用不上。

  只有海运最快捷方便,这也就注定了未来南征的主要作战模式,就是海军封港,陆战军团登陆的战术。

  所以,海军缺舰、金山港基地缺船、都指望老家输送时间太长,还是要挖掘自身的潜力。

  当然抢别人造好的多省事,嘿嘿!强取胜于苦耕!

  连续追击骚扰七八天了,小小的狼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大伙儿就很气,也很无奈。

  这不同于陆军战斗,海上舰船巨大的数量差距,不是稍高一筹的质量就能弥补的。

  江春来再三考虑,并和老猫他们三个巡洋舰舰长讨论推演过后,决定夜袭。

  这个时代夜间别说海战了,就是航行都很危险,除非是熟悉的航道,沿途有灯塔标识,否则,这黑灯瞎火的,就是在找死。

  东江军有一项利器,“汽灯!”注意,这不是马灯,马灯就是普通的煤油灯,外面一圈玻璃灯罩,这个在东江军已经不稀奇。

  汽灯外型和马灯相似,也是呈圆柱型,但略高、略粗一点。

  汽灯底部也是油壶,与马灯油壶不同的是,用的铁皮更厚、更坚固结实。

  旁边还多了一个活塞式装置,(没有橡胶就是厚皮革密封)专门用来往油壶中打气,使油壶内形成一定的压力。

  油壶顶部正中有一喷嘴,通过旁边的调节杆,可以按照需求调节喷口大小。

  在密闭的油壶里通过人工抽动活塞打过气后,由于壶里有压力,旋转调节杆打开喷嘴,气雾状的煤油就喷了出来。

  喷口打开的大小决定着喷出汽雾的多少,而汽雾的多少又决定着灯的亮度,原理很简单,就是密封不易,纯手工制作,代价昂贵。

  所以只给军方重要部门配置,像远征东胜神洲的舰队,自然是必备之物。

  汽灯和普通的马灯不同,没有灯芯,只要直接点燃喷嘴喷出的气雾状煤油就行。

  汽灯和马灯另一个不同之处:四周没有玻璃灯罩,而是用石棉做的纱罩。

  气雾状的煤油点燃后,温度较高,石棉纱罩在高温下就会发出炽亮的白光,可以把周围十多米的地方照得雪亮,如同白昼一般。

  正常的汽灯是在石棉罩上方有装一个铁皮灯盘,可以向下反射灯光。

  这玩意不用说也是鹏哥搞出来的,当然用的是东江科学院的名义,除了特殊照明,还是作为东江海军沿岸灯塔需要。

  有了这玩意,沿海的夜间航行,对老船长们来说,就不算危险,速度就是金钱啊!

  随着文莱的油料已经正常供应,马灯这种奢侈品,也已经放开给商盟内的成员当成稀罕产品,东江卖油就挣足了利润。

  而汽灯一直没有放开,和望远镜一样,还是作为高级军需品自行生产。

  海军专用型,在侧面加装了一个专用的反射镜,可以把光线如后世强光手电筒一样照射百米之外。

  前面还有遮光板,可以随意打开或关闭光源,这种昂贵的工具灯,巡洋舰每艘只有一座,战列舰两座。

  这可不是马灯那种可以提、可以挂的,为了安全,整个汽灯装在一个沉重的铁架子上,要两个人抬,一整套操作起来很麻烦,要专人负责。

  油料珍贵,金山港舰队平时用的很少,毕竟也没啥夜航任务,但是这一次决定夜袭,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不能再等了,否则再往南去,那边的沿海情况,金山港舰队不是很熟悉,徒增风险。

  八月二十七寅时初(凌晨三点多钟),这也是东江军最喜欢的偷袭时间,别问,问就是鹏帅指点的。

  这是正常人睡得最沉之时,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进入了深层睡眠,对外界反应最迟钝的时候。

  习惯熬夜的人都清楚,上半夜睡不着,下半夜叫不醒。

  选择这个时间段还有个好处,很快就是黎明,便于打扫战场。

  已经是月底,月牙儿一点点,夜间即使在海面上视线也看不了多远。

  东江军四艘战舰,江春来“胜利号”战列舰领航,老猫“来远号”断后,成一列队形半帆缓行。

  靠着挂在船尾定向的马灯大致确认距离,位置拉的很开,这要是撞上就真的尴尬一笔。

  所有人都很紧张,是真紧张,夜航和夜间炮击演练都搞过,但是真的不多,危险性太大。

  不说别的,最简单的一个问题,火炮甲板的照明怎么处理?

  别跟我说打着火把或点着蜡烛,好吧!就算拿着马灯,要知道这可不是陆地啊,无风三尺浪的大海,万一一个失手,“轰!”

  那就是不“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这是连把米缸扔海里一样一样的。

  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笨,譬如人家炮舰上用的是隔窗照明法,有专门的照明隔断,在里面点上灯,通过玻璃映射光线。

  明火又不和火药接触,所以相对安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光线很暗、操作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风帆时代,很少有夜间海战的原因,夜袭也是以放纵火船为主,就是这照明问题解决不了,稍不留神就把自己先献祭了,你说尴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