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24章 要啥自行车?一口吃不成胖虎
  至于火器类,汪鹏还真看不上什么滑膛火绳枪,装填费事、射程可怜。

  对他而言,还不如用弓箭射的舒服。

  但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易,而越是先进的火器越容易掌握,火器是未来!

  所以他才急需一个独立的场所,最好是海岛,这玩意暂时可不能泄露出去。

  营寨内外一片嘈杂,熟悉器械的,杀羊煮肉,淘米蒸饭,大人吼,孩子跳,汪鹏转了一圈很是高兴。

  只有热热闹闹的,才让他感觉自己是真真切切的活着,而不是一个梦境。

  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别指望练出什么精锐来,那是痴人说梦一样。

  各个队正,也就是把自己的手下召集齐,排列好,操练一些基本的持械前进后退啥的。

  梁峰那边就很头疼,这火绳枪一套流程极其繁琐,要掰碎了一步一步讲。

  “小逸,你把这些拿去当了,当死票换些银两,一半用来买肉脯、一半用来买黄糖”。

  汪鹏把秦逸喊到自己的帐篷,拿出一小堆之前缴获的值钱物件。

  什么羊脂玉佩,金戒指、珠花啥的,这可不能直接当钱使。

  “哥,钱不趁手,你说一声不就是了,我那里还有几十两银子……”

  “不用,这些东西都是沾了血的,不当了还指望留着做传家宝啊?我之前都忘了,刚才收拾东西时看到,就翻出来”。

  “也是哦,那我自己那几个也一起当了吧!”

  “行,咱们弟兄以后不会缺钱的,这就算是投资了,你带几个口风紧的弟兄去办”。

  “好嘞!”

  买些干肉脯,不稀奇,这是是用来做应急干粮,深入敌境后肯定用的上。

  至于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奢侈品,价格昂贵。

  虽然中国是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制糖工艺,譬如麦芽糖。

  但是真正的食用糖还是甘蔗榨汁、淋黄泥水取糖法。

  后世那种白如雪、细如砂的绵白糖,这个时代有没有?有,那都是供应皇室或顶级豪富的绝对奢侈品。

  正常在辽东市面上能买到的霜糖,都是千里迢迢从南方运来的。

  原因很简单,北方天气冷不产甘蔗。

  而作为制糖的另一个原料“甜菜”要到近两百年后,才被发现。

  没有人不爱甜食,这会让人精神愉悦,在甜菜大规模种植之前,中国历来缺糖。

  最夸张的时候,另一个时空的1929年,中国进口了74万吨糖,花了一万万两白银的价格。

  大明万历年的砂糖,价格和蜂蜜差不多。

  汪鹏可不是嘴馋,想喝糖茶。

  一部分确实会用来制作紧急补充能量的干粮,或者伤者复原期间的营养品。

  但这都是掩饰!

  他要糖不是拿来吃的,是要拿来用的。

  这个时空的黑火药,配方虽然还没接近最佳配比,但是也差不了太多。

  就像刚从军备库领来的成桶火药,是硝、磺、碳分开放置的粉末,使用前拆开防潮的油纸,拌匀即可。

  古人并不是不知道,粉末状火药长时间不用,会上下分层导致比例失调,失去该有的威力。

  颗粒火药也不是什么秘密,戚家军用的就是颗粒火药,梁峰自己都会制作。

  为什么不用?费事费工呗,不然呢?

  对普通火铳兵来说,要那么大威力干嘛?铳炸了你赔啊?人炸伤了你给医啊?

  能听到响、还冒烟不就得了,这么多人开炮放铳的,铳子上也没刻记号,谁知道是谁打中的。

  荒唐吧?这都不算啥!

  还有用火药把手脸抹黑点,然后把铳子火药扔掉,冒充弹药打完的。

  我都没弹药了,你总不能让我还直挺挺的站队伍里放铳吧?

  好吧,就是会划水的打工人,老铁没毛病。

  (汪鹏用白糖要干啥?这个不可描述!嗯嗯,有句俗话:一硝二磺三木炭,加上白糖六年半)

  镇江城人多眼杂的,可不敢瞎折腾,动静太大别再吓炸了营,那可是死罪。

  汪鹏只能尽量悄咪咪的把自己需要原料弄齐了,等到了皮岛上再搞搞震。

  这些小玩意对他来说都不是秘密,基操勿六!

  再杀会半岛之地,他可是准备大干一场的,强取胜于苦耕。

  什么低调种田,什么晒盐、肥皂、香水、玻璃镜等等这些穿越者传统利器,汪鹏不屑一顾,他可没那闲工夫。

  刀把子在手,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就这么尿性!

  汪鹏是个重生者,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个大明朝会走向何方。

  那是一段天灾人祸、恐怖至极的沉轮。

  一切一切的起点,就是眼前长达七年的万历援朝之战、李朝称为壬辰倭乱、倭人称为文禄庆长之役。

  这一战让辽东原本还算的上充裕的机动武力,基本消耗殆尽。

  万历三大征打的国库空空,连九死一生为国征战的士兵赏银都掏不齐。

  王保这个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狗东西,辣手屠灭大明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近代军队“戚家军”。

  表面上省了一大笔钱,但是兵卒们也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对这个大明朝廷彻底寒心。

  头顶压力骤松的野猪皮,立刻翻脸来了个七大恨扯旗造反。

  一场搞笑的四路围攻萨尔浒的战役,成就了野猪皮“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赫赫战功。

  一方面是精锐老兵的大量缺乏,一方面是普通兵卒,根本没有作战的意愿。

  打赢了又怎么样?连犒赏都发不齐,连抚恤金都克扣。

  提着脑袋打仗不为钱?难道为了世界和平?

  从此辽东糜烂,再未愈合,最后彻底癌变。

  臭名昭著的辽饷,就是万历后期开征,成为压垮中原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汪鹏心中默念,他非常喜欢的台词:

  “凛冬将至,我是抵御寒冷的烈焰!

  黑夜将去,我是破晓时分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