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08章 无奈的刘大刀,釜山港倭式堡垒群
  刘綎带着大军一路狂追,眼看就要撵上了,结果发现倭军在鸟岭山下的闻庆城,早就摆好了严密的防御。

  原来草梁道守军,头都不回继续赶路,而气喘吁吁的刘大刀,面对的是好整以暇的另一只倭军。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重复,把原本杀气腾腾的刘綎将军搞得十分无奈。看書喇

  敌人丝毫不漏破绽,刘綎的队伍也只能按部就班的跟着,时不时还要压着节奏保持体力。

  因为没人敢保证鬼子就一直退,猛地杀个回马枪,也真不是没有可能。

  刘綎确实是一个老练的猎手,不会轻易使出杀招,你跑我就追,你地势好,我就对峙。

  一直追到庆尚道中部,洛东江中游东侧,大邱盆地的大邱城,刘綎再也走不动了,驻扎在城里休整。

  李如松大帅带着北军,不慌不忙的往大邱城方向行军,前面有人开路,大伙儿自然落得轻松。

  听哨探回报说南军突然不动了,李如松还有些不高兴,自己带着亲卫铁骑连夜赶到大邱城。

  毕竟是东征军提督,私下里再怎么龌龊,明面上必须礼数周到。

  一番安顿下来,又是设宴迎接,李如松也没打他们的脸,还好好抚慰了众将,直呼众人辛苦辛苦。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军议的时候,李大帅轻描淡写的问一句:

  “刘将军怎么停步不前了?有什么困难说说吧,本提督给你解决一下”。

  刘綎把这几天刚汇总完毕的鬼子防御图,往李大帅案几上一铺。

  “大帅,这个仗,某将愚钝真不会打,您给指导指导”。

  李如松对着防御图一看,心里猛地吸了一大口凉气,这特么小鬼子是疯了吧!

  倭军以釜山港为中心,从蔚山、西生浦到东莱、金海、熊川、巨济岛之间修了一连串的城堡。

  这些城堡首尾相连,都修在险要之处,大型城堡就有十六座,小城垒更是无数。

  注意!这不是李朝那种能翻墙而入的搞笑城墙,全是按照倭国的城堡修建。

  倭国本土漫长的战国时代,在战争中催生了特殊的军事筑城技术。

  倭式城堡不是一座孤零零的独堡,都以天守阁、橹、门、曲轮、土垒等一系列犬牙交错防御设施组成。

  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防守最大化的心思,不但十分坚固,而且交叉火力分布很毒辣。

  李如松看着这种规模的堡垒群,也是头皮发麻,这要是再等把后方的重炮全拖来,又要耗时日久。

  对付这种立体型的堡垒防线,除了指望重炮硬轰,就是要拿人命去填。

  “这些狗日的小鬼子!跑人家地盘上修城堡玩,真正是闲的蛋疼!”

  李如松也直嘬牙花子,这种情形还真没预料到。

  怎么办?凉拌!

  继续对峙呗!不然呢?

  从釜山进入李朝内陆有三条路:蔚山、东莱、金海,沿海水路的咽喉在熊川、巨济两处。

  这些通道构成了釜山的水陆交通网状结构,鬼子把这些枢纽要地用堡垒群封闭起来。

  这就是在釜山港外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进可攻退可守,先立于不败之地。

  倭军在大邱城前方画了一条死线,过线就拿命来填。

  这条防线从壬辰年七月份就开始建设,是的,那时候祖承训还没进平壤城,鹏哥儿还懵懵懂懂的是个小小的夜不收队正。

  为什么要修这条防线,还真不是预料到现在的场面。

  李朝“唯二”的战将李舜臣,在海战中凭借专门克制倭寇跳帮战的龟船,把倭寇水军打的七零八落。

  这种奇葩的战船被后世的“宇宙大国”吹成了歼星舰般的存在,其实说白了很简单。

  倭国和李朝所谓的战舰都没有重炮,接舷战还是最传统的海战方式。

  李朝的菜鸡在两船互射火箭,火铳对射时还能支撑,一旦接舷就彻底凉凉。

  李舜臣也不是神,他也不能短时间就把一般胆小鬼变成合格的战士。

  怎么办?凉拌!

  不让鬼子登船不就行了?

  龟船的表面附上铁甲,铁甲上全是刀刃和铁刺,鬼子没招了,这尼玛是海上刺猬啊!

  谁敢跳?

  喔霍!比赛射箭吧!

  我还是装甲舰!

  气不气?

  也就是他手里的船和人太少,龟船又制造困难,不然整个倭军的海上运输线早就被掐断了。

  丰臣秀吉对李舜臣的威胁也是十分无奈,船少了打不过,船多了就不露面,这种海上游击战,实在头疼。

  老猴子也是迫于无奈才安排筑城,从釜山港到加德岛、巨济岛、椎木岛、陆上岬角以及周边险要地段,共计修筑十一座本城和七座支城。

  一开始的想法就是针对李舜臣的骚扰战,效果还真的不错,在严密的封锁线建成后,运输线又畅通起来。

  老猴子一看这已经开始建了,反正材料人工也没花钱,李朝的奴隶累死了也不心疼。

  那就干脆多建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又把釜山周围的交通要道全部建上堡垒群,这才形成了现在这种庞大的规模。

  为了修建这个堡垒群,到底死了多少李朝的人,倭寇毫不在意,李朝也没在意。

  汉城的六万倭军撤退到釜山后,分头驻扎在各地的城堡里。

  加藤清正守在北线的蔚山、西生浦;小西行长驻留釜山附近的熊川;小早川隆景驻在巨济岛。

  其他倭将按照顺序驻扎,严阵以待。

  李如松和刘綎都第一次接触这种倭式堡垒群,久经沙场的他们,远远的观察一番,就知道这玩意绝对不好打。

  此时东征军亲临一线的总兵力不过五万出头,除了新来的川军,其他部队都疲惫不堪,厌战情绪浓厚。

  更坑爹的是,东征军现在的补给线已经极其恐怖,之前连开城都运不上去,现在延长了一倍,想想都头皮发麻。

  而倭寇的补给线轻松的犹如童话,敌我形势严峻到无以复加。

  李如松也只能无奈的做出新的战术布置:

  吴惟忠驻善山凤溪、骆尚志驻庆州、王必迪、宋大斌所部驻南原,共同监视蔚山的加藤清正。

  北军驻庆尚南道的居昌城,扼守洛东江上游;刘綎所部驻扎星州,坐镇八莒山城。

  彻底堵住倭军往李朝内陆去的三条进军路线,战略意图很清晰。

  “我不去碰硬钉子,你也别想讨便宜”。

  李朝的金命元、权慄率领的官军驻在了宜宁城,靠近倭军防线的南侧,

  从陆上呼应李舜臣的水军。

  柳成龙亲眼看过倭军的堡垒线后,也不再叫嚣把倭寇赶下海了。

  李如松也没客气,这种堡垒攻防战,别指望辽东铁骑骑着马撞城墙。

  要么是南军步卒拼命,要么你把李朝的官军调来,我来指挥他们进攻。

  李大帅这是把天聊死了的节奏,柳成龙拍拍屁股就走,想得美。

  宋应昌在得到前方汇报后,也尼玛傻眼了,这都叫什么事,彼其娘之!

  算了!还是指望谈判吧!

  一切又回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