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28章 猴子老来得子,和平不期而遇
  小西行长为什么敢在沈大忽悠面前拍胸脯,保证搞定老猴子,那是因为他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

  淀姬怀孕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知道,秀吉特意把孕妇安排在防守严密,绝对安全的大坂城内。

  小西行长一副主的使者造型对秀吉说:

  “伟大的太阁殿下,这是个有福气、有大气运加身的孩子,为了让他顺利的降临这个世界。咳咳!咱们不要战争,要和平!嚎不嚎啊!”

  老猴子非常迷信,他之前就认为是自己杀业太多,导致长子的死亡。

  生怕这孩子也被他影响夭折,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先释放了李朝的两个王子,并撤回两个军团。

  八月初三,儿子秀赖顺利出生,感觉上天又开始眷顾他的老猴子,欢喜的都要疯了。

  接到喜报,当天就要离开名护屋,火急火燎要去大阪城抱儿子。

  在他脑海里,满世界只有秀赖最重要,什么大业、宏图,都特么滚一边去。

  小西行长趁热打铁又开始忽悠:

  “太阁殿下,你看我说的对吧!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秀赖,咱们撤军吧!”

  “呦西!撤!都撤了吧!你安排下,我去大坂城了,没大事别来烦我,你们自己看着办!撒哟啦啦哟!”

  老猴子想都没想满口答应,别烦我,忙着呢!

  因为晋州之屠、局势严峻的战争局势,戏剧性因为一个婴儿的降生结束了。

  倭军从八月份开始全面撤军,这时代可没有大型渡轮,就这么多船,还有很多物资。

  陆陆续续撤到十月底,什么浅野长吉、毛利重政、羽柴秀胜、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福岛正则、伊达政宗等大名相继撤回倭岛。

  又撤了五六万人,占到在李朝占领军的一大半。

  倭军的撤退在老猴子眼中是胜利归国,毕竟缴获的物资和奴隶大大滴有,赚了赚了!

  而在大明和李朝眼中,这是天朝大军太牛比,倭国正式服软的表态,战争算是结束了。

  谢、徐两个“天使”之前报告说:“太阁极其恭谨礼待,愿顺天朝”。

  一开始大伙儿都不信啊!这特么刚屠了晋州城,恭你大爷的恭。

  现在倭军在小西行长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撤军,两位王子也都安全返回。

  这下众人才信了沈大忽悠说的,晋州之屠都是狗加藤捣的鬼,杀人也是他杀的,别人拦都拦不住。看書喇

  于是加藤清正在李朝的名声,就正式和狗挂在一起,很多年后李朝有名的狗肉馆都叫“加藤馆”。(真的!)

  八月底,沈惟敬和内藤如安被解除软禁,终于从汉城再次出发。

  随着他们后撤的,还有三万多名辽东军,他们在李朝煎熬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早已经疲惫不堪。

  咱们的鹏哥儿作为嫡系,又是劳苦功高,当然也跟随大军一同撤离。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李朝朝国王李昖亲自在黄州城给李如松大帅送行。

  李朝国王李昖见到李如松,立马下拜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真实历史!)

  以国王之尊向一位提督叩头,这个绝对不合礼数,把李如松也吓了一跳,赶紧把李昖搀起来。

  一番设宴送行,各种感激和客套,厚礼相赠、不再赘述。

  离开黄州城,大军继续撤退,九月十二渡过鸭绿江回到辽东,正式结束了在李朝的征程。

  朝廷的封赏也下来了,抗倭有功的李如松大帅,被加太子少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李如松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败军神荣光,灿烂依旧。

  再没有像另一段历史上,被人诋毁、羞辱、什么怯战、跋扈、惨败等等。

  三都尽复,鬼子被压在沿海不大的区域,而且也撤兵服软。

  前面功劳不谈,光是李如松大帅最后的精兵奇袭,甘冒奇险。

  在晋州城外,取了倭寇大将小早川隆景首级的战绩,无论是大明还是李朝谁不钦佩的五体投地。

  晋州城幸存的近万百姓,都把他当成救命菩萨,否则城内一个也活不了。

  连着这次鬼子撤兵,都传言是被李大帅铁骑所慑。

  一时间李大帅光环加身,荣耀无比!

  经略宋应昌走不了,毕竟倭军釜山防线还在,尚有五万多鬼子驻扎在釜山防线。

  鬼子没撤干净,这边就必须守住相对应的城池,以防倭军再次反复。

  八月初十,宋经略下令,刘綎的川军和吴惟忠、骆尚志、王必迪的浙兵驻守庆尚道、全罗道的重要城池。

  大明东征军最终留守李朝的总兵力,共计一万六千余人。

  当然,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李朝也逐步恢复了秩序,加上夏粮收获之后,终于不用再千里迢迢运粮。

  留下南军主力在此,也是李朝国王和文武两班,向伟大的天朝皇帝泣血相求的结果。

  最后定下来饷银大明自己出,驻军的粮草由李朝足量供应。

  ……

  鹏哥儿这次得偿所愿,朝堂的封赏极其丰厚,当然,你懂得,银子不多,也就几百两。

  这还是累积了焚龙山仓、斩敌将的功劳,大明赏银真的不高,主要是鬼子脑袋真不值钱。

  汪鹏也不在乎这点银子,主要是官职升的爽利。

  现在鹏哥儿可是正儿八级的大明从三品武官,绯袍虎纹补子。

  军册上白纸黑字,辽东都司定辽右卫指挥同知,定远将军,月俸二十六石。

  鹏哥儿被实授宽甸参将,东江备倭千户所不出意外的也划分给了他。

  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放在正常年景,鹏哥儿做梦都爬不到这个位置,要知道一年多前,他不过只是个小小的夜不收队正而已。

  辽东不同于内地,这边没有民政官,不像内陆的县府制,整个辽东就是个大兵营,全是各个卫所,上下兵民一体。

  卫所军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屯田练兵都是他们说了算。

  所以辽东才会出现一个个大小军头,而且极其排外,这是本身制度形成的顽疾,两百多年下来,已经根深蒂固。

  汪鹏拿到这个封赏也不容易,无论是“焚龙山仓”还是“斩敌大将”。

  首先谋划指挥之功都是祖承训的,当然更是李如松的。

  打的好,那是大佬们指挥的好!

  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