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29章 撤军铁山,欢迎仪式,徐海峰、王云熙海上收益
  汪鹏这几次出手也积累了好几百个首级功,全被李大帅和祖承训的亲信将领分润了。

  就像祖二河,那天晋州夜袭的时候,明明在居昌城服侍祖大人,结果也分了个首级功,到哪儿说理去?

  鹏哥儿多会来事啊!分!毫不犹豫的分,连按惯例分到功劳的人,私下给的补偿银都推脱了。

  他明白自己根基浅没办法,先落个好口碑,得个好人缘,在辽东混出头不易啊!

  无论那个时代,不管是什么社会环境,有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领导认可的才叫功劳,否则你只有苦劳而已”。

  宽甸那边的交接不急,原来的参将,人家也要回去“收拾”一下,鹏哥儿才不会那么猴急,还是先回东江自己的地盘。

  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初五,在宣川城拜别祖承训之后,鹏哥儿领军改道向西的进入铁山郡。

  虽然一直通信不断,后方情况鹏哥儿也是烂熟于心。

  但是亲眼目睹,又亲自踏上自己的地盘,鹏哥儿那种心情别提多滋润了。

  铁山城外,柳维康、赵绪、徐海峰、李光、王启年、刘苏钢、王方尺等管理层站成一排。

  后面是上千名整齐列队的士兵,海军连、守卫军连、民兵连,新兵连。

  服装武器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军姿都是一样的。

  鹏哥儿一马当先的飞驰而至,四十余铁骑紧跟其后,后面是千余大军。

  虽然众人风尘仆仆,但是几千里来回,一直在外征战的军队,彪悍之气扑面而来。

  “参见将军大人!”

  迎接的队伍齐声高呼,空手的抱拳礼,持枪的托枪礼,军官拔刀持刀礼!

  嗯嗯!都是练过的,这气势,就很精神。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身处的这个团队最高领导人,自然是无比激动。

  汪鹏举手回礼,朗声回复。

  “弟兄们辛苦了!”

  “为东江服务!”

  “乌拉!”

  “乌拉乌拉乌拉!”

  在身前身后热烈的欢呼中,鹏哥儿神采飞扬,顾盼自雄。

  是啊!这才是自己真正的根基,天下何处去不得!

  ……

  一番热闹的欢迎场面之后,汪鹏宣布所有远征军休息十天,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弟兄们有的三五成群找地方喝酒,有的迫不及待的赶往铁山码头。

  军官团们自然是到铁山郡守府吃饭,汪鹏没来得及进城,就被徐海峰给拖走了,两人骑着马直奔十几里外的铁山码头。

  鹏哥儿心里也是火急火燎,老徐上个月才回到基地,快马急递厚厚的一份航海日志,把汪鹏看的拍案叫好。

  今天终于可以看到海军的成果了,他如何不激动的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

  “鹏哥!鹏哥!你看,快看啊!这就是我新的老婆!哈哈哈哈!漂亮吧!”看書溂

  徐海峰指着码头外的深水区落帆下锚,两艘大海船兴奋的大喊大叫。

  “卧槽!卧槽!卧槽!”

  汪鹏很想吟上几句慷慨华丽的诗词,奈何自己水平差,三个卧槽全表达。

  二人在码头哨所刹住马,将马交给码头守卫,急不可耐的沿着码头的石阶下到小船上。

  值班的几名水手一看大哥和大哥大来了,也是奋力挥动船桨,箭一般冲出码头。

  “鹏哥,这艘大的就是你说的西班牙盖伦,这艘小一点的是红毛的盖伦,呃,尼德兰,对!叫尼德兰”。

  徐海峰指点着两艘造型有区别的海船,兴奋的讲解着。

  “这帆可和咱们大明的不一样,你们玩的转吗?”

  汪鹏最担心的就是这西式的帆装,和中式的完全迥异,光是现在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绳索,都有些头疼。

  “哈哈哈哈,本来我也担心这个,在濠境征募了不少水手,不少都会用西洋帆,弟兄们鸡同鸭讲,折腾好久才勉强沟通,好在都是力气活,不算太难”。

  船上留守的海军二号大佬王云熙、从船侧抛下绳梯,嚇!这船舷可真高。

  “鹏哥!你慢点,这绳梯重新弄了,马上就换,原来这个有些破烂,小心啊!”

  “没事!小菜一碟!”

  别看鹏哥儿身高马大,这灵活的身手,三下两下就上了甲板。

  “好!”

  围观的水手大声为“大哥大”喝彩。

  汪鹏登上的这一艘西班牙盖伦船,长度在十二丈左右,宽三丈,吃水一丈。(40米、10米、3米)

  要知道现在被大明当成帅舰,轻易不出动的一号大福船才长九丈。(30米)

  (一丈约等于3.33米)

  这艘船原来叫“圣胡安”号,是西班牙菲律宾殖民地的主力战舰,当然和他本土的三四层甲板的战列舰不好比。

  船上有四十多门大小火炮,主力火炮是二层甲板,一侧六门的十八磅青铜长炮,和四门12磅铁炮。

  甲板上是各种口径“佛郎机”快炮,两门32磅打霰弹的短炮格外引人注目。

  这种海船的标准配置是120名战士,加80名水手。

  鹏哥儿摸着甲板上一门门火炮,触手冰凉,这是铸铁炮。

  不时还能看到船舷、甲板和桅杆上,被弹片和铅弹击损后修补的痕迹。

  听着徐海峰和王云熙两人眉飞色舞的叙述,鹏哥儿仿佛也看到了海军兄弟们,在海上拼死奋战的日子。

  ……

  徐海峰是二月中旬正式启航,那时候天还有些冷,把赵夫子北上团队和李光南下团队,全部运到登州港后,就沿着海岸往西南航行。

  老徐是总负责人,他的副手叫王云熙,嗯嗯,是半个文化人。

  当年也是被鹏哥,从鬼子刀下救出来的卫所老兄弟。

  他家里穷,卫学上了几年就熬不住了,顶了老爹的职当了炮营队正,带着四个伙计管一门小佛郎机炮。

  跟祖承训大人打平壤,那个大雨倾盆的夜,炮管子绑在骡背上都没来得及搬下来,前面就败了。

  所有人都一股脑的往后跑,王云熙炮也丢了,四个手下也跑散了。

  他精疲力尽的,眼看都快逃到大定江边上了,被狗日的鬼子骑兵一刀背砸晕生擒。

  要不是被鹏哥儿带着兄弟们给救了,现在不是死了,就是被押回倭岛当战奴了。

  当然被砍了脑袋当军功的可能性更大,要知道鬼子给的唐人首级赏,比大明给的倭寇首级赏翻了两倍都不止。

  大明军人的脑袋可值钱了!

  当然,和大明一样的是,李朝人脑袋只算微末的军功不算钱。

  人的价值就是不一样!

  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