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163章 曾虑鲲鹏自多情,归山又恐别凌云
  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典史心头一松,赶紧拍胸脯表态。

  “将军所言极是,此等卑劣之徒有辱斯文,卑职将这些无赖之徒押回县衙大牢。

  必定在县尊面前如实汇报,重重惩处,保证以后卓吾先生不会再受到骚扰”。

  汪鹏对这识趣的麻城典史点点头:

  “嗯!本将今日越俎代庖,也是一时义愤,既然县尉开口,我也给你面子,放人!”

  一队衙役胆战心惊,满脸谀笑的上前,把十几个吓尿了的“蓝袍大王”连拖带拽押往县衙方向。

  “谢过将军大人大量,高抬贵手,恕卑职眼拙,请问将军贵姓,有什么需要卑职出力之事,尽管吩咐”。

  到底是会混世的积年老吏,这话说得很到位,客气话归客气话,起码也要弄清楚对方是谁,不然都没法向上官汇报。

  “不就是想查验官身吗?自己看!”

  “不敢不敢!”

  汪鹏把银腰牌解下随手一扔,麻城典史双手接过,嘴里说着不敢,眼珠子都快贴在腰牌上了。

  正面铸有“大明辽东都指挥使司”,背面刻有“世袭、定辽右卫指挥同知、万历二十一年”。

  典史心头一跳,辽东都司、鹏字旗、御赐仪甲,这些关键词闪过,答案自然呼之欲出。

  “汪将军大驾光临,咱们麻城蓬荜生辉啊!”

  典史赶紧把腰牌双手呈上,这位可是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杀神当面,哪里是寻常卫所废物武将可比拟的。

  这次耿家是碰了个硬钉子,够他们头疼的,辽东一系,也可以说是北军一系,在朝堂可不是软柿子。

  惹了这些凶悍的边军,人家可是真敢下死手的。

  “行了行了,我来拜访卓吾先生,也没打算大动干戈,这事你们看着处理,我过了年就走,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懂?”

  “卑职明白明白的!告辞告辞!”

  “嗯!去忙吧!”

  ……

  “都看什么看,带你们去县大牢里看,要得不?”

  典史吆喝着驱赶围观的闲人,大戏收场,没看到砍脑壳的刺激场面,周围吃瓜群众骂骂咧咧散了。

  一地鸡毛,啥也不是!

  ……

  鹏哥儿计划就是在麻城过年,通过卓吾先生关系,又结识了赶来给卓吾先生拜年的众多朋友和弟子。

  两个汪姓本家也是一见如故,汪本钶,字鼎甫,安徽新安人,正是鹏哥祖籍新安汪氏一脉,约好了一起返乡,并帮忙安排祭祖事宜。

  众人对汪鹏仗义出手,避免了卓吾先生受小人之辱,也是大加赞赏。

  鹏哥儿多大气的人啊,一言不合就包下那家菜做的很地道,酒也“醇厚”的酒楼。

  只要是来拜访卓吾先生的,住宿酒宴啥的,没二话,安排!

  连着每天庄家中晚两顿正餐,都是变着花样直接“外卖”上门。

  别人懵懵懂懂,当娘的自然心头有数,小妮子每次吃的都喜笑颜开,没事就跑到芝佛寺去服侍阿公。

  回来就叽叽喳喳,鹏哥儿今天又讲了啥有趣的事。

  咳咳!庄夫人私下里找汪本钶,帮忙打听了一下汪鹏情况。

  哎呀!鹏哥儿也是个可怜孩子,父母早亡,小旗官起家,身为武人却努力读书识理。

  壬辰倭乱,乱军之中杀出血路,还救了那么多袍衣手足,平壤先登,火焚敌仓,万军中取敌大将首级,学问还得到自己老爹认可。

  “文武双全的帅才!”

  这个评价可绝对不低了!关键是尚未娶妻,只有个为报救命之恩的侍妾。

  不错不错!

  年少多金,为人豪爽讲义气,相貌又很英俊,高高大大,还是世袭卫指挥同知的铁饭碗。

  人说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有趣,眼看闺女年后就16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

  她用话点了一下老爹准弟子,让他打探一下鹏哥儿对二姑娘有没有这份意思,有的话就赶紧找人提亲。

  汪本钶也是个热心肠,当天就去问了云飞贤弟的心意,汪鹏自然又开始耍宝,一首情深意切的情诗挥毫即成。

  请鼎甫兄代为转送给凌云妹子,表达爱慕之情,如果妹子没这个心思,直接将信退回便是,从此不会再去打扰。

  鹏哥儿书法虽然不咋滴,只能算工整,但是这诗可就了不得了。

  “曾虑鲲鹏自多情,

  归山又恐别凌云,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情深义重,云飞大才啊!”

  汪本钶不禁反复吟哦,尤其是后面两句,越琢磨越是有味道,一路摇头晃脑,如饮琼浆。

  这来自后世,感动无数无知少女的情诗,果然看的凌云妹子泪如雨下。

  鹏哥儿原来对她深情如此,真是太太太感动了!5555555!

  “汝师,你家二妹怎么说?”

  在庄家小院外焦急等待的汪本钶,看到庄祖耳出门赶紧盘问。

  “我妹说了,这诗是她的,谁也不给”。

  “哈哈哈哈!这事成了!我这红娘可不能白跑腿!”

  “多谢鼎甫叔奔走辛苦,走!晚上正好几位叔伯都在,还是老地方,我一定多敬你几杯!”

  “哈哈哈哈,走!喝酒去!”

  ……

  如果之前庄家老小,对鹏哥儿的盛情还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嘛,该吃吃该喝喝,女婿孝敬老丈人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看書喇

  汪鹏请了卓吾先生至交好友,正在芝佛院做客的马经纶担任正式的大媒。

  马经纶、字主一、号诚所,今年32岁,万历十七年进士出身,与河南睢州人袁可立同科,初任山东肥城知县。

  以召募代替徭役,以赋税盈余充作应缴税粮,尽量减轻当地百姓负担。

  在职大力兴办教育,创建“至道书院”,亲自教授并考查生员。

  也是大明粪缸一样的官场中,为数不多官声极好,为民所敬的好官。

  现在被提拔成监察御史,正儿八经的成为“京官”,年后赴任,抽空来拜访卓吾先生。

  在这里他见到了庄祖耳抄录的“少年大明说”,也是对汪鹏惊为天人。

  加上李贽亲笔写的横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八个字,充满了担当和豪气,诚所先生为之心折不已。

  一番和汪鹏交谈之后,对他在宽甸的施政方略,和自己在肥城的措施不谋而合,也是非常高兴。

  对汪鹏的“三观”之说,更是推崇备至,这现成媒当的甚合心意。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