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14章 明目张胆大移民,自废武功的李朝
  对大明来说,这些派到李朝的屯田军就是弃民,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

  大明只会关注屯田收获的军粮,保证前线军需即可。东江到时候直接从平安道公仓里调拨就行,绝对误不了事。

  徐光启到这边就是刷功绩的,保证刷的金光闪闪。

  熊廷弼的任务也是顺风顺水,东江部署在灾区的特勤全部动员起来,官府这边虽然大力支持,但拨的钱粮毕竟有限。

  但时不时就会有义民、义商捐献物资,就连运输的船只,熊廷弼出面都联系的妥妥当当,没有占用过多的水军运力。

  到底最后通过这条官方的移民专线,输送出去多少人,因为涉及几个省,包括还有不少被移民政策吸引的非流民。

  整个渤海通航期,就看从渤海湾西海岸,驶向鸭绿江口的海船络绎不绝,甚至连李光舟山岛新入手福船都改头换面的过来运人。

  一万、五万、十万、二十万……

  啃着能当石头砸人的干饼、撕起来费力的煎饼、就着齁咸的咸菜疙瘩,腰上都挂着竹筒、葫芦,里面装着过滤过的净水。

  对于大多数灾民来说,一家人在一起,还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去哪里无所谓,只要能吃饱肚子。

  饥饿的痛苦,不堪回首,只要不饿肚子,干啥都行。

  这些心怀憧憬,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的移民,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成群结队,有组织有规矩的队伍,抵达一处处最近海边码头。

  等待他们的,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好生活。

  而作为名义上的负责人熊廷弼,被各地官员都大力褒扬,行事颇有章法,灾民迁移极其稳妥,皇帝和诸公果然慧眼如炬。

  好吧!一个能做事、会做事的干臣冉冉升起。

  ……

  屯田的事毕竟远景布局,大明在组建新东征军,还未成型之前,也担心倭军突然大举进攻。

  毕竟他们的补给线和运兵线更短,而且有坚固的堡垒防线做支撑。

  新东征军没抵达之前,什么时候打,打成什么程度,主动权在倭军,而不在大明。

  李朝的兵?快死一边去,别特么给人添恶心。

  大明最担心的就是倭军突然大举进攻,一口气再打到平壤城,再指望大明一路打回去,那就意味着要打更久的时间。

  要知道之前东征军的待遇可不是秘密,为了省加饷,逼反了戚家军的事情更是人人皆知。

  还指望军队卖命,可以,给钱,给现钱,别叽叽歪歪什么回来给,上次老实听话的戚家军,这时候估计在草原上放羊呢。

  好吧!大明朝堂捏着鼻子,四处挤银子,这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不然呢?难不成还为了世界和平?

  为了拖延大战爆发的时间,辽东经略杨镐五月份,煞有其事地给秀吉写了一封信,对他的狂妄和无知严厉的批评。

  并指出了真正的出路,深刻反省、撤兵回国、赔礼道歉、大明会宽宏大量再给你一次机会。看書溂

  信中写道:

  “尔已六十余岁,寿命几何?子未足十龄,孤弱何恃?闻各岛之酋,俱觇尔隙,欲为复仇,报怨之举……

  一旦诸岛内变,若萧墙祸起,清正诸将,各个思欲为王,岂肯各居尔下耶,将来又肯居尔子之下者也……”

  这就是大明的高级文官打仗不行,玩心眼个个都是人精,全是行家里手。

  这几句的意思极具杀伤力,老猴子你都六十多岁了,还能蹦跶几天?你那个嫡子才几岁?

  等你一挂,这孤儿寡母的能指望谁?听说那些挨过你揍的大名,都等你凉了之后报仇雪耻。

  哎呀!不敢想啊!那叫一个惨啊!

  狗加藤那些人,别看现在一个个听话的很,谁不想当老大?到那时候这些权臣会心甘情愿给你儿子当狗?

  好好想想吧!没文化真可怕!

  好吧!这封杨经略斟字酌句,自嗨的不要不要的“雄文”,连个泡都没冒,老猴子连回信都没回,直接撕了。

  老子几年前就开始竭尽心力的布置,要你这不知所谓的东西提醒?你算个嘚啊!

  ……

  万历二十五年从年初狗加藤登陆开始,倭军的运输线一直是从九州经对马岛,再到李朝釜山一线登陆。

  等倭军主力部队大半就位,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稍有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倭人最虚弱的时间段,“半渡而击”是最简单、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战术,无论古今。

  海军只要在对马岛和釜山港之间的海峡出击,哪怕就是骚扰,也能打乱倭军的节奏。

  等待渡海的倭军后续部队,就能找到最佳的理由,继续拖延时间,而釜山前线的先头部队,也会用人不齐,粮不够的理由拒绝进攻。

  没准拖啊拖啊,这事就拖黄了,可不就是喜闻乐见吗?

  更何况相对于李朝陆军的荒唐可笑,怯懦如鸡,实话实说,李朝水师在壬辰倭乱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如果不是水师给力,倭人的海船早就沿着半岛西岸北上,从汉江、大同江,对汉城和平壤的军队,完成极其重要的补给。

  即使壬辰倭乱的结局不一定会改写,但是大明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哪怕是在和谈期间都很活跃的李朝水军,这大半年不动如山,白白浪费了这极其宝贵的时间窗口。

  为什么呢?

  原来是李朝水军的灵魂,他们统帅被免职了,一撸到底,关入监牢、严刑拷打,还险些被砍了脑袋。

  李舜臣可是官宦世家,祖上也是两班的贵族,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但是血统论就这一点好,天生就有当官资格,只是等待时机而已。

  而李舜臣的机遇就是柳成龙,在他的支持下,一路凭着战功升到“三道水军统制使”。

  负责指挥全罗、忠清、庆尚三道水师,最高峰时李舜臣麾下拥有110艘战船、110艘伺候船(斥候船)、士兵17000余人。

  不恰当的比喻:他就相当于李朝的戚帅,柳成龙相当于大明的张居正。

  张居正倒台了,戚帅会有好果子吃?同理,柳成龙在面临西人党尹斗寿等人疯狂围攻,都有些自身难保了,谁还顾得上护他李舜臣。

  在战争开始之前,李朝就开始疯狂作死,拦不住的那一种!

  当然!鹏哥儿乐见其成!巴不得他们作的越狠越好!自废武功的目标,接收起来更加的丝滑!不是吗?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