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20章 不识抬举的东西,就是欠收拾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次倭军记功不是用首级,而是用鼻子和耳朵。

  统一登记后送回倭国当做军功,首级能分男女老幼,耳朵鼻子可不好分,所以这次倭军的屠戮不分年龄和性别,见人就杀。

  种种丧心病狂的暴行背后,预示着这一次战争和上次迥异,无论老猴子最终想法是什么,前线将领都没打算在李朝久留。

  很简单的道理,把农民都杀完了,难道指望士兵去种地?

  这些倭军不再约束部下,也不管占领后人手问题,就是让底层士兵发泄兽欲,掠夺军功,从老猴子手上换银子。

  南原城和全州城拿下,就意味着整个全罗道已经完犊子了。

  下一步的攻守,老猴子早就有过安排,小西行长不再往北进攻,而是被要求清扫全罗道西边海岸线。

  倭军还是兵分两路,向北面的汉城和忠清道进军,老猴子的军令是在九月中旬前必须拿下汉城。

  全罗道失陷在李朝和大明都引起巨大的震动,杀气冲天十万敌军直奔王京而来。

  此时麻贵驻扎在汉城的军队只有八千,别说主动出击了,守汉城都困难,他的窘境和之前在南原城的杨元没有任何区别。

  十万倭军vs八千明军,怎么打?全军覆没了咋办?不行就撤吧!

  将领们手中的家丁,就是自己根基所在,碧蹄馆那样的血战,没人愿意再来一次。

  李朝君臣现在里外不是人,以前还能往平壤跑,现在谁敢去?光海君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李昖上次还拒绝了大明皇帝前线屯田的建议,反而是那个逆子不惜出卖祖宗之地,讨得了皇帝的欢心。

  如果撤到平壤,先来个清君侧、再行不忍言之事,李朝立马换人坐庄,估计大明皇帝绝对喜闻乐见。

  李朝的文武两班贵族争吵数日后,决定先撤到三都之中的开城去,起码也能离倭军远一点。

  经略杨镐此时正在平壤城筹办粮草,负责咸平两道的赵绪赵文忠,那叫一个殷勤备至。

  除了按照要求挤出了分内的军粮,(按照八道的人口比例,也就平安道稍多一点,咸镜道也就意思意思)派出运输的民夫也非常得力。

  和汉城那边拨粮时的叽叽歪歪,及混乱不堪的人手,奇葩的效率一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杨镐在这边的工作开展的特别舒心,都不大乐意往汉城跑。

  这尼玛一听说李昖又要跑,肺都气炸了,正好邢总督发来的命令文书也到了。他这个堂堂经略连护卫都没带,九月初三单骑进汉城。

  杨镐先找到麻贵,严厉批评他消极避战,出示了总督军令,敢从汉城后退半步皆斩。

  麻贵也很委屈,整个全罗道就靠这点明军支撑,纸面上七八万的李朝官军完全是个笑话。

  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逃,没见他们像模像样的打过仗,大明后方的援军迟迟未到,就指望他这八千多人?

  不让撤就不撤呗,大不了就在这里拼上老命而已。

  搞定自己人,杨镐转头就去了内城,去怼李昖,都什么玩意?

  李昖看到杨镐怒气冲冲的过来质询,极度尴尬,还强做关怀:

  “哎呀呀,杨经略啊!汉城这边眼看就要大战,你咋跑这里来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尽快回平壤安全”。

  杨镐气的都不想跟这个废柴啰嗦,直接把总督邢玠写给李昖的咨文呈上,意思你别哔哔,看完再说。

  李昖手捧着咨文,看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邢玠笔锋如刀,直接揭了李朝的盖子,怼了个满脸桃花开。看書溂

  “若自亲社稷,窜伏草莽,求缓须火,中国岂得代为尔戍?……从实详答,勿持两端,误我军机”。

  翻译成白话文:

  “听说你他娘的又要像狗一样到处逃窜?还要不要碧莲了?上回就这鸟样子,这回还这熊样,把爷当成给你看大门的了?

  草你大爷的,跟谁俩呢?给你脸了是不?

  算了,爷累了,咱们一拍两散,我带兵回家守自家门户,你个狗日的自娱自乐吧。

  这下你就爽了,随便你在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到处躲猫猫玩,爷不伺候了。

  怕了?以后还听不听话?给句痛快的,别特么的总扯犊子,耽误爷时间”。

  这种语气严厉极其罕见的咨文,李昖看的冷汗连连,羞的无地自容。

  “予何以堪支?唯欲入地而已!”

  (爷爷我错了,你骂的对,我特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丢人了)

  邢玠正牌进士出身,文化水平,综合能力,在这个时代都是金字塔尖的精英。

  这种爷爷教训孙子的口气,出现在外交场合实属罕见。

  邢玠能掀桌子,绝对是皇帝的授意,万历对李昖愚蠢低能,厚颜无耻的模样,已经忍到极限了。

  李昖不是傻子,只是蔫坏又小心眼而已,总想着吃白食,抱大腿抱习惯了,以为会哭的孩子就有糖吃。

  皇帝一个大比兜子抽过来,让他知道原来自己就是个小丑,还是不揽人疼的哪种。

  再比比,就没以后了,换位思考,他自己要是皇帝,早就把光海君换上台了,起码不添乱是不?

  搞明白这一点后,李昖再也不敢多放一个屁,彻底服软,不再装比,爷爷你说咋办就咋办,你看我尾巴摇的好不好看?

  马拉个巴子的!早这样多好!不识抬举的东西,就是欠收拾!

  搞定了不上路子的李昖,东征军还是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汉城保卫战。

  而此时在前线的全部大明军队,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

  (像吴惟忠他们的部队守在庆尚道,还不能撤,一撤这边的李朝军就是大崩溃)

  而驻扎在汉城附近的,就只有麻贵带来的主力八千,基本都是宣大、保定蓟镇、延绥遵化的边军部队。

  全是骑兵!西军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