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21章 麻贵定策,“宣大四将”铁骑出击
  李如梅、李芳春、祖承训这些辽东铁骑,还在不慌不忙的过江,汪鹏和祖二河,在平壤城属于打前站。

  面对恶狠狠扑过来的十万倭军,麻贵也头皮发麻,动了撤军的念头。

  此时李朝这四年辛辛苦苦重建的七八万官军,大部分主力都在庆尚道,以大明驻军为主心骨,躲在城寨里瑟瑟发抖。

  汉城附近仅存的李朝官军只有五六千人,从黄海道、江原道抽调了数四五千勤王军,加起来也就万把人。

  到这时候,就是条狗也能放放哨啥的,打不过叫几声也能起点作用不是。

  麻贵也没指望他们能当炮灰用,这特么看到鬼子旗帜就崩溃,别再把自己军队吓着。

  他将其分成两支部队,一支交给李元翼,守住鸟岭支援清州,说是保护汉城侧翼好听些,其实就是滚远点,起个预警作用。

  另一支部队交给又抖起来的柳成龙,加强到汉城南边的关隘、津口,尤其是汉江上游的警戒。

  和倭军硬碰硬的战斗,只能靠麻贵自己的八千西军。

  李如梅领头的辽东军,其实就是在故意拖时间,这不明摆的事情吗?

  “西麻东李”偌大名声,你敢和李家齐名,那就亮亮相呗?

  上次是咱们李家打的,纯粹的辽东铁骑也就万人左右,“东李”的第二代已经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看書喇

  现在就看你这“西麻”到底能不能打,倭军还是那批人,等于一样的试卷,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这不是怄气或是小心眼,皇帝让麻贵上阵的心思,也就是掂量掂量轻重,这关系到今后的相关资源倾斜。

  这年头谁是傻子?有也是装傻。

  故而麻贵咬紧牙关,死活也没开口催促李如梅他们加快速度,正常的兵力调动过来了没事,但是他这大帅只要一开口就输了。

  就是承认西麻不如东李,你看这点鬼子就扛不住了,唉!以后别扯那没用的,关键时刻还得咱东李顶上。

  麻贵字西泉,回族,大同人,麻贵他爹和大哥都干过总兵官,正儿八经的西军将门之首。

  而李成梁自然就是东军将门之首,这可不是虚名,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一大堆大小军头,指望跟着吃香喝辣。

  这东西两家非常相似,麾下扬名的都是铁骑,并且都是边军,对付的主要敌人也都是草原上的蛮族,同样战功赫赫。

  都是大军头管着小军头,出战靠着精锐家丁,高度依赖朝中大佬们背后支持。

  这才是大明认可的,符合“传统”的边军“中流砥柱”。

  像戚家军那种另类的职业兵,也难怪东西边军都觉得是眼中钉,肉中刺,只欲除之而后快。

  万历三大征第一征的宁夏之战,就是两个将头合力平定。

  麻贵也是身经百战,军事素养绝对不逊李如松,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是和他爹齐名的老将。

  现在上头断绝了撤退的可能,后面的援军也指望不上,一旦定下心来打这一仗,麻贵立马展现出一个优秀指挥官的素质。

  他没有选择杨元那种据城死守的策略,他麾下这八千人都是用熟了的骑兵,战斗意志和服从性,杨元手下那些骑兵难以比拟。

  如果把敌人放到汉城城下,那就绝对是死路一条,十万倭军会把汉城围成铁桶。

  而他手下的主力是骑兵,让骑兵守城,等于自断一臂,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才是兵家正理,反过来就是脑残了。

  不能死守,那就主动出击,十万倭寇不可能聚在一起行军,什么样的道路也摆不下这么多人。

  以少打多,但实际上运动战中真正面对的敌人,绝对不会是十万,而是一万甚至是数千。

  而运动战,还有什么比得上精锐骑兵?倭军那小短腿跑断了也撵不上。

  从全罗道到忠清道再到汉城,路很多,但是能适合大军通行的,只有原本的官道。

  从全州城一路往北,先到忠清道的公州城,再到天安城,这里是忠清道前往和京畿道的关键节点。

  过了天安城前方就是水原城,水原再往前就是汉江,而李朝的王京就在汉江边上。

  所以水原城绝对不能丢,同样的天安城也是汉城保卫战的重要节点。

  这两座城要是守不住,那就完犊子了,早点洗洗睡吧。

  麻贵也是个狠人,要就不打,打就竭尽全力,迅速派出解生、牛伯英、杨登山、颇贵四员骁将,连夜秘密南下,前往天安城驻屯。

  又派出悍将摆赛带两千骑兵,前往葛院、介川一线从后接应。

  五员大将中,解生、杨登山、颇贵、摆赛都是蒙古人,号称“宣大四将”,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悍将,是麻贵真正的嫡系部队。

  麻贵自己也动身离开汉城,带领剩下的千余铁骑,进驻水原城,背靠汉江御敌。

  整体战术非常简单,在汉江以南打运动战,凭借宣大系西军骑兵强悍的战斗力、夸张的机动力,在运动中大量杀伤吓阻敌军。

  在稷山、介川、水原之间划出三道死线,让嚣张的鬼子再次尝尝铁蹄践踏的滋味。

  再腹黑一点的往深处想,骑兵乃是离合之兵,万一事不可为,收拢起来也快。

  只要没脱离战区,还在战斗,哪怕是汉城真的丢了,那也不能全怪他对不?

  老子就八千骑,对付十万敌人,咋滴?站着不动让鬼子砍?老子是骑兵,不是步卒。

  经略杨镐抵达汉城就没打算回平壤去,这时候再走就是临阵脱逃,担上污名。

  他也不傻,绝对不会在汉城待着,但是直接出城又怕别人多想,要不说文人心眼多呢。

  杨镐虚张声势的去请李昖御驾亲征,拉着李昖号称要同去水原城坐镇,必能鼓舞前方的士气。

  把李昖吓得差点尿裤子,抱着王宫的柱子死活不撒手,杨镐悻悻然作罢。

  于是安排人把自己的大帐搬到汉城外的南山上,竖起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大旗,还组织了一批鼓乐手,日日鸣鼓奏乐,搞得声势汹涌。

  不管咋说,这气势有了,也算稳定了汉城的民心士气。

  这波操作非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