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22章 稷山之役混乱搞笑的开局
  大明这边定好了战守之策,倭军也正在往汉城方向进军,担任先锋的不是旁人,乃是第三军团黑田长政。

  (另一个时空“关原第一功”著名的坑爹货)

  这个二笔货在壬辰倭乱时出尽了洋相,在兵力绝对优势下,他被守黄海道延安城的义军打出翔来。

  狼狈不堪跑路时,还出现了壬辰倭乱中,难得一见“城中男女老弱、皆鼓噪而追之”的奇观。

  黑田长政丢人现眼的被一帮李朝百姓追杀十几里,这还没完,连着刚打下的海州都被义军顺手抢了回去。

  绝对堪称倭军之耻!被一众倭军将领当成笑料。

  今年三十岁的黑田长政,这次也是抱着雪耻之心,哭着喊着争取到了北上先锋一职,嗯嗯,到目前为止,他的运气都非常不错。

  之前追着废物陈愚衷穷追猛打,其实根本追不上转进如风的陈跑跑。

  一路上杀了不少不长眼的李朝百姓,反正耳朵鼻子也分不清谁是谁,轻轻松松占领了公州城,现在刚渡过锦江,逼近天安城。

  在壬辰倭乱时,他走的就是从天安城到水原城这条官道,所以相对比较熟悉,进军速度很快,不知不觉中和后面主力已经脱节。

  黑田长政率领的第三军团,庆长之役时总兵力是12000人。

  四年后的文禄之役时,只有一万人,就这还是重新征召了大量新兵才凑起来。

  壬辰之战,三军团受到重创,但跟几乎全军覆没的小西行长第一军团比起来,那都不叫事。

  也不看看现在小西手里都是啥样的兵,如果拿根长枪就算兵的话,黑田再拖一万人来不费劲。

  这次的三军团一万人里,黑田长政自己的本队只有五千多,毛利吉成两千。

  提不上手的岛津忠丰、高桥元种、秋月种长、伊东佑兵、相良赖房五家凑起来才三千人。

  文禄之役名义上还是用军团区分,但没有了三奉行的约束,各军团的编制就很随意。

  全州城两路会师后,毛利吉成两千人,岛津、高桥等部三千人,并没有跟随黑田一起行军作战。

  被分到了在全罗道、忠清道执行占领任务的其他几路军团,所以黑田的先锋军就是他自己的五千本队。

  在他后面的是,倭军第八军团毛利秀元四万主力。

  两边的军队相向而行,但凭借超强的机动力,后出发的宣大骑兵哨旗抢先抵达天安城。

  领军的大将解生没急着进城,而是沿路带着众人观察地形,四处寻找合适的战场。

  直到发现了天安城北边,稷山山麓的素沙坪(也叫金乌坪)之后,解生抚须大喜。

  虽然他是鞑官,没学过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之类的兵法,但他是纯粹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悍将。

  找一处适合己方的阵地,对他来说如同吃肉喝酒一样,就是本能而已。

  麻帅说的明白,这点人手下马守城和敌人死磕,最终就会如同杨元一样全军覆没。

  与其在天安城内等着挨揍,而且天安城还是李朝那种传统的奇葩小城,夸张一点的说,站在马背上使劲跳一下,都能翻墙而入。

  这尼玛怎么守?城墙上面敌一方,就是半截墙,连马墙射垛都没有,难不成还要让人举着盾牌遮挡着射箭?

  只有利用稷山的险要地形,凭借骑兵的机动力与敌周旋,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打法。

  素沙坪是个打伏击战的绝妙位置,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山坳里的难得的一大片口小肚圆的平坦地,官道从中而过。

  如果仅仅是山道,骑兵反而施展不开,失去速度的骑兵,就是步卒的活靶子。

  这里就非常合适,解生勒马在山岗上俯视整个预设的战场,稍微一琢磨就决定了具体战术。

  他手下只到了一千多骑,计划分成三个部分,中间数百骑在大路上列阵拦头,两翼分别埋伏在柳浦、灵通两处。

  决战的位置摆在了素沙坪以北,战术很简单中央强攻,两翼夹击。

  而素沙坪以南有一条河叫弓溪,行人只能通过河上木桥通行,才能进入素沙坪。

  解生还准备安排一支小部队绕行到南侧,开战后如果把桥毁掉,那素沙坪之战,就是瓮中捉鳖十拿九稳。

  嗯嗯!想的挺好的!

  大明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初七,丁酉倭乱中倭军和大明西军第一次野战,正式拉开帷幕。

  史称“稷山之役”。

  ……

  战斗的开始非常搞笑,双方都是错漏百出,互相比赛一样秀下限。

  无巧不成书,就这么寸,解生刚布完阵,其他的将领还在路上,正在陆续赶来。

  天安城哨旗就退回来汇报,鬼子来了,前军有两千多人。

  今天一大早,黑田长政就赶到了稷山南侧全义馆,垃圾的天安城他不屑一顾,直接绕城而过,留给后面毛利军团收拾。

  黑田军的前锋是黑田图书助、栗山四郎右卫门、毛屋主水三人领兵两千,大摇大摆进了素沙坪。

  这一路杀顺手了,根本就不像作战,就是行军,骄狂的三个鬼子将领压根就没想到会在半道上遇到伏击。

  连斥候都没派,两千多人就这么直挺挺的走进了伏击圈。

  黑田军先锋军服都是白色,远远看去和李朝的军服差不多。(没染色的布,少了道工序价格便宜,并不是白色的好看)

  解生分析倭军肯定要先占天安城,等抵达这边“应该”还得过些时辰,时间来得及,两翼已经差不多就位了,但是负责堵路的明军才到位几百人。

  得到通知的明军,想当然的以为这批人,是从天安城溃退下来的李朝守军。

  哪有在敌境行军不先安排斥候的?起码也要有个一队哨骑啥的,怎么可能一大堆人就这么直挺挺的行军,玩呐?

  在前方开路的栗山四郎右卫门,突然发现路口有几百骑兵,一开始也是吓了一大跳,仔细观察一下,也就这点人才放下心来。

  莫名其妙的,既没派人去回报家主黑田长政前方遇敌,也没全军散开成战斗模式。

  而是下令去几个铁炮手上前开两枪,吓跑这些堵路的家伙。

  (这尼玛都是什么玩意?闹呐?打仗啊!严肃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