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25章 精彩绝伦的鸣梁海战(资料多,不喜略)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份对东征军和李朝来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噩梦,十万倭军北上,一路尸山血海,全罗道转瞬尽失。

  李跑跑差点又要出逃汉城,连东征军主帅都有些动摇,那些日子人心惶惶。

  而到了九月,先是来了个“稷山大捷”硬生生止住了倭军的兵锋。

  紧接着又传来捷报“鸣梁大捷”。

  双喜临门,攻守之势逆转,人人喜不自胜。

  好吧!这李舜臣确实是个牛人,也是个愚忠的可怜人,李昖“教旨”(李朝王旨)一到,李舜臣又不计前嫌,屁颠颠跑去上任。

  到了珍岛水军营地,当场气的吐血,眼前一黑差点晕死过去,自己折腾那么长时间才攒了点家底,就剩十二条板屋船。

  省吃俭用花巨资打造的十几艘龟船,尼玛一艘不剩,全部在海底当了鱼虾乐园。

  他从七月份官复原职后,在珍岛水营就一件事,迅速扩军,搞船,现造根本来不及。

  漆川梁海战中,并不是所有船都被击沉和俘虏,还是有一些眼疾手快的漏网之鱼,侥幸逃出生天。

  这仗败的太惨,这些人根本不敢露面,躲在各处海岛和隐蔽的小港内探听风声。

  李舜臣招抚大旗一竖,归建免罪,老长官回来了,这些他一手带出来的兵将,自然松了一口气。

  他手下大将李亿祺的弟弟李亿秋,佥使金应诚、鹿岛万户宗汝棕、平山浦代将丁应斗、巨济县令安卫等陆陆续续归来。

  又给他添了七八艘战船,几百号人手,这才稍微有点样子,又招募了不少沿海的渔民,都是小船,这时候蚊子再小也是肉,不嫌弃。

  整个七月八月,李舜就带着这些战船在碧波亭附近巡逻,并未主动出击。

  九月初在海上碰到蜂须贺家政的水军,险些被追上,也没交手,还是先行逃离,没法打,也根本打不过。

  但是李舜臣的军旗还是落在倭军眼中,一时惶恐之下,也没敢追多远。

  李舜臣回来了!

  很快这个消息传遍了倭军水营,人的名树的影,四年前这些人没少在他手里吃过亏,一时间倭水军都很紧张。

  只有一个叫来岛通总大名忍不了,吱哇乱叫的要去和姓李的决一死战。

  原因很简单,壬辰倭乱的唐浦海战,李舜臣的龟船曾经击毙过一员倭军大将得居通幸,又叫来岛通久,他是来岛通总的亲哥。

  这是血仇,来岛通总要是忍了,他也就不要混了,加上现在乎李舜臣就十几条船,几百号人。

  这时候不痛打落水狗,再等他发育起来,那不是脑残吗?

  自打漆川梁大海战之后,倭军水军已经没有对手,重新变成了运输队,反正也没啥事。

  来岛通总哭着喊着要报仇,第六军团军团长长宗我部元亲一琢磨,可不能让李朝水军死灰复燃。

  就同意了来岛的攻击行动,还让藤堂高虎、毛利高政一起出兵,确保万无一失。

  来岛领着大小战船共计330艘只,恶狠狠的扑了过来,要一鼓作气把珍岛上的李朝残余水军清除干净,他要亲手斩下李舜臣的脑袋。

  敌众我寡到压根就不成比例,李舜臣也不傻,非要鸡蛋碰石头,其实从上次在海上故意露出旗号,他就是玩的诱敌之计。

  谁知道这帮鬼子,对他的畏惧,比他自己预想的要大,敌人没敢追来,就很尴尬。

  李舜臣预设陷阱,就在珍岛水营和大陆之间的鸣梁海峡,海峡最窄处只有三百米,可以在两岸拉铁索。

  珍岛本来就是李舜臣的水军大营,这里的水文情况他最熟悉。

  而且之前的一些防御性布置都在,最关键的几根拦海铁索虽然锈迹斑斑,但是还能用。看書溂

  在这种情况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正面战场没法打,也根本打不过,只有用计,利用一切能利用上的条件,给敌人一个教训。

  果然,倭军没能忍住击杀李舜臣的诱惑,尤其在陆军高歌猛进的当口,不管现在力量如何悬殊,只要是能杀掉李舜臣,绝对是大功一件。

  九月十六,敌军黑压压的三四百艘大小船只,浩浩荡荡的出现在海面上,李舜臣依然是带着12艘板屋船前去诱敌。

  板屋船是李朝特有的战船,专门用于近海作战,双桅,u型船底,扁平龙骨,浅吃水。

  这种战船虽然比不上大明福船,但是桨帆并用,比倭军的垃圾的尖底安宅船、关船速度更快更灵活。

  船多势众的倭军,看到李舜臣的座舰,近在眼前,追不上,气的吱哇乱叫。

  来岛通总作为主帅,为了不让大军被带沟里去,只命令藤堂高虎带领三十多艘速度较快的中型关船脱离大部队,先行追击。

  其他战船还是按照预定计划,攻击珍岛大营,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安排好大部队后,来岛通总不放心藤堂高虎这边的战况,命令自己座舰也跟上高虎的追击舰队。

  在他看来,己方十倍与敌,掌握着绝对的战场优势,就不信李舜臣还能变出花样来。

  好吧!开眼了吧?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一路追击的藤堂高虎,被诱近鸣梁海峡,前面的船撞上海底预设的木桩(早前退潮时打下的),中间的船被突然拉起来的几道拦江铁索困住退路。

  更坑爹的是,这时间段也是李舜臣计算好的,接近退潮之时。

  这边的海峡地势特殊,潮水退的极快,这些尖底关船,很快就像搁浅的死鱼一样倾覆在海峡里。

  李舜臣预先埋伏的上百艘小桨船,甚至是小渔船都杀将出来,在浅海里疯狂收割鬼子人头,烧毁敌舰。

  而李舜臣居然带着二十几艘板屋船,(后招抚的战船,一直没露面,造成敌军的误判)

  绕了个弯子突然出现在乱成一团的敌舰后方,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

  这一战打的鬼子魂飞魄散,藤堂高虎受伤溃逃,保住一条小命。

  想来斩李舜臣人头的来岛通总,反被李舜臣的亲兵将金石孙登船阵斩,悬首示众。

  不得不说,李舜臣确实对得起他的名声,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把天时地利人和用到了极致,硬生生把战术玩出花来。

  他以极微弱的兵力获得辉煌的胜利,打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复出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