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83章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乱(资料多,烦可略)
  邢玠卸下总督之权,开开心心的去当兵部尚书,眼面前的战事,就是大西南愈演愈烈的播州之乱。

  云贵边地多是安抚司、宣慰司这些以夷制夷的土司制,这种制度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到大明时已经非常成熟。

  大多都是蛮族野人自己管自己,别给大明添乱就行。

  (因俗而治、世效职贡,上下相安,何必改土归流?——《明实录》)看書喇

  现在叛乱的播州杨氏不同,杨家可是正经的汉人,大宋杨无敌之子,杨六郎的后代子孙。

  (杨延昭之孙,杨贵迁过继给播州杨家成为家主,守播者皆业之子孙也)。

  乾符三年(876年),南诏入侵并攻占了播州,大唐当时已经衰弱不堪,唐熹宗广募天下勇士前去收复失地。

  注意!是太原人杨端应募而往,千里迢迢赶往播州,将南诏击败,收复国土,大功与国,此后太原杨氏就扎根在了播州,并世袭了下来。

  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到大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杨家在播州已经统治了七百多年。

  华夏历史上独一份的老杨家,从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一直到大明朝,都混得风生水起。

  杨家是播州真正土皇帝,一直和中原政权保持良好关系,从来没有叛乱过,反而积极听从政府号召,听命讨伐不臣。

  到了杨应龙这一代,在领地上的为所欲为,让他产生了错觉,本身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部分边臣的贪婪无耻,张天师家和杨应龙的杀女之仇,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杨应龙彻底撕破脸,最终扛起反旗,祸乱云贵川之地。

  千万不要以为播州是刀耕火种的蛮荒之地,播州杨家七百多年不间断的积累,对杨家来说,金银之物贱如泥。

  有诗为证:

  山到湘川势渐平,

  田连阡陌戍连营。

  居人万井青山外,

  云水中间是播城。

  播州七百多年建设的很是繁华,阡陌纵横,车马如流,居民富庶,标准的江南气象。

  播州杨家钱从哪儿挣的呢?种粮食只是解决温饱,真正的生意不是靠这个。

  任何一个朝代极盛之时,经济繁荣,富贵人家极度奢靡。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生活好了就要盖大房子,住豪宅。

  古代没有水泥钢筋混凝土,建造亭台楼阁就需要大量木材。

  播州土司明面上的主要生意,就是木材出口行业,顺带茶叶、大米之类的副业。

  播州(后世的遵义市)位置极好,对云贵之地来说,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运输问题。

  而播州只要顺着赤水河(是的,别怀疑,就是四渡赤水的这条河),就可以直接进长江。

  你懂得,进了长江后,是要顺江而下就可以到重庆、武汉、一直到江南各个大城市,运输成本极低。

  木材生意是大头不假,其实播州还有一样特产就是铅,而铅是铸造钱币的重要材料。

  产铅之地能缺铜?开玩笑呢!铜铅之物在古代就是钱,播州会缺钱?

  之前不缺,但是现在还真有些缺了,说起来非常搞笑,居然是鹏哥儿的问题。

  有人说,那你这不是扯吗?宽甸和播州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嘿嘿!自打汪鹏安排王云熙出手占了吕宋,就断了西班牙人从墨西哥,每年输入江南的三四百万两白银来源。

  要知道每年翘首以盼这笔巨量白银的人,可不是一家两家豪富大商,这个牵连到成千上万的下游小商户,以及相关行业从业的人员。

  尼德兰、英吉利、葡萄牙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白银,采购如此巨量的出口物资。

  毕竟像墨西哥这样的大银矿,全世界才几个?西班牙人没有什么成本,挖矿冶炼都是土著,他们就是花个驻军管理和运输的成本。

  可以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大明金融危机来了!虽然古代的经济反应速度很慢,但是确确实实已经开始影响整个江南的经济运转。

  具体表现,就是生意不好做了,辛辛苦苦生产的瓷器、生丝、茶叶卖不动了。

  东江这些年为什么急速发展,因为手里有巨量的白银硬通货。

  汪鹏为什么把任至初调到吕宋?是因为他已经开始一个史诗般的经贸布局。

  把原本高度依赖出口的白银贸易,调整回归为南洋、濠境、厦门、松江口、鸭绿江口、汉江口、对马岛、长崎港这个完整的、庞大的亚洲内需贸易链。

  濠境作为对西夷的主要出口基地,正在逐渐被吕宋国侵蚀和取代。

  全新的海上贸易秩序,包括货币标准化和交易规则化,运输安全化,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而这一点,从任至初抵达吕宋国那一天就开始逐步落实,主导这一切的东江,正在野心勃勃建立一个惊世骇俗的商业帝国。

  话题扯回来,新的经贸模式还没建立,巨量的白银输入断了,江南豪商们生意不好做,自然上游的播州杨家也受到或多或少影响。

  “孙全将金五百两问杨爱买黑铅五千担。”

  “檀开银场,年煎银万千余两,黑铅数万余担,起集人夫每年砍花杉板一万余副,一半买嘱来往官员,一半发往苏州等处变卖。”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播州杨家做生意有多豪横。)

  什么叫有钱?什么叫任性?财大气粗的播州杨家卖一半,送一半,生意做得飞起,关系打点得妥帖。

  现在不行了,再卖一半送一半,玩不动了,总不能自己贴钱装大瓣蒜吧?那不是脑残吗?

  之前收钱收到手软的官吏们,会管你生意好不好做?

  妈卖批,前年给我五千两,去年给我三千两,今年一千两?瞧不起谁?

  一时间原本口碑爆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播州杨家,渐渐特么的不香了!

  如果杨家规规矩矩不犯错,不自己作死,一般人顶多背后下下黑手,当面还是不敢过分得罪,杨土司手里可是有刀把子的。

  真正引发杨应龙叛乱的起因,要是拍成电视剧,观众一定觉得狗血淋头。

  太尼玛瞎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