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384章 一起绿色帽子引发的大型血案
  杨应龙小时候在京城国子监上过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有正二品的武官职位。

  “龙生而雄猜,尤阻兵嗜杀”,从小就是个有异志却又不安分的骚年。

  大明的官职地位可不是白给的,播州宣慰司协济贵州粮每年万石,还要向朝廷进贡木材。(如万历十五年上贡大木七十)

  话说杨应龙正妻张春花,乃是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一脉,迁移在播州的张家女子。

  (衍圣公非常装比的称为天下三家:曲阜孔、江西张、凤阳朱,私下还嫌老朱家出身低贱。)

  杨应龙并不喜欢这个张家女人,婚后没多久就对老婆失了兴趣,一点都不好玩,他自己不喜欢用,少妇春花又耐不住寂寞,就跟杨的属下私通。

  发现自己被绿了的杨应龙,一气之下就当众虐杀了老婆张春花。

  张春花死前呼喊其母官氏为其报仇,血气上头的杨应龙,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本来就看不顺眼的老丈母娘一家尽屠。

  最骇人听闻的是将官氏碎剐,抽其肠,这就彻底得罪死了张家,张氏一族和播州杨家结了死仇,这种羞辱只有用鲜血来洗刷。

  万历十六年,张春花舅舅张时照带头,领着其他饱受杨应龙欺压残害的五司七姓代表到川湖告状。

  (真、播、白泥、余庆、重安、容山六长官司,统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世为目把)

  揭发了杨应龙的种种不法事迹,播州之乱的序幕由此开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深刻的道理:

  1、不要冷落自己的老婆,按时足量交公粮是老公责任,自己作业不交,别怪老婆找别人帮着写。

  2、不要挑战一个男人的底线,敢给他戴绿帽子,就要做好被血腥报复的思想准备。

  五司七姓又是咋回事呢?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播州乌江以南的地区叫做播之下邑。

  播州杨家当年协助大宋抗元,原属杨家的这块地方,便被暂时划属南宋京湖战区,用做驻扎军队之用。

  播之下邑是黔湖要道,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南宋灭亡后,这块地盘被大元士兵占据。

  杨家投靠大元后,提出要索回播之下邑,被严词拒绝。

  老子从南宋兵手里夺的,你说还就还?大元不要面子的吗?

  这世界谁愿意给人当狗?即使要当也要找个更强大的主子不是,脱离杨家数百年的五司七姓谁还把杨家当回事。

  杨家一直愤愤不平,这尼玛本来就是祖宗打下来的地盘,必须夺回来。

  所以互相间明面上的攻杀,私底下的黑手不断。

  在大明朝,这块地盘只是名义上属于播州,实际上当地的土司,早已不受杨家控制。

  到杨应龙当政,采取大力安抚的策略,给予五司七姓大量好处,极力想收回对播之下邑控制权。

  土司们阴奉阳违,恩怨数百年,早就成了死仇,怎么可能再回去给杨家当小弟。

  于是有外因有内因,一场席卷西南的大乱就这么开始了。

  要知道杨家可是有兵有将,有钱有粮,能硬干川贵两地的土霸王,一开始并没想把事做绝。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杨应龙到重庆接受勘问,有司认定杨有罪且依刑律当处死。

  正逢壬辰倭乱开打,杨以金二万两,并亲率五千播兵讨倭以赎罪,朝廷准奏,收了黄金就放了他。

  当时刘挺带着川军早就出发,等磨磨蹭蹭的杨应龙准备好了,第一阶段的作战都结束了。

  没有征倭也就无军功可供赎罪,四川巡抚都御使王继光,还要继续勘问杨应龙。

  已经感受到来自官府满满恶意的杨应龙,才不会傻乎乎再去自投罗网,且在返播途中“回至松坎,杀害押回官军,遁还巢”。

  杀害押解官军、抗命拒勘,已然事实上造反。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主战派川抚王继光派遣总兵刘承嗣、参将郭成分三路出兵征讨播州。

  杨应龙玩了一招娄山关诈降、白石口突袭,讨播军大败,战后川抚王继光被罢职,总兵刘承嗣病退,令参将郭成戴罪立功。

  这尼玛就尴尬了,打不过怎么办?凉拌!招抚吧!

  万历二十三年,大明以兵部侍郎邢玠总督川贵军务,车驾郎中张国玺、主事刘一相赞画军前。

  咱们的邢总督还是很有手腕,公开宣布“龙来,当待以不死;不者,国家悬万金购尔头,若早为计,吾不而欺也。”

  别说这招真管用,大明只要开出合适的价格,“赏金猎人”多的是,这个赏格一开,播州周边的土司豪强全都蠢蠢欲动。

  杨应龙一看,这尼玛太毒了,一旦这些穷比都被鼓动起来,十个播州也扛不住啊!

  他也就能欺负川贵的明军官兵,这些饭都吃不饱的官兵,打山地战渣到不行,但要真和多如牛毛的蛮族们开战,想想都冒冷汗。

  要知道,别的土司手里的娃子都是奴隶兵,死再多不心疼的。

  五月,大明招抚官员到达松坎,杨应龙“果面缚道旁,泣请死罪,膝行前席,叩头流血”。

  爸爸我错了,别吓我,我认罚!

  推出黄元、阿羔、阿苗等12个替死鬼,斩首于重庆抵罪,又许以四万两黄金,并助朝廷采木以赎罪。

  朝廷撤去杨播州宣慰使之职务,以其长子杨朝栋代之,只给杨应龙留了个同知的官职,并勒令其次子杨可栋羁綦江为质,以追罚金。

  实话实说,邢总督这样的处理也算说的过去,朝廷有里子有面子,杨应龙也认了怂,他也知道大明真的要想办他,他根本扛不住。

  朝廷因此论功,加邢玠右都御史,不战而屈人之兵,喜滋滋顺利还朝。

  子曰: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抵押在重庆当人质的次子杨可栋突然死了,这尼玛就坑爹了。

  杨应龙一开始也没打算大动干戈,好言好语的跟重庆那边商议。

  “把儿子尸体还给我,运回家入土为安行不行?”

  “不行!”

  “为啥啊?”

  “说好的四万两赎罪金,还差万两还没交齐!”

  好吧!这个理由很合理,很大明!我尼玛!这能谁能忍得了?

  杨应龙当即表态:“吾子活,金即至矣。”

  要金子没问题啊!你让我儿子活过来就给!这就没得谈了,开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