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19章 进击的决死团,悲催的杨大公子
  大明万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半夜就下起雨来,天明依然未散,反而更大了起来。

  有人忧有人愁,也有人喜出望外。

  对于有一大半主力使用火器的西征军来说,雨天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下雨对敌我双方都有影响,雨天的弓弦、弩弦湿了水后,杀伤力会大幅下降,短时间使用还行,连续浸水后,还不如扔标枪更加有效。

  而且雨一下,敌军的桐油可不是东江军的不可描述油料,雨水一冲,影响极大,即使能点燃,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坏处就是燧发枪引火池要是进了水,神仙也点不着火,打不着火的燧发枪,就变成了一支支短矛,还不如拎着长矛杀伤力更高。

  如果是明军的火器部队,遇上这种雨天守城还好,有专门的遮雨棚,野战就真的彻底完犊子了。

  东江军从建军那一天开始,就针对雨天、风雪天作战,有过完善的训练,尤其是白刃战的练习,更是作为东江步兵三大技能之首。

  (刺刀术、射击术、投弹术)

  古人的雨衣并不鲜见:身披的有“袯襫”、“油衣”,头戴的有“斗笠”、“油帽”,脚穿的有“油靴”、“油鞋”。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五月》记载:“以竿挂油衣,勿襞藏。”意思是要用竹竿把油衣挂起了,不要叠起来收藏。

  油衣也称“油衫”,用桐油涂绢绸制成,故亦称“油绢衣”,绢丝制作,外涂油脂,所以被称为“油衣”。

  后期进步到涂刷桐油、油漆,防水性能并不比现代雨衣差几分,这都是有钱人用的,普通百姓都是莎草、蒲葵一类来制作蓑衣。

  鹏哥儿对自己嫡系军队的投入,那叫一个不遗余力,怎么会在乎省这点小钱,当然像咸镜团这样的二线部队,原本也是蓑衣。

  这次抽调征伐播州,在铁山郡大营,从头到脚配发的都是正规军的装备。

  所以一群身披油衫,头戴大斗笠的咸镜团士兵在雨地里作战,千万不要惊奇。

  更不要说原本属于嫡系的炮兵、战斗工兵、精锐的狙击连,那都是标配。

  决死团就差了一点,连蓑衣都没有,就发个大斗笠背着装有袖甲、裙甲的沉重背囊,拎着长斧,大刀,脚上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在雨地里沉默的行军。

  (镶铁的军靴作战前换上,平时都装在背囊,穿沉重的靴子行军那是有病)

  今天领军的是阎王,大家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敢有一丝懈怠,同时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

  今天可要好好表现,哪怕只得到阎王一个赞许的眼神。

  (好吧,这是一帮后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重度患者,全是!)

  细雨中,指挥四千多大军出发的王冲很是欣慰,高头大马上很是顾盼自雄。

  这是他的心血之作,得到了鹏哥的认可,古拉格里没有出身、没有家世、甚至没有血统,更没有民族。

  只分为有用和没用,没用的结局就是死,没有任何第二条路可以选。

  有用的也分三六九等,被繁重的体力劳动筛选出来,能吃苦,服从性好,也可以说洗脑成功,三观彻底改变的,就是古拉格的上层人士,以此类推。

  具体古拉格曾经有过多少“人”,这是一个谜,每一批处理掉的连同档案一起烧为灰烬,变成了优质的肥田粉。

  就连“古拉格之王”王冲也只能大致的估计应该有二十万出头,大差不离。

  他离开的时候,赵绪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大逆案”家族,成千上万,所以,谁会在意多几千少几千呢?

  挑选决死团的时候,竞争残酷至极,甚至有落选后精神崩溃,当众自杀明志的,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外界的环境,不可用常理来推测。

  最终成团时,后面还有第二支备用团,虎视眈眈等着他们的末位淘汰之位置,抢破头,是真的头破血流。

  所以在雨中,山地负重行军的决死团,没人觉得辛苦,只会感觉幸福的快要飞起。

  这点苦要是叫苦,那些在古拉格大大小小矿区、冶炼厂、伐木场、制硝场等等,每天工作六个时辰、两班倒的劳改犯们,能直接呸他一脸。

  出兵前阎王说过,这是鹏帅给他们忠诚东江、努力训练的恩典,只要努力作战,完成任务,战后给他们正式的仆从军待遇。

  可以娶妻生子,下一代视同内部职工子女,一律平等对待,听到这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决死团上下激动的号啕不已。

  “鹏帅万寿无疆,秦副帅永远健康!”口号喊的震天响,就这么尿性。

  这人啊,就怕比较,决死团羡慕咸镜团的待遇和福利,咸镜团羡慕正规军。

  反过来也是一样,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别抱怨自己的待遇,转头就能看到还不如你的。

  同样,后面有人盯着,那么前面的人就要做的更好,不然你凭什么当人上人。

  ……

  正在雨地里咆哮咒骂的播州少主杨朝栋,根本想不到他今天会遭遇什么。

  雨天行军,还是崎岖的山道行军,对于乌合之众来说,真的就是巨大的折磨。

  人喊马嘶,皮鞭挥舞,惨叫哀嚎,为了不再发生叛逃,杨朝栋已经实施了残酷的连坐制。

  一人跑杀全什,一什跑杀全队,一队跑那这个百人队就全部砍头。

  血腥的杀戮人人自危,来自内部的严控,才止住了溃逃的节奏。

  杨朝栋心急如焚,按照他的估计,整个西征军加上千五白杆兵,共计八千五,攻打娄山关起码要折损一两千。

  留守在关上的也要有两三千,那么在龙岩囤下顶多不会超过四千。

  自己这边还有五千多,老头子那边凑凑也能有万人(他不知道六千人路上被击溃了一半)。

  等大舅那边万人,呃,就算也是五千多,杨家还能凑齐两万多人,拿命拼也要把这四千人赶跑。

  然后在娄山关内外夹击,这关口从北向南不好打,但是从南向北很好打。

  到时候把这些北佬统统剥皮抽筋,点天灯!杨朝栋咬牙切齿的发着狠,想到爽处,还嘎嘎嘎直笑。

  神经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