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76章 基操勿六,又见铁锅炖大鹅
  历经艰难终于诞生的“常吉一式”,还只能是手工制造,产量低的令人发指。

  但是从0到1这一步最难走,只要走通了,接下来就是在1后面加0而已。

  这代表着东江再次走在世界科技线的金字塔尖,而且是两百年以上的差距。

  汪鹏快步走出温暖的地下靶场,兴奋至极的在漫天鹅毛大雪中奔跑,像个刚拿到压岁钱的熊孩子。

  看着远方的惟余莽莽,原驰蜡象,鹏哥儿仰天长啸:

  “北国风光……”

  鹏哥紧紧捂住嘴,还神经兮兮的四处打量了一下。

  “呼!”

  这个可不能乱说,没到时候啊!现在说出去,自己都觉得汗颜。

  “鹏哥,回家吗?”

  李宏打着伞给汪鹏遮挡大雪,很是体贴的建议。

  “不!去平壤,看看秀才那边的兵练得怎么样了!”

  ……

  梁峰、王灏在平壤城外的大营,集训四个团一万两千多兵马。

  好在有原来一团的老底子在,一个营扩成一个团,相对还算容易些。

  这一批新兵的来源,全是这几年在李朝落户的大明新移民。

  这些年陆陆续续从大明的各个渠道,累计移民了近百万人口,基本都安置在咸平两道。

  而原来的居民,基本上都迁移到其他六道,腾笼换鸟的故智而已。

  卫所制的好处就在这里,兵民一体,一声令下,整个卫所全体出动,搬迁的人也不亏,到了新的地方,可都是赵绪大人最信任的人。

  百户所升级千户所,千户所升级卫指挥所,个个有官做,别管官大官小,反正都是新的大佬,差不多一家管上五六家的安排。

  这谁不愿意才是傻子!

  而这些基本腾空的城市和乡村,移民们打扫打扫就能入住,尤其是乡村,都是熟田,连水利设施都修的齐齐整整。

  移民中的手艺人、工匠被有计划的分到各个城市,都是现成的房屋,一处处工坊集体化的生产,嗯嗯!就是计划经济。

  虽然比较死板,但是好管理,经过测算的产量,足够维持整个东江的基本生活所需。

  而通过李秋昇在江南的招商引资,一些本地生产不了的商品,直接从大明进口。

  一批批的移民在忐忑不安中抵达,又在一个个惊喜中定下心来。

  而随着原来本土的居民逐步搬迁,和新大明移民的加入,咸平两道其实越来越变得和大明没有区别。

  没有官府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东江相对固定的公八民二税率,在东江军服役的家庭还要去掉一成。

  这样的生活是移民们难以想象的轻松和满足,只要熬过起初一两个月的适应期,基本都接受并拥护了这个新的“官府”。

  而民兵组织就是最好的预备役,经过初步训练,起码分的清左右脚,能服从命令前进后退,掌握基本的队列和口令。

  再从中考核挑选出享受津贴的骨干民兵,这是脱产的准军事组织。

  当东江需要时,招兵专员去那个卫所,只需要把基干民兵集合,按照分配给这个卫所的兵员数挑选出来即可。

  所以新的三个团九千多人,很快就集结成军,原来一团的四个营原地升级,再把新兵填充进去,补充装备展开大练兵即可。

  这种扩军效率和动员能力,对于大明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而这一切对鹏哥来说,基操勿六,就这还只是初级阶段的募兵制,等以后实行义务兵制时,更加惊世骇俗。

  现在困扰新东江军的还是老问题,军械产能跟不上扩军的速度,就这还有四千支标准的“迅雷铳”没配齐。

  而胸甲缺口也在三千以上,只有制式的碟形盔配备到位。

  储备的胸甲都发送给草原方面军和东北方面军优先配置,最早的还被秦逸的西征军领用了一个团的装备。

  军械库里空空如也,现在是生产一批装备一批,零库存。

  好在暂时也没仗打,鹏哥拆东墙补西墙,从李朝两个轻装守备团各抽调了一批燧发枪,先保证这边的训练,等新枪到位了,旧枪做个保养再还回去。看書溂

  没坐雪橇,鹏哥带着警卫连,顶风冒雪踩着滑板抵达平壤城外大营,王灏不在,带着两个团训练长途奔袭,已经去了汉城方向。

  两个团互相作为假想敌,在雪地、在山林、伏击、防守、进攻、撤离,完全实战化的演练。

  梁峰带着完成这项艰苦训练的两个团刚回来,正在平壤外的大营休整,

  正在军营巡视的梁峰,接到下属汇报,说鹏帅到了,梁秀才也是喜不自胜,一溜小跑跑去迎接,都没寒暄几句拉着鹏哥就往平壤城自己的临时住所而去。

  “鹏哥啊,那话怎么说来着,来得早不如来的巧!

  你弟妹早上刚杀了两只肥鹅,原本说腌一下过年吃,这不你和大老李来了,咱们铁锅炖大鹅!”

  “嚇!大老李咱们有口福了啊!”

  “可不是咋滴,我这还有一袋子服特佳,四斤够不?”

  “差不离!”

  ……

  “哥!你还记得二十一年正月十五那顿铁锅炖大鹅不?”

  醉眼朦胧的梁秀才,口齿丝毫不乱,只是有些上头。

  “咋能忘记哦,弟兄们为了帮我搏个前程,个个都拼的浑身伤口,柳院长像个皮匠般的缝缝补补。

  连着六七天我不让大伙儿喝酒,拆线那天,在帐篷里围着炉子,用大铁锅炖了六只大鹅,可把大伙儿吃美了!哈哈哈哈!”

  鹏哥也喝的满脸通红,从怀里掏出秀儿牌卷烟,散给秀才和大老李。

  还是围着一个炭炉子,铁锅内肉香四溢,三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叫一个爽利。

  大老李接过烟没顾上抽,夹在耳朵上,正在和一个鹅翅膀较劲,他闻言抬起头很遗憾的开口。

  “我那时候跟着吴老将军打牡丹峰,一个不小心被鬼子划了一刀,呐,就这边,得有四寸多。

  麻包种,连肠子都流出来了,得亏柳院长帮我把肚皮缝起来,要不然我这时候,嗯嗯!差不多也有五六岁了!”

  “哈哈哈哈!”

  “咳咳!哈哈哈哈”

  鹏哥儿和秀才被逗得伏案大笑,梁峰刚吸了口烟被呛笑的眼泪都下来。

  当年平壤城下为了明天搏命的小兵头,六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在平壤城就跟自己家一样,这三千里如画江山啊!

  东江的!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