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75章 七步之外枪快,七步之内枪又准又快
  后世初中生都知道,化工基础三酸两碱,三酸:硝酸、硫酸、盐酸;两碱:烧碱、纯碱。

  东江或者说整个大明只有硫酸和纯碱,硫酸的制备华夏已经有了千年经验,稀硫酸被称为“绿矾油”不稀罕。

  纯碱更不是问题,之前从晋商那边进的“口碱”就是天然碱,其实就是小苏打,也不稀奇。

  硝酸怎么造?没有它就没有雷酸汞,没有雷酸汞就没有火帽,没有火帽就没有击发枪。

  硝在东江还真不缺,无论是硝洞硝土熬制法,还是硝田堆硝法,经过六年的运作,已经稳定的生产出足够东江使用的成品硝。

  绿矾油(稀硫酸)在东江一直在正常制备,但是量不算多,大多作为造纸厂的漂白剂。

  东江玻璃工厂,按照鹏哥要求,制造了一堆瓶瓶罐罐,现在实验室小量制取高浓度硫酸没问题。

  有了浓硫酸,就可以做硝酸,还是使用蒸馏法,在硫酸中加入高纯度硝粉,慢慢加热,利用硝酸的挥发性得到浓硝酸。

  这个过程会大量放热,而硝石制冰法,早就不是啥高科技,宋代就玩的很溜。

  雷酸汞的制造工艺说穿了也不复杂,把水银溶解在硝酸内,混合以高浓度酒精,反应结束后的灰色产物就是这玩意。

  听起来很简单,玩起来很危险,是绝对能要人命的危险。

  (具体制造方法不多描述,反正老汪打死也不会去弄,感兴趣自己去查)

  差不多一两水银出一两二的雷酸汞,成品好似灰色沙子。

  在干燥状态时,极轻摩擦、冲击,也会引起爆炸,只有在含水情况下较为稳定。

  后湖先生的团队在付出重大牺牲情况下,到现在才搞出六两成品,别嫌少啊!就这都是拿鲜血和人命换的,价值万金!

  虽然每个火帽实际雷汞用量很少,但是制作太困难了,这玩意脾气暴躁,稍不注意就炸。

  在没有探索出更加安全的制备工艺之前,这也就注定了,新的击发枪暂时不可能作为普通武器装备全军,只能作为特殊部门防身武器。

  火帽很简单,手压杠杆台式,结构简单,把薄铜片放进梅花型模具,一次能压六个铜帽。

  涂上特殊胶的雷汞被放入铜盂底部,再点上一点点漆防潮,钝化处理过的火帽,正常碰撞不会导致误爆,只有大力撞击才会起爆。

  左轮手枪的制造也历经艰辛,一开始转轮用便于制造的铜,青铜黄铜都试过,作为实验性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一点点的扣,直到成型。

  说起来也不丢人,毕竟是第一支跨越两百年的新式武器,双动式太复杂,就是最土的单动式。

  (开一枪就要板一下击锤,才能再次击发)

  打空之后正常装弹也是极其繁琐,但是这款枪是鹏哥儿仿制后世,前定装弹时代最完美的转轮手枪,雷明顿m1858型简化版。

  和第一支成熟的转轮枪“柯尔特”相比,最大的亮点是转轮可以很方便的取下,再装上满弹的转轮,整个操作只需要六秒。

  按照正常携枪时,第一个转轮只装五发,空一发作为保险,避免误击,第二个转轮满弹。

  持枪人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连射11发子弹,这是什么概念?

  ……

  接过赵士祯递过来的,一支非常压手的左轮手枪时,鹏哥儿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这特么才叫枪好不好!好不好!

  鹏哥儿戴上护耳(密闭空间必备),侧身站姿,左脚向前跨出一步,右手握枪伸直,左胳膊手肘下弯,左手包裹住握枪的右手下部;

  身体重心在左前脚掌,右腿在后伸直,这是标准如教科书般左轮枪精准射击姿势。

  (这是茶杯式,别提韦弗式啊,左轮侧面漏气,韦弗式烧手)

  鹏哥儿掰开机括,瞄准靶区一排陶罐其中一个,猛地扣动扳机。

  “砰!”

  一声轰鸣,枪口红光一闪,烟棍喷出三四米远,枪响罐碎,开玩笑,十米距离再打飞,不如用石头砸更靠谱一点。

  “砰砰砰砰”

  鹏哥没有移动位置,右手拇指掰开击锤,继续保持姿势开火,依次击发,枪枪中靶,枪柄传来的强大后坐力,在鹏哥双手控制下还是不住的上跳。

  “嚇!可真带劲!”

  鹏哥摘下耳塞,对着“六雷神机项目”小组的十几位骨干成员大声宣布:

  “六雷神机项目小组完成任务,验收合格,我命名此枪为常吉一式!正式定型!”

  “万胜万胜万胜!”

  硝烟弥漫,靶场的工作人员,迅速更换新的陶罐,这玩意又不值钱。

  赵士祯满面红光的又递来一个满装转轮,鹏哥迅速更换打空转轮。

  “咔嚓!”

  转轮归位,声音清脆,鹏哥又换了个姿势装比,呃!呸!是示范。

  单动左轮手枪,每打一枪击锤都不会归位,必须手动掰开击发锤复位。

  而击发锤和扳机、转轮联动,只要击发锤复位,扳机和转轮里的下一发也全部保证待击状态。

  只要第一枪打响之后,扣住扳机不松手,直接拍打击发锤就会使转轮旋转到位。

  而击发锤没有被扳机联动的阻铁限位,就会在板簧的作用力下,直接击打前方的火帽。

  拍得越快,射速越高!

  鹏哥右上臂贴紧右肋,右小臂微抬,保证枪口对准目标的方向,左手浮在持枪的右手虎口上方。

  左手掌根小指下方位置靠近击锤,做好准备,“六雷神机项目”小组的成员,包括赵士祯在内,都对鹏帅这个奇怪的姿势感到莫名其妙。

  只有李宏这样的军人,才会两眼放光,若有所思。

  这款防卫型手枪,设想的作战状态就是近战,二三十米,甚至是贴脸作战,怎么可能让你像打靶一样,板板正正的举枪瞄准。

  而且近距离作战,尤其是室内,你把手伸那么远,遇到近身的可能就是一刀断手,或是一棍敲掉,甚至是直接被人夺枪反杀。

  “砰砰砰砰砰砰!”

  鹏哥儿出手如电,六声枪响连成串,在他强悍的控制力下,六枚子弹无一落空,六个当成靶子的陶罐,全部被打的粉身碎骨。

  地下靶场嗡嗡的枪声回荡,前六发的硝烟尚未散去,新的六发硝烟混合后浓密的呛人。

  在烟雾缭绕下,瞠目结舌的众人,听到鹏哥儿朗声说道:

  “七步之外枪快,七步之内枪又准又快!”

  ……

  (怎么样,鹏哥这比装的歪瑞碧优特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