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485章 武凡铁的故事-下龙湾撤侨
  武凡铁今年20岁,是个铁匠,广西灌阳守御千户所的匠户,父子俩相依为命。

  三年前为了给百户老爷私活赶工,硬生生把老父累吐了血,他借了一大笔钱,也没从阎王爷那边把他爹抢回来。

  最后算了工钱,还倒欠了百户二十两银子,按照利息,估计他再还几辈子也还不清。

  反正已经孤身一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他换上瑶人服饰,背上祖传的铁匠行头,揣了一小口袋炒米就当了逃军。

  一路逃到镇南关的时候,看到快马急递正在关墙内贴通缉令,画像上的人可不就是自己。

  普通逃军逃了就逃了,军官只会意思意思,像他这种欠了军头银子的就惨了,打死无论。

  正在惶恐两难之时,遇上要逃出境的一群农户,都是天涯沦落人。

  凑到一起后,在熟悉道路的人引路下,翻山越岭走小路逃到了安南。

  农户们边给人当佃户,边打听没人要的荒地,慢慢开荒。

  他仗着祖传的铁匠手艺,从给人修修补补,到自己点了炉子,盖了窝棚,总算有了块容身之地。看書喇

  打铁的耗力气,饭量又大,一顿能吃二斤大米饭,所以折腾到现在也没攒下几个钱。

  加上他人又好说话,一起出来的农家请他帮帮忙,打个锄头啥的,就收个饭钱。

  别看他没媳妇,一个是穷,就一个下雨天勉强不漏水的窝棚,一个简陋但能用的打铁炉子,身无长物,风一吹都能听到他穷的叮当响。

  再一个是他在的这个村子,算是个寡妇村,男人都跟着王上打仗,快死绝了。

  像他这样健壮的年轻人,在村里不要太吃香,帮小寡妇家打把菜刀,人家直接肉偿,老吃亏了。

  武凡铁他爹没累垮之前,他家在卫所的日子还算凑合,他也在卫所学堂背过三字经千字文,简单的算术也会算。

  字识的不多,写起来狗爬一样错漏百出,总算不是睁眼瞎,在这批移民里可算是不多的识字人。

  过年也敢鬼画符写写春联啥的,翻来覆去都一个对子: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还是卫所的老先生用竹板子,硬生生把他打会的唯一对联,别说写多了也就很像那么回事了。

  他也是听走街串巷的小货郎说的,下龙湾有个吕宋的葛老爷,拉人入伙给一斤盐。

  还有这好事?

  看看自己已经快空了的盐罐子,武凡铁兴冲冲的就去了六十里外的下龙湾码头。

  好吧!不是每一个加入赤旗团队的人,都是为了理想,也许只是为了一斤盐而已,不丢人!

  作为一个识些字,还会写对联的年轻铁匠,就很稀罕不是吗?

  葛古对这小武同志立马另眼相看,几番考察之后,正式纳入吕宋国驻安邦代办处的编制,开工资的哦。

  好吧!打了十几年铁的武凡铁,第一次把祖传手艺变成了副业,主业就是发展下线,呃!呸!发展新的吕宋国海外公民。

  小武同志成绩显著,被任命为新招募特勤的组长,手下也有了十几个人,还配了一支燧发短火铳,和一把“卡巴刀”。

  可把武凡铁给得意的不要不要的,咱也是配刀带铳的人了。

  ……

  葛古的下龙湾基地,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逃过来上一百多户人家,四五百号人,得亏这边地方大,空仓库也多,全部安置下来,也不嫌挤。

  做好撤离准备的安邦基地,也没打算把备用的米粮带着,敞开肚皮吃吧。

  先过来的人,都是离得近的人家,本身就是佃户,也没什么财产,如果没有吕宋这条退路,也许就认了。

  现在经过葛古派出的,像小武这样的自己人,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很多人都对吕宋这个世外桃源很是憧憬。

  随着平安王郑松的王令下达,北郑数万的大明移民,就面临最后的抉择,是不是从此就成了安南人,说越语、行越俗?

  已经有了一定资本,或是已经娶了当地女人的家庭,犹犹豫豫的就选择了妥协,日子总要过下去不是吗?

  但是已经加入过吕宋国的人,能为了全家每人去领一斤盐,跑上几十里上百里的路,都是穷人,不说赤贫,起码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吕宋!”

  武凡铁自己编的顺口溜,别看简陋,还真是这些大明移民最后的坚持。

  那就走呗!去吕宋!全家人收拾好不多的家当,脖子上挂好崭新的铜牌,把那一张张卡纸贴身收好。

  相熟的邻居好友们,互相约好三五成群的一起去下龙湾码头,吕宋国那个总是温和微笑的葛大人,现在就是他们的最大依靠。

  从安邦府府堂安排下人递来“同化令”的那一天起,葛古就知道他在下龙湾的日子不多了。

  安排去会安港紧急求援的快船第一时间出发,昨天最后一趟运煤船也给徐闻站的苏聪站长发出增援的请求。

  相对而言,徐闻站离这边更近,只有六百多里,而会安港将近一千三百里。

  下龙湾码头边上的安邦站,院子中心竖起一根高高的大毛竹,一面硕大的赤旗迎风飘扬,为所有人指引方向。

  受徐闻站事件的刺激,原来外驻点常规的一个班人手,现在都是一个排。

  安邦站这边后补充的三个班人手,也才刚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不就赶上了吗。

  葛古一级戒备命令一下,四十多名伙计立刻换上胸甲,取出“迅雷”燧发步枪,上院墙轮流值守。

  十几名后招募的当地特勤,在武凡铁队长的带领下,去各个“吕宋国”海外公民聚集点接人。

  只要抵达安邦站的赤旗之下,葛古就要尽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他们的安全。

  至于已经加入过吕宋国,又无视吕宋国移民官员劝告,固执己见放弃吕宋国籍,将被东江全系统拉入黑名单。

  三代人不允许再次入籍,去做你的安南或谁谁谁的顺民吧,赤旗不欢迎你。

  其实吕宋之所以设立国籍这道门槛,除了吸收海外移民,也是一次甄别敌我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