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76章 永通桥头西风紧,东江三雄满豪情
  钱粮趁手好办事,起码各部的衙门,不说返修,也得把屋顶上坏瓦换换,暖道地龙通一通。

  西山煤也要储备一些,这天已经冷了,一下雪京城可就像冰窟窿一样。

  今年可以过个安生年了,内阁大佬们忽然觉得,嘿嘿,汪鹏这小子,这事办的还真不错!

  鹏哥儿干嘛呢?他都快忙疯了,四万大军即将抵达,营寨、粮食、柴薪、水源……

  这不是玩电脑游戏,鼠标一点、千军万马不吃不喝,忠诚度爆表战斗到底。

  他自己的大都督府都没空去收拾,那是郑国泰的左都督府(郑贵妃的哥哥),这次郑逆案并没牵扯过多。

  但是郑家是彻底结束,郑贵妃被赐白绫三尺,还是魏忠贤亲自动手将她挂上去的。

  朱常洵是先皇血脉,没被赐死但是活罪难逃,直接被圈禁,专人看守。

  皇城里牵涉进郑逆案的太监宫女,可就没这个待遇了,太监一律赐死,宫女被充军辽东,嗯嗯!不能浪费资源。

  皇宫内现在的奴仆加起来也没超过千人,就这还有一大批年龄到了,主动提出来归乡或出宫的,也都予以放行。

  剩余的人手其实绰绰有余,要知道宫里的嫔妃不过数十,再上一任的隆庆皇帝嫔妃也就剩寥寥数人。

  一个贵人安排十个人服侍就足够体面了,剩余的打扫、维修、内库啥的,有几百人也足够了。

  按照鹏哥的安排,皇庄啥都还田于民,皇帝要个屁田,喜欢种点啥,宫里空地多呢。

  魏忠贤按照上级的命令,组建了一个连的武装内监,配甲持簧轮手铳负责宫内安全和巡夜。看書喇

  外围的安全还是刘振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们负责,有这双重的“保护”,皇城就很安全!

  要知道之前一年宫里要花四十万两银啊!现在顶格计算,人人满意的情况下,一年也花不了五万两。

  尤其是御膳房彻底改变原来的套路,魏忠贤会让这些渣渣糊弄?派出小太监捧着银子去京城各大酒楼学艺。

  只要学成,立马加薪提拔,酒楼也不担心技艺外传,都是做给皇帝太后吃的,怕啥?还能多个噱头。

  王皇后和李太后也不是傻子,当天汪鹏领兵进宫的情形,她们心知肚明,能有现在这太平日子就不错了。

  真有那野心,也不会让郑贵妃在宫里称王称霸。

  “鹏哥,秀才老丁明天能到,大刘他们人少马快,天黑前就能入营”。

  赵华换了身东江军的袍服,眉飞色舞的跑来找汪鹏汇报,他宛平县县令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那一块交给同样出身东江的县丞负责。

  老赵现在是大都督府长史,位列东江军文官之首,统领全部东江军文职民政工作,名至实归。

  “太好了,咱们的秋风汗在草原上可是赫赫有名啊!”

  鹏哥和大刘也一年多未见了,甚是想念,闻听大刘今晚就到,他也是喜不自胜。

  “可不是咋滴,今后就方便了,不用再想方设法给他送补给喽!”

  老赵也很是感叹,为了给大宁城和归化城送补给,可把他和北直隶的基地忙的不轻。

  正是北直隶基地及时充裕的补给,才支撑了草原上的征服,对东江军来说杀人最简单,但是治民最困难。

  不能让自己手下和家人吃饱穿暖,谁特么替你卖命卖力气?

  草原上原本就生存不易,什么黄金血脉,都比不上一袋谷子来的更有说服力。

  牧民们不识字,但不是傻子,跟着秋风汗能吃饱肚子,妻儿无忧,不被欺凌。

  这样的日子不过,跑去追随什么黄金血脉,脑袋一定被马蹄子踩过,真有那么倔强,另一个时空就不会出现蒙八旗。

  “鹏哥,华哥,我回来了!”

  京城东面通惠河上,永通桥(八里桥)头,汪鹏正和赵华聊着后天阅兵的事宜,任至初飞骑而至,神采飞扬。

  “老任辛苦,事情办的咋样?”

  “全部谈妥,大司农比划个三!”

  翻身下马的任至初,止不住的滔滔不绝。

  “我说,啊!三千万两啊,那要给我一个月时间,保证入库,大司徒眼瞪的跟铜铃似的,要不先一千万两吧!”

  “哈哈哈哈!”

  汪鹏和赵华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鹏哥那话,钞能力才是超能力!”

  赵华直接把鹏哥语录翻了出来,任至初也是仰头大笑,爽利的一笔。

  三人随便找了个干净地,一屁股坐下来,抽着烟卷,也不顾桥面上呼呼的西北风,谈的眉开眼笑。

  “鹏哥,咱们东江纸币什么时候正式发行?”

  任至初把今天在户部的情况,大致的跟汪鹏和赵华汇报了一下,两人也都听的很是高兴,鱼咬了饵,能不开心?

  “不急不急,明年这时候估计就时机成熟了,这么多的银子砸进去,应该会让大明的经济往上走走。

  对了,你这个大司农的侄儿,没事多走动走动,譬如明年的国债还能继续发行,涨个一倍啥的,让大司空(工部尚书)把官道修修。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养猪!让工部把大笔资金往基础建设里投,拉动整个经济的上行”。

  “等等!这句我要记下来,鹏帅语录又加了一条经典!”

  赵华装模作样的掏本子找笔,逗得两人嘿嘿之乐。

  民间的修桥铺路都被视为善举,更何况官府主导的全国性建设。

  这些事情迟早要做,交给相对专业的人去弄,岂不是更加适宜。

  别的不说,就马上要开始的“分黄导淮”,人家杨一魁干侍郎的时候,就跑前跑后调查研究了几年,真不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

  你让鹏哥去弄?咳咳!要不咱们还是谈谈南征、西征的事吧,还是攻城夺寨,排队枪毙简单点。

  “对了,秋昇和赵绪都嚷嚷着要进京,要带兵,要打仗,辽东和李朝那边都没啥大事了,都想换换环境,挑战一下新任务”。

  任至初提了个让鹏哥有些为难的要求,没法子,他们自己不好意思提,就怂恿老任帮忙说说,万一成了呢?

  看到别的兄弟,譬如秦逸的四川基地、柳维康的南直隶浙江基地、譬如老丁、譬如刘平、更不用说吕宋那边的王云熙、还有即将回归的徐海峰。

  谁不是越干越厉害,李秋昇和赵绪在东北那嘎达都快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