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581章 价值千万两大生意,老丁的笑声
  刚刚还和老丁哥俩好的刘平,立马不乐意了,硬是挤到前面,把老丁往边上堵。

  “鹏哥,草原上你是知道的,一到雪季那狗龇牙的天,对吧!我不贪心,就这棕色袍子来一万条就行!”

  “好家伙,脸比屁股大,张嘴就要一万,你咋不上天呢,嘿嘿!鹏哥,我就要七千,先整两个团就行”。

  老丁和大刘两人肩膀顶着肩膀往前凑,谁也不让着谁,就很皮。

  “你看你们俩这德行,八字还没一撇呢,这才是样品,定下来等做好起码要明年年底,急啥?”

  鹏哥笑骂着,自己却顾盼自雄,得意的不行,那个男人能拒绝一身挺括威武的军服呢?

  除非是吃个桃桃好凉凉,那种“二刈(yì)子”。

  鹏哥也就穿穿过瘾就行了,还是得脱下来,反正他块头大,其他四人轮流着试穿,那叫一个赞不绝口。

  实话实说,鹏哥儿烦死了软踏踏、皱巴巴的大明红胖袄,棉布衣服穿着舒适,不够挺括,体现不出军人的庄严。

  一直没忙过来,加上库存的大明制式军服堆积成山,直接搬出来发比较省事。

  加上东江军尚未露出獠牙,还是要和光同尘,尽量少引起别人注意力。

  现在鹏哥都进京了,整个大明的军队,事实上已经是他自己独裁,那么新式军装就要摆上桌面。

  鹏哥要想改变大明根深蒂固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观念,就要展现出新式军队和卫所军截然不同的形象。

  内部提高待遇是士兵的实惠,总不能四处炫耀,我今天吃了三顿饱饭,这月拿了三两银子。

  也不能见人就示范一下,我这迅雷铳多犀利,一枪两眼吧。

  那么新式的军服,威武的仪态,就是每个未来的帝国军人,给大明百姓最直观的印象,馋死你!

  “老赵,别忘了给柳院长回信,按照大明成年人正常体型,安排制作大中小三个号,全力生产帆布军装。

  呢子大衣作为连以上军官标配,披风作为团级干部标配,不分文职武职,作为制式军服。

  呢子料不够,让濠境小房再下订单,多采购点备用,这玩意价格不算贵,咱们自家的羊毛产量连织毛衣都不够。

  对了,军服制作不要局限在松江一地,南直隶、浙江有实力的知行商盟成员,让赵叔安排专人培训。

  提醒赵叔不要敝帚自珍,咱们都是自家人,要跟上东江军的步伐,眼光放远点。

  今年年底给赵叔评个松江商盟会长,给他相应的社会待遇,这次也是他成名之战。

  通知商盟成员,这是一笔价值千万两的长期订单,各方面质量要把好关,这是军品,敢糊弄东江军,有命赚没命花”。

  “是!”

  ……

  一个连接一个连的东江军,踏过永通桥进入通惠河西岸庞大的营地。

  幸亏是冬闲,很多地方就是原来的田地。

  周边的百姓并不害怕,被老赵安排人,真金白银的雇了不少百姓在这边帮忙,连着周边数十里的京郊村庄都赚了一笔。

  连咸菜疙瘩都能卖个好价钱,更不用说腌蛋、鲜蛋、猪羊鸡鸭啥的,这里可是四万多青壮汉子,一天能吃下个小山包的粮食。

  当然主要的补给,还是老赵从宛平基地的仓库运来,磨好的面粉、脱壳的糙米,还有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豆。

  自打东江推广土豆种植获得丰收以来,炒着吃、煮着吃,炸着吃,就成了东江军人的最常见的蔬菜。

  所以新兵蛋子都被老兵叫土豆,这也成了东江军特有的军营传统之一。

  被占了田地的老百姓得到一个惊喜的承诺,那什么军营的茅房产出,都当成补偿归他们所有,好家伙,上好的农家肥啊,发财了都!

  “鹏哥,这天气不架势啊,明天可能会降初雪”。

  赵华在京城呆了五六年,已经快成土著了,看看这天气还是阴郁,很有些忧心忡忡。

  “没事!”

  鹏哥儿想了想,问题不大,要不是怕吓着京城百姓,其实夜里火把游行最帅。

  “半天时间,就是下点小雪也无妨,更能展示我东江军铁血男儿本色!”

  “行吧!这雪一下就止不住,我再去让人从西山送点石炭来,这晚上河边寒风跟刀子一样,炭火可不能少”。

  “嘿嘿!还是老赵你想的周全!”

  “应该的,我这不又成你大管家了不是?”

  “哈哈哈哈!就很棒!”

  ……

  梁峰带过来的部队,汪鹏在辽东很是熟悉,出了帅营他就去老丁的两个骑兵团转转,这边近半都是海西女真战士。

  统帅的到来,自然受到大伙热烈的欢迎,鹏哥儿还是老一套,拉着战士的手,聊聊家里,谈谈军营生活,很是“慈祥”。看書喇

  别说,这个时代的人还就吃这一套,一个个无比激动和崇敬。

  匆匆赶回来的丁盛,眉飞色舞的扯着大嗓门宣布。

  “明天咱们东北骑兵走在第一梯队,第一批通过午门前的广场”。

  “万胜!万胜!万胜!”

  东北骑兵团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大声欢呼雀跃。

  “咋滴?大刘又输给你了?”

  鹏哥忍着笑,好奇的询问。

  “嘿嘿!石头剪子布,三局两胜,他从来就没赢过我!今儿个还耍赖皮,要五局三胜,结果还是输,嚯嚯嚯嚯!”

  老丁得意的摇头晃脑,咧着嘴发出杠铃般的笑声。

  “你呀你呀!”

  汪鹏乐不可支,这两活宝,就很孩子气,男人至死是少年。

  十个步兵团的战士,按照赵华划分好的区域,扎下营寨,拉好警戒线。

  东江制式的铁丝网,非常方便,平时木桩卷起来统一放在骡车上运输。

  使用时只要运到指定地点,搬到地面拉开,把一根根木桩用锤子砸进土里就行。

  除了轮值警哨,步兵战士都在班为单位的帐篷里,擦靴子,整理衣物。

  尤其是步枪上的三棱刺刀,锋刃处擦得寒光闪闪。

  明天就是东江军在大明帝国的神京大阅兵,而他们就是全体东江军,十余万将士的代表,打着铁掌的战靴,将在御道上踏响。

  而四个团的骑兵,除了这些基本的程序,还要梳洗战马,整理鞍鞯辔头,对了还有马屁股后面的粪兜子。

  要是让后面步兵兄弟一脚一团马粪,那得多尴尬!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