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1592>第603章 榆林城中总督恼,延绥重镇将心齐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由延安、绥德二卫发展而来。

  所辖边墙东起清水营(府谷县北)黄河岸,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

  西达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境)界,长一千二百余里,长城沿线划为东、中、西三路防守,共辖三十七座城堡。

  其中以东路的神木、孤山、清水诸营堡,中路的榆林、鱼河、清平等堡,西路的安边、定边等堡,延绥总兵府驻榆林城。

  延绥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濒毛乌素沙漠南沿,位于万里长城的中段,素为边陲重地。

  大明依靠长城和堡寨防线,横截了河套入内地之口,遇山铲削,逢谷填堑,延绥镇是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协守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六人,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

  这次大劫,阿尔秃厮部准备充分,从东路破关而入,边墙都被毁了老大一截,先打下猝不及防的神木堡。

  延绥大乱的之时,阿尔秃厮部没有去硬碰硬打神木西南面,重兵集结的榆林,而是虚晃一枪,攻击了谁也没想到的东南面葭州堡。

  那边可算是延绥镇的后方仓储之地,说明这些套虏目标极其明确,不是一时冲动或激愤的报复行为。看書喇

  陕西北部沿边分设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后,各镇奉命独自承担辖区内御边任务,凡遇战事,相互无协防职责,故多有败绩。

  为有效巩固西北边,设立“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总揽其权。

  现在的三边总督名叫李汶、字宗齐,今年六十有五。看書溂

  万历二十年,(鹏哥穿越那年)朝廷任命李汶为都察院右都御使兼兵部侍郎,奉命持节都陕西军务,三边总督。

  到今年,年头年尾已经八年了,积功授为特进银青光禄大夫、左柱国、双俸禄。

  时人评论朝廷倚重李汶的情形说:“急在外则以汶出,急在内则以汶人,直不得两李汶耳!”

  李总督在三边任职这么多年,威名赫赫,这边的将门也都唯他马首是瞻。

  此时他正在榆林城大发雷霆,一众将官汗出如浆,两股战战。

  “贼你妈,这都几月了?就勉强修好边墙,修个锤头!没毬眉脸!”

  好吧!这哪里像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八年的边关生活,活脱脱像个粗军汉。

  也不怪他急眼,今年春天,总兵赵梦麟跑来说夜不收发现一处关外鬼市,怀疑是奸商给套虏交易违禁物资,请求出兵剿灭。

  和其他边关以长城为防线,被动式防御不同,三边走的是主动防御的路子,每年“搜套”“捣巢”,规模或大或小。

  总有斩获和首级功上报,这也是李汶在总督任上,深受皇帝和中枢倚重的原因所在。

  说白了,很简单,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都是放屁,还是放狗屁。

  让你当董事长,派去分公司当总经理的人,有他没他没区别,你会怎么想?

  白给你这么高工资,你跟我玩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特么养条狗还能叫两声呢!

  换戚继光在蓟镇,关墙外连鞑子毛都看不见一根,想搞个首级功要跑几十里,空有屠龙技,没处施展,中枢还觉得钱花的太狠了,不划算。

  换了武臣如李成梁玩养寇自重,玩脱线了,中枢会有所警觉,想方设法打压,硬生生弹劾下台。

  而总督文臣领军,那就没这个问题,每年搞几场“大捷”上上下下都跟着分功,多好。

  三边每年都这样玩的,随便找个理由,出关砍些脑袋,然后总督大人生花妙笔写一遍精彩绝伦的故事,然后大家排排坐、分果果。

  今年这不就撞铁板上了吗?谁能想到这些套虏居然发了狠,直接破关而入,泥马板子的!这下日踏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关系到整个延绥镇的官员,不分文武,都要倒霉。

  于是上上下下只有一个选择,瞒天过海,天高皇帝远的,只要把外人看严实了,大家众口一词,没准也就糊弄过去了。

  京城的剧变通过邸报敢传到三边时间不长,相比京城翻天覆地的大事,对榆林这样的边关影响并不大。

  李总督也厌烦了这穷山恶水,边墙外的大漠,一起风就漫天黄沙连特么喝口干净水都不容易。

  要不是花马池夏产盐,冬产芒硝,就跟白捡一样,每年获利颇丰,他早就想办法调走了。

  不知道新任的“大都督”什么时候会派人来接管三边,总之要先把关墙和被拆毁的堡寨先恢复原貌。

  至于死了的人,这不都埋了嘛,被虏出关外的,没有这事,都是民间自发行为。

  草民在这些官员眼里,还真没把当成人看,至于被抢掠的粮食、军械物资,账册改一改,就当发了,损耗了。

  现在就两件事让这些人上心,一个是被好吃好喝伺候着的陕西巡按御史吴楷。

  他在榆林镇“盛情邀请”下,一直待在这边没走,随从家丁都有人盯着。

  一个是尽快修复好关墙、神木堡和葭州堡,进度之所以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人手不够,被杀被虏了上万,只能从其他堡寨抽人过来;

  二是天寒地冻,前期还好,到后期雪一下,根本没法施工,监工们鞭子都抽断多少根了,进度也跟不上,天时如此,急也没办法。

  熟悉李总督脾气的众将等他发完火,累的直喘粗气,赶紧端茶递水,小意服侍。

  “大人,这天也太冷了,滴水成冰,弟兄们真的尽力了,反正这大雪封路,也没人会来。

  大体上已经看不出毛病,有些不到位的,雪一掩也看不出来,要不咱们等开春集中人手,收个尾就行”。

  “说滴对!”

  “额看行!”

  李总督揉着发烫的脑袋,很是无奈的同意了这些丘八的提议,不然呢?

  流官不管官职高低,迟早要走的,而他们这些将门才是这里的主人,都是祖孙几代人扎根在这里,捧着他,那是跟在他后面有肉吃,有银子赚、有官升,要不然为什么?

  为了连面都没见过的大明皇帝?别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