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53章 大明科学院
  “哐当,哐当……”

  “呜呜!!”

  蒸汽火车的行驶声,刺耳的鸣笛声,打破平静的环境,外面的景物,从一个个车厢窗户掠过。

  代表工业文明的产物,出现在这片历史悠久的神州之地,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持续的放大。

  天启皇帝倚靠在座椅上,整个人的身体,随着所乘车厢的轻微晃动而动。

  虽说体验感不是最佳。

  然这丝毫都不影响,天启皇帝闭目养神的享受。

  毕竟跟骑马驰骋,或乘坐銮驾行进,摆在一起进行比较,蒸汽火车不管是速度,还是舒适度,都碾压前两者。

  “辽东王,这是你要的有关户籍改制的一些奏疏。”

  魏忠贤捧着一摞奏疏,从车厢外走进来,开口道:“随驾的司礼监,都给整理好了,您看看吧。”

  “辛苦魏老哥了。”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坐下休息吧,这离通州,还有不远的距离,看看陛下多悠闲。”

  “呵呵~”

  魏忠贤讪讪笑了起来。

  “赵卿,你这可就冤枉人了。”

  天启皇帝睁开眼睛,向魏忠贤伸手示意,随后道:“我可没有偷闲,只是在思索怎样提高‘非士’群体的地位。

  蒸汽火车的问世,宣告我大明迈向新时代。

  那么…旧时代下的种种陋习,也必须跟着砸碎才行。

  比如‘士农工商’的划分,适合旧时代的王朝统治,但却不适合新时代的王朝统治。

  若是继续保持不变的话,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淡化所谓的阶级区分,才更有利于大明发展。

  然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然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这物质上的樊笼好去打破,但思想,甚至更准确的说,观念上的樊笼,就不那么好打破了。”

  听着天启皇帝所讲的这些,赵志伟点头表示认可,的确,老的观念,尤其是长时间流传下来的。

  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就像新学的理念,影响和改变的,只是新生一代,然对那些年长的,能不能接受,有没有机会接受,就是不好说的。

  “陛下,我有一个想法。”

  赵志伟看了那些奏疏后,神情正色道:“当前户籍改制一事,在山陕一带,所推行的效果是不错的。

  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

  要不了多久,内阁那边,在汇总相应的情况后,便会着民政部等有司,在北疆各地分批推行起来。

  而在这些个群体之中,农,能够得到基础的保障,商,看似地位不高,却实际有着较高的地位。

  反倒是‘工’这个群体,我们要下一番功夫,提升他们的实际地位,得到相应的基础保障。”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蒸汽时代的降临,就依着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倘若国朝不出台相应的政策,确保工人的基本保障和社会地位,那必然会放大他们的贪婪,形成新的盘剥。

  那样的一种盘剥,可远比小农经济下的盘剥更狠!

  “具体的想法是什么?”

  天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我这里有个想法,在国朝这边,特设大明科学院。

  叫那些从事研究的人员,都得到相应的编制和待遇保障,并且在地方上,可筹建起相应的某某分院。

  这样一来的话,读书人的最高学府,有国子监,那相对应的研究人员,则就有了大明科学院。

  归属感是最重要的。

  或许在之后的发展中,科学院这边,所聚集的精英皆是新学群体,但是对现阶段的大明,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毕竟在此之前,大明对于工匠这个群体,是带有一定歧义的,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改变这种不好的态势。”

  “这个……”

  赵志伟还真没有想到过这些,他所想的是维护整个工人群体的利益,叫他们所付出的辛劳,能得到应有的报酬。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事新领域的那些精英,都是新学的代表人物,并非是所谓的大明工匠。

  但是天启皇帝所讲的这些,却恰恰是大明一种普遍的想法,这种认知上的不同,叫赵志伟没考虑到这些。

  “陛下说的没错,这的确是很好的想法。”

  赵志伟思索片刻,正色的点头道:“一直以来,我大明治下想要做官,就必须是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带着片面性的观点,是很不好了,若是没有各行各业的支撑,所谓的读书人,真的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吗?

  大明科学院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否定了这一片面的观点,叫其他领域的精英,也能得到应有的职权和地位。”

  历史的发展进程,永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不断实现弯道超车,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历史底蕴的族群,想要长时间屹立不倒,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

  天启皇帝拍案而起道:“像宋卿、焦卿那些英才,为了钻研蒸汽机,长时间在天津隐姓埋名。

  甚至对于名啊,利啊,根本就没有过追求,一心都给扑在这上面了。

  若是按照大明的旧有观念,因他们从事的行业,哪怕是出身读书人,也会被打上‘工’的标签。

  这无疑是一种最可笑的说法。

  大明科学院的创设,标志着他们的地位和职权,对标国朝现有的体制,这样他们可以更心无旁骛的从事研究。

  另外集结整个国朝的力量,拿出相应的份额,聚拢相应的英才,开辟出更多的科研领域,那我大明才会越来越好。”

  在相对自由、平等的后世,赵志伟对于所谓旧思想的传统观念,感悟并不是很深。

  然天启皇帝却没有经历过那些。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然是站在大明现有的角度和层次,加上他耳濡目染下,所理解的那些新理念后,所以才会选择这样做。

  创设起大明科学院,也必将标志着大明的思想樊笼,会被进一步的打破,也将迈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