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67章 今非昔比
  借助漕房外设分漕科、欲掌控漕运大权一事,原天津三卫外加天津卫城的管辖区内,凡是涉及到二十一房事务的,所在‘房’都会接管处理,甚至是多‘房’联合办差。

  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毕自严、贾之凤这帮东林党官吏,留下来的烂摊子,先把头部问题梳理出来。

  经过这几日的磨合与适应,天津直隶州衙署,所下辖的二十一房,皆知晓了自己应有的权责,还有该做的事务。

  “知州,这是衙署要招收的第一批吏员、书办的具体员额。”

  吏房典吏陈澄祖,拿着一份整理好的文书,递给赵志伟说道:“由于漕房,要在天津直隶州治下各县,皆开设分漕科。

  所以第一批的员额,达到了三百七十一人,按照规矩,此次招收测评,会面向整个天津直隶州。”

  赵志伟翻看着这份文书,随后点头说道:“可以,把招收测评这一块把严,不要叫滥竽充数,或者关系户进来。看書溂

  日后我天津直隶州衙署,需要做的事务有很多。

  所需要的是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的吏员和书办,而不是整天过来混日子,或者借势以权谋私的。

  此事是你们吏房头等大事,别的话本伯就不多说了,以后能否打破各个县的枷锁,就从这次招收测评开始。”

  陈澄祖当即便垂首应道:“喏!知州放心,下官一定尽心办好此事。”

  有关大明最底层的这帮吏员,看似在官场中没有地位,可实际上却是大明官府,接触地方百姓的第一线。

  这些吏员群体,在大明官场中没有保障,甚至不少连基础俸银都没有,可不少人还是挤破头想进来。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这里面油水大啊!

  对许多连方圆十里都没走出去过的地方百姓来说,这帮狐假虎威的吏员,那就是最大的官。

  往往他们想要得到些什么,靠着那张唬人的嘴,轻而易举的就能办到。

  赵志伟正是清楚这些,所以才要加强天津直隶州衙署,下辖二十一房的典吏、吏员、书办群体管理。

  以确保自己做的筹谋部署,能够真正落实到最底层,而不是像现阶段大明地方,所奉行的那套东西。

  为此凡天津直隶州衙署,下辖的‘吏’这个层级的,都会发放基础俸银,还会根据所定工作量,来发放实际绩效。

  “知州,下官这里还有件事。”

  陈澄祖面带犹豫,随后看向赵志伟说道:“有关咱们直隶州衙署,下辖‘吏’的俸银及福利待遇。

  吏房在根据当初知州的指示,初步拟定了相应标准,随后跟堂事房、户房进行商讨。

  不过等二十一房所辖员额,将通过三次招收测评补满后,仅仅是俸银及福利待遇的支出,每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户房那边的意见,是想降低些俸银及福利待遇的标准,这样才不至于说,我们直隶州遇到财政压力。”

  赵志伟摇头说道:“标准不能降低,如果降低的话,那日后管理就会出现大麻烦,甚至以权谋私的情况,也会大幅度的反弹回来。

  给户房那边说明,等现有的这些烂摊子全部解决,困难期就会渡过,到时咱们天津直隶州,会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筹建。

  后续如何合理的增加赋税,并减持对地方百姓的赋税,本伯都有相应的计划,挺过这段困难期就好了。”

  对天津直隶州日后的发展,在赵志伟的脑子里,已然形成了一整套体系,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

  如果说在底层办事的‘吏’,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甚至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都不能确保的话,那他们又怎么可能好好的办差?

  天津直隶州衙署的日常运转,靠的就是这帮‘吏’在支持,缺少了他们的办事效率,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

  “下官知道了。”

  陈澄祖当即垂首道。

  “知州,四爷从登莱那边回来了,想见知州一面。”

  堂事房典吏孙国民,此时走进正堂,对赵志伟垂首一礼道。

  “四叔回来了?”

  赵志伟听闻,笑着站起身来,说道:“看来振兴商会,在登莱等地的布局,已然顺利的完成了。

  快,请四叔进来。”

  作为赵倪梅三族,对外扩张的重要所在,振兴商会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势头,可谓是异常迅猛。

  从当初只在天津卫城,到现在开设的分号,遍布河间府、顺天府、永平府等地,这使得振兴商会,根底已经变得很是扎实。

  “启明,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四叔也没当面恭贺你,坐上天津知州之位。”赵兴川笑着走进正堂,对赵志伟说道。看書喇

  “四叔,您就别这么说了,此前侄儿回来,就听说您去了登莱之地,现在怎么样了?”赵志伟笑道。

  赵兴川轻呼一声,随后说道:“最初的确遇到不少麻烦,登莱本地商绅势力,颇为抵触我们振兴商会。

  不过在接触到登莱总兵官沈有容,这情况才开始好转起来。

  眼下振兴商会,在登莱之地立稳脚跟了,并开始筹划,向其他几个州府,有序筹建分号的部署。

  启明,四叔知道,你与孙督师关系匪浅,能否给孙督师写封信。

  请孙督师,给赴任山东巡抚的袁可立,写上一封书信,以后多关照些振兴商会。

  如今辽南那边,所需的各项商品过多,仅靠登莱两地,还有接触的一些江南粮商,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赵志伟在辽南之地闹出的动静,使得大明取得辽东大捷,这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其中就包括袁可立。

  此前赵志伟都没想到,被调离登莱巡抚之位的袁可立,竟会赴任山东巡抚之位。

  不过袁可立担任山东巡抚,那对孙承宗执掌辽东,提供了很强的后援力量,毕竟登莱之地是最靠近辽南之地的。

  孙承宗、袁可立,这两位联起手来,对改变大明在辽东的局势,那绝对会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