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306章 新工厂建设
  “有关‘新城计划’的议题,就暂且告一段落吧。”

  赵志伟端起茶盏,呷了一口,随后看向卢象升说道:“卢同知,新城指挥所由你挂帅,本伯心里很放心。

  有司的人员调配,包括前期所做各项工作,等这次高层会议结束后,皆会到你这边过来报道。

  下面说一说‘新工厂建设’的议题。”

  天津直隶州的发展,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其涉及到一个整体规划,更有一个核心的发展思路。

  《天津发展设想纲要》,就是围绕这些核心展开,通过天津直隶州衙署的筹谋落实,来给天津治下增强底蕴。

  陈澄祖此时站出,神情正色道:“刚才知州详细讲明,有关‘新城计划’的各项开展工作,那么接下来就由本官,来讲明‘新工厂建设’的议题。”

  卢象升、陈奇瑜神情正色,坐在官帽椅上,认真聆听,方才赵志伟所讲的这些,叫他们看到了区别于大明现有官府的运转模式。

  此刻他们的心中都很期待,有关‘新工厂建设’的议题,又能给天津带来怎样的助力,从而帮助天津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知州的设想,我们天津直隶州,以后要成为大明的通衢重地,成为南北商贸的重要一环。”

  陈澄祖拿出一份数据图纸,悬挂在一旁,神情正色道:“另外天津城营建在即,且辽西、辽南那边,也有很大的需求。

  因此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以水泥、砖石、铁料为首的硬性建筑产业,还有与之联系很大的海贸、漕运,都将是我天津直隶州的重点发展。

  所以‘新工厂建设’的第一环,就是要发展上述的刚需产业,不仅天津卫城这边要筹建起来,下辖的各县治下,也会有计划的跟进筹建。

  另外在天津新港一带,我天津州府,也将寻找合适的地址,来筹建起天津造船厂,以此来建造相应的海船,带动发展天津的地方经济。”

  跟大明所奉行的‘重农抑商’不同。

  赵志伟在天津直隶州的发展理念,所推行的是‘重农、重商、兴工’,通过这种紧密型的发展理念,继而带动天津直隶州的整体发展。

  相比较于卢象升、陈奇瑜陷入沉思,在场的其他官员,那脸上皆露出亢奋的神情。

  真要这样做的话,那他们天津直隶州,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的积累起浑厚的底蕴。

  陈澄祖接着又继续说道:“上述这些刚需产业,除造船厂归官府直营,民间资本皆可介入,至于说相应的生产技术,可向天津州府购买。

  另外围绕着我天津直隶州,占据漕运、海贸这一特性,以纺织、粮食加工、玻璃、香皂等各项轻工业,也将进行大规模扩建。

  而像这一部分的生产技术,可向东兴商号购买洽谈,天津州府会对东兴商号,做出一些政策上的倾斜。”

  现阶段的大明,还没有进入到流水线作业的形式,想要加快天津直隶州的发展,赵志伟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引导。

  靠一个东兴商号,想带动工业革命的发展,这断然是不可能的,前期赵志伟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今日做筹谋。

  通过‘新工厂建设’的设想,让更多的势力介入其中。

  先前掌控核心的东兴商号,则跟着再赚取一波发展红利,以孵化更多的工厂出来,对赵志伟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此后的东兴商号,后续如何进行发展,赵志伟心中已有规划,让出一部分掌握的产业,是为了让天津直隶州,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

  试想天津直隶州治下,各地都筹建起轻工业体系,那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有关‘新工厂建设’的核心,就是为了增强天津直隶州的底蕴。”

  赵志伟此时说道:“通过‘新城计划’的带头,引出‘新工厂建设’的落实,我天津直隶州,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初天津撤卫设直隶州,本伯向陛下提出的,就是将天津变成我大明的特区,除了带动天津的发展外,还要策应辽东那边的发展。

  有了‘新工厂建设’的落实,那势必会引来大批的人,前来天津直隶州,创建起相应产业的工厂。

  这样做的好处,能够吸纳部分流民,还有处在破产边缘的自耕农,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作,赚取相应养活所在家庭的工钱。

  不过这么多产业工厂,如何规划,如何建设,需要我们天津州府来引导。

  这样才能确保进来的那些人,在自己能赚取银子的同时,能帮助我天津直隶州,不断地去提升底蕴。”

  赵志伟做出这样的取舍,并不代表着他会让任何人,或者准确的来说,是任何势力群体,都介入到天津直隶州的产业建设中。

  像那些守旧派,像那些有抵触的地方士绅,是不可能介入天津的产业建设的,赵志伟不会傻到滋养自己的敌人。

  “所以本伯决意成立工厂指挥所,由陈同知挂帅,天津通判陈澄祖、工房主事赵志章协助。”

  赵志伟看向陈奇瑜说道:“除了这些民间能参与的产业外,我们天津直隶州,还要扩建官营产业,详细的规划筹谋,稍后可由赵主事讲解。

  本伯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新工厂建设’这一设想,去增强天津直隶州的底蕴,以求日后更大的发展。”

  “知州,下官有一个问题。”

  陈奇瑜皱着眉头,看向赵志伟说道:“‘新工厂建设’这一理念,的确是有助于我天津的发展。

  但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变相推崇重商?姑且不说,这跟我大明奉行的‘重农抑商’的国策,是背道而驰的。

  单说这些筹建起来的产业工厂,必然会招募大量的百姓,那么天津治下的土地谁来种?

  没有粮食来作为基本的保障,在当下这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就算我天津直隶州真发展起来了,那也会带来更多的隐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