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21章 国之逆贼(1)
  内阁谴中书舍人,急招都察院、户部、工部堂官,前去文华殿议政,这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虽说在此之前,似这样的事情也有发生,但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知晓是因车驾清吏司所递奏疏引起的,那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赵志伟的狐狸尾巴,算是彻底露出来了。”

  兵科都给事中李精白,皱眉冷喝道:“他这个兵部尚书,当的真够可以的,前脚利用汰兵减饷,后脚便做出这等事情。

  什么铁轨直道,什么马拉火车,那都是他哄骗天子之言,以为躲在车驾清吏司之后,就能欺骗满朝文武了。”

  “李都给事中说的不错!”

  兵科给事中杨广吾说道:“下官活了这么久,就从没听说过,所谓铁轨直道,这在咱大明就没过这样的先例。

  用两根铁条,一路从通州铺设到遵化,这等劳民伤财之举,他赵志伟都能想出来,真真是可恶至极啊。

  这在下官看来,定是车驾清吏司那边,先前所抓驿传改制一事,出现巨大亏空,为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才想以此骗取国朝数百万两银子!”

  在场的兵科要员,不少都情绪极为激动,作为职掌稽核军政的要地,虽说他们在朝官阶不高,然属位卑权重。

  兵科和兵部,虽都占着‘兵’,但却属不同衙署,分管事务亦不同,一个主抓具体的事务,一个主抓具体的监察。

  在他们兵科的眼中,就算是兵部的高官,在见到他们以后,那也必须笑脸相迎,否则就等着遭到驳斥吧。

  但赵志伟自赴任兵部尚书后,忙着自己手头那摊子事,哪里会有闲情逸致,按先前所留规则,去派人跟兵科这边联络联络感情。

  只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却被兵科不少人认为,这赵志伟是在破坏规矩,是心底里瞧不起他们兵科。

  “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

  李精白皱眉说道:“本官听说,文华殿那边都吵闹起来了,看来在国朝之中,还有一些亲赵派,这是不好的现象。

  我们兵科不能坐视不管,不久前,工科那边派人送来消息,询问车驾清吏司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现在这件事情闹得,使得我们兵科这边,名声受到不小的影响,本官准备写一封奏疏,递到通政司那边去。”

  “附议!”

  “附议!”

  被李精白叫来的这帮兵科要员,一个个不假思索的说道,看这架势是准备联名上奏疏,弹劾车驾清吏司,弹劾赵志伟了。

  朝中别看衙署众多,但有任何风吹草动,那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开,能在朝为官的,哪个是没有关系的。

  此时此刻,不仅兵科是这般,关于车驾清吏司所上奏疏,可谓满朝文武都参与其中,毕竟谁都知道,这是赵志伟的意思。

  不然依着陈奇瑜、孙国民的资质,他们有什么胆量和资格,以车驾清吏司的名义,上呈那样引起争议的奏疏?

  只是铁轨直道、马拉火车之说,在满朝文武的眼中,那就像是一个笑话,除了骗取国朝财政外,他们根本就想不出别的理由。

  “侯爷,这次算是捅了大篓子了。”

  陈奇瑜坐在官帽椅上,看着伏案忙碌的赵志伟,苦笑道:“您知道,眼下内阁、六部、科、道等处,是怎么说咱们的吗?”

  “怎么说咱们的?”

  赵志伟没有抬头,继续书写着信件,满不在乎的询问道:“是国之逆贼呢?还是什么别的之言?”

  自留守京城以来,像这样的大场面,赵志伟不知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对于这次闹出的动静,其心中早就免疫了。

  “还真叫侯爷您猜对了。”

  陈奇瑜站起身来,走到赵志伟身前,说道:“说你是国之逆贼,说我等是帮凶,为了自己那点私利,为了骗取天子信任,就不知从哪里找来这等言论,以骗取国朝财政。

  甚至还有不少科道的言官御史,都纷纷递上奏疏,弹劾侯爷,还有车驾清吏司全体,这动静闹的可真够大的。”

  “被人骂的感觉怎么样?”

  赵志伟搁笔,拿起所写信件,轻轻晃着,看向陈奇瑜笑道:“骂着骂着,也就习惯了,这不是咱们大明的常态吗?

  要是觉得心里不得劲,也组织车驾清吏司的同僚,跟这帮官员对骂,反正受气是不能受气的。”

  “侯爷,下官哪儿有时间,去管这些啊。”

  陈奇瑜微微一笑道:“现在驿传改制一事,有不少问题都需解决,马政那边,有不少政策都需改进。

  要不是动静闹的这么大,下官这个时候,还在自己公房忙着呢,侯爷,你这里若是没事的话,下官就先走了。”

  “先等等。”看書溂

  赵志伟伸手示意道:“来,看看这份信件,要是你觉得没问题的话,就帮本侯发送到天津直隶州去。”

  “嗯?”

  陈奇瑜面露疑惑,接过眼前的信件,便皱眉看了起来,随后抬头说道:“侯爷,你这个时候就要召集人手来京,未免有些太早了吧?

  眼下朝野间是什么情况,您难道不知吗?若是叫朝中那帮大臣知道,您提前把人都招来了,那……”

  “早吗?本侯怎么没有这样的感觉?”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到现在,你可看到内廷派人过来?你要知道,本侯可是给陛下递了密奏的。

  这外朝就算是再怎么吵闹,就算兵科、工科他们联合起来,将车驾清吏司的奏疏给驳斥了。

  只要有陛下的内帑撑着,这件事情就依旧能做起来。

  所以提前给天津去信,叫那边的人早做准备,将相应人手组织起来,并抽调一批吏员过来,这主抓铁轨直道修建的框架,不就搭建起来了?”

  “侯爷,您还是那样的自信啊。”

  陈奇瑜苦笑道:“几百万两银子,全从陛下内帑这边出,您就真的确定,陛下不会心疼银子吗?

  此前户部,工部那边,可多次向陛下递奏疏,请拨内帑银子,最后可都被陛下留中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