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238章 做与不做(2)
  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那都是呈阶梯递进态势的,正如科举制所选人才,从童子试就开始一层层筛选,可惜到了现在,却多是一些读死书、钻研八股的人。

  不可否认,在这其中也有人才,但却是很少的存在,多数出来的读书人,被授予官职后却不懂如何治理地方。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出来的官员,又怎么懂得底层百姓,到底想要什么,又需要什么呢?

  而赵志伟选拔人才的标准,就相对来讲复杂很多,或专精某一领域,或多管几个领域,并一步步从基层开始磨练。

  像孙国民他们,便是这样的例子,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付出,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侯爷,您回来了。”

  孙国民面露笑意,朝赵志伟走来,说道:“眼下驿传局这边,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直隶、辽东两地,各级驿传局主要官吏,皆已就位。

  并且在此期间,各地驿传局所辖驿站,所缺铺丁,皆已全部招满,并严格按照先前所定制度进行考评。”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啊。”

  赵志伟微微一笑道:“原先本侯心中还以为,两地各级驿传局的框架,想要悉数完善起来,至少需要三到六个月时间。

  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就把各项所缺悉数完善,不错,不错,你跟玉铉,还有车驾清吏司全体,都辛苦了。”

  驿传局的搭建运转,在与更便捷的信息传递,马拉火车的铺设,在与日后更迅捷的转运传递。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的出现,都是为刺激并促进地方工业的建设。

  “说起来,还要感谢铁轨直道所引来的波动。”

  孙国民笑着说道:“侯爷您也知道,近期,受铁轨直道、马拉火车的影响,整个北直隶上下,舆情全部都转移到这上面。

  反而先前被诟病的驿传改制,却从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虽说一些地方官吏,依旧采取抵制的态度。

  然在北直隶堂司衙门的协助暗查下,那帮抵制的地方官吏,多是有贪污腐败的恶迹,所以最后都被干掉了,其中部分还都是阉党官员。”

  “这是好事。”

  赵志伟点头说道:“别人能用的手段,我们也能拿来用,弹劾官吏,可不是某一些群体的专用。

  不过我们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而不是为行党同伐异之事,这个本质必须要把握清楚。

  两地各级驿传局能完善起来,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接下来车驾清吏司这边,就要多多培养人才,并且把两地崩掉的马政,设法给他完善起来。

  日后不管是驿传局这边,还是铁路局那边,对于马匹的需求都是很大的,所以要把事情做到前面,并且给它做扎实。”

  在这个不讲理的世道下,有些时候想要做成一些实事,就必须要用些常规手段,来对付掣肘你的群体。

  不能说别人能用的手段,只因像极了党同伐异之事,自己就出于种种鼓励,最后对此不屑一顾。

  这是不好的。

  原则上把朋友处的多多的,把敌人处的少少的,并对这帮敌人采取雷霆重压,将他们粉碎掉。

  当然这都是阶段性的,毕竟到了每个阶段,都会有‘朋友’转化成敌人,那就要考验洞察力了。

  “侯爷说的没错,眼下玉铉就在主抓马政事宜。”

  孙国民神情正色道:“驿传局的运转事宜,现在是下官在具体负责,对了侯爷,这几日,通过各地驿传局传来的消息,有一项利好的事情。”

  “玉铉还是闲不下来的性格。”

  赵志伟笑着说道:“本侯记得在此之前,这马政事宜不是由你分管的吗?现在被玉铉抢走了,心里没什么不满的情绪吧?”

  “侯爷说笑了,下官怎么会有不满的情绪呢?”孙国民忙挥手说道:“这样明确分管事宜,是更好的叫车驾清吏司把分内之事做好。”

  “嗯,有这样想法就好。”

  赵志伟赞许道:“好啦,不说这些了,你刚才说有项利好的事情,是什么?”

  一直以来,在赵志伟的心中,都极为厌恶党同伐异之事,毕竟这把做实事放到末位,把权谋算计放到首位,大明吏治为何崩坏?这就是根本所在!

  “侯爷,以英国公为首的那帮勋贵、官绅,这段时间,是否频频谴派门人,前去铁路局那边?”

  孙国民神情正色道:“据各地驿传局所传,在他们所处府县之地,出现很多招募青壮的情况,并且在一些地域,开始筹建像冶炼、水泥、锻铸等各项产业。

  不过有的是工厂形式的,有的则是作坊形式的,这是下官汇总整理后,所写出来的文书,您先看看。”

  说着,就将其中一份文书,递到了赵志伟的跟前。

  在地方明确各级驿传局,其中有一项好处,就是当地有什么变化,本地驿传局也会按制写到月报中,这也是赵志伟洞察各地变化的渠道之一。

  “这帮家伙行动还真是够迅速的。”

  赵志伟接过文书翻看起来,面露笑意的说道:“看来,先前咱们所抛出的蓝图,叫他们都上钩了。

  照文书中所汇总的来看,等这些产业全部筹建起来,单单北直隶治下,其体量至少会翻上一倍啊。

  这是好事情,给各地驿传局下一份公函,叫他们也时刻关注这些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上报加急公函汇报。”

  像孙国民所上报的事情,其实在赵志伟的心中,早就有了预想,毕竟通遵一线铁轨直道,有五百万两银子就摆在眼前。

  而在设想中的辽东铁轨直道,甚至北直隶铁轨直道,那都是一块块巨大蛋糕,这对张维贤这帮勋贵、官绅来讲,实在是太过于诱人了。

  即便是处在再高的位置,对利益这种东西,他们向来都是多多益善,毕竟谁又会嫌弃手里的银子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