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霸主>第342章 敕封功臣(1)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好端端的为何要召开大朝议?难不成是为先前御驾亲征一事,做出相应的评断不成?”

  “老夫觉得有这种可能,自陛下得胜归朝,杖毙那些人以后,就没召见过内阁大臣,甚至顾秉谦、魏广微都向陛下请辞了。”看書溂

  “说来也是奇怪,陛下对他们的请辞,并未批复,只是留中,国朝先前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在这皇极殿内外,大批朝中文武大臣,小声议论着今日大朝议,谁都在暗暗揣摩,此次天子为何要召开大朝议。

  自从以朱纯臣为首的部分勋贵,以钱谦益为首的清流,还有不少官绅、将领,被各地锦衣卫以暗通建奴、祸乱社稷为名抓捕,且铁证如山之下,使得大明的官场,可谓是经历了一场大地震。

  谁都没有想到,起初只是反对赵志伟,提出要修筑所谓的铁轨直道一事,最后慢慢演变之后,事态竟然会变得这般复杂。

  “啪啪啪……”

  静鞭的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外,负责监察礼仪的礼部官员,开始维持着朝班秩序,而魏忠贤的声音也随即响起。

  “陛下至……”

  站在朝班中的赵志伟,也没有料想到,昨日刚知晓查抄家贼硕鼠的赃银,今日天启皇帝就召开大朝议了。

  直觉告诉赵志伟,这次召开的大朝议,只怕是天启皇帝要论功行赏,且必然会震动朝堂的存在。

  看着身穿衮服的天启皇帝,出现在皇极殿前,赵志伟心里就更加坚定了,在一应礼仪流程做完后,此时的皇极殿内,安静到连掉根针都能听到。

  天启皇帝坐在龙椅上,扫视着殿内所站一众文武大臣、勋贵等,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悲,帝王威仪尽显无遗。

  “或许在不少卿家的心里,都在疑惑,朕为何要召开大朝议。”

  此时的皇极殿内,响起天启皇帝的声音,这叫不少的大臣,一个个都变得警觉起来,生怕漏掉天子所讲。

  “自朕御驾亲征,得胜归朝以来,朕就一直在心里思索一件事情,为什么我大明昔日的军威那般强盛,可现在却成了这副模样?

  远的不提,朕的皇祖父,万历朝的三大征,打的那些心怀不轨者,是连头都抬不起,那时谁敢挑衅我大明,就必然会付出惨烈的代价!

  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大征打下来,叫我大明天威传遍海内外,可是渐渐的,这一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从萨尔浒之战开始,一直到现在,一个小小的建奴,昔日大明的奴才,竟敢这般猖獗的进犯大明,诸位卿家,朕想问问你们,谁能给朕答疑解惑呢?”

  天启皇帝的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站在朝班的一众的大臣,不少都低下了脑袋,不敢多看天子一眼。

  而处在皇极殿外的那些大臣,在唱名宦官的传唱下,在听完天启皇帝所讲,那一个个都露出各异的神情。

  是啊,在萨尔浒之战开始前,大明有着三大征,取得的骄人战绩,使得很多人心里都觉得,那时候的大明已恢复昔日强盛。

  可是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打在大明脸上,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些。

  以少胜多的战绩,在史书中不是没有记载,但建奴以少胜多,这就叫那时的大明,觉得是不可思议的。

  “既然诸位卿家不说,那就由朕来继续说吧。”

  天启皇帝看着众人不言,缓缓站起身来,朝着丹陛走去,朗声说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大明朝文贵武贱所致!

  朕知道,在很多人的心中,都觉得行军打仗的将领,倘若是不进行压制、制衡的话,就会发生拥兵自重的情况,定会生出不轨之心,背叛大明!

  也是有了这一前提,真要细数下来,从萨尔浒之战算起,期间我大明在辽东之地,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事,多是由不懂军事,只会治理地方的文官,把持着兵权调度所致。

  杨镐、王化贞他们,哪一个不是这般的自以为是,不从实际出发,仅凭自己的那点认知,就独断专行的大搞其事?!

  以至于我大明不断损兵折将,丢掉大片的疆域,还叫猖獗的建奴,势力变得日益强盛起来!”

  天启皇帝此言一出,叫原本安静的朝班,立时就变得躁动起来,谁都没有想到,天子竟会讲出这样的话。

  天子这是要为大明武将正名啊。

  “陛下,事情并非是这样的啊。”

  一名都察院御史,此时走出朝班,持朝笏激动道:“辽东的事情很复杂,陛下不可一概而论,不久前以祖家为首的辽派将门,那不正是最好的明鉴吗?”

  “臣附议!”

  “臣附议!”

  不少朝中大臣,纷纷走出朝班,持朝笏附议道。

  天启皇帝所讲的这些话,叫朝中的文官敏锐的觉察到威胁,这被他们压一头的武将,难道要再起复不成?这不是乱了纲常吗!?

  “哈哈,朕就知道你们会这样说。”

  看着这些跳出来的文官御史,天启皇帝大笑起来,说道:“朕记得在此之前,是谁说的辽人可大用,可助国朝一扫建奴之患的?

  想当初,熊卿奉旨出镇辽东,却被不懂军事的王化贞抢先一步,在一些决策上,肆意妄为,根本就不听熊卿所讲。

  而熊卿只不过上了份奏疏,陈述了辽人不可用的事实,可却被朝中的不少大臣,诟病成熊卿飞扬跋扈的?

  以至于那时的朕,都觉得熊卿的确这般,要不是平辽侯,先前奉命援辽,真实了解过辽东的情况,只怕朕要错杀对我大明忠心耿耿的臣子了。”

  “……”

  天启皇帝的这番话讲出,叫不少大臣都低下了脑袋,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天子会翻以前的旧账。

  而站在朝班中的赵志伟、熊廷弼等一众人,此时心里却生出唏嘘之念,看来这一次,天子要再掀起一场大风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