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周成帝君,我能百倍返还>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周藏书馆
  印刷术说难不难,说易其实也不容易,如果没人捅破那层窗户纸,那么印刷术或许即使有百年、千年的时间也发展不出来,而一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印刷术其实用不了多久就能发明出来。

  在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大体分为了两个阶段,一个雕版印刷,一个是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顾名思义,是将需要印刷的书籍雕刻成一个雕版,然后每次印刷的时候,就用雕版印刷出来。

  这种印刷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一个雕版只能印刷一套书籍,二是雕版的使用年限有限,一旦雕版上的某个字坏了,就需要重新打造一套,极为的费时费力。

  周清林对雕版印刷的局限性非常清楚,因此他一上来就让民匠营的工匠研究的是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顾名思义,是将一个个独立的字雕刻成单独的模板,印刷书籍时,只需要找到相应的模板即可。

  这种印刷方式不仅比雕版印刷的成本更便宜,印刷的效率也更高。

  民匠营的工匠在能力方面并不比军械营的墨家弟子差多少,加上活字印刷术其实并不算难,因此周清林尽管是三个月前才让他们研究的印刷术,但他们依然还是很快就研究了出来。

  民匠营的营地内,周清林看着手中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书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很好,你们民匠营的工匠做的不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将印刷术印刷出来了,孤大大有奖!”

  周清林夸奖了民匠营的工匠一句。

  民匠营的工匠听到周清林的夸奖之后,脸上露出了激动之色。

  他们虽然待遇也相当不错,但论地位,其实普遍比军械营的工匠低了一些,这点从周清林经常去军械营巡查,而很少来民匠营就可以看的出来。

  所以,他们听到周清林的夸奖之后,脸上才会如此的激动。

  而周清林检查了一下印刷术的结果之后,就起身离开了民匠营。

  印刷术的出现,让周清林脑海中冒出了很多想法。

  至于对民匠营工匠的奖赏,自然有相应的官员会安排下去。

  返回宫城之后,周清林就将翰林院的院长叫了过来。

  翰林院是一个比较清闲的部门,主要负责整理的是各类书籍,以及帮助周清林起草诏书之类的工作。

  翰林院的院长是一名老者,也是大周的一名大儒,是周清林重新构建中央朝堂时亲自招募的。

  老头名叫赵鸿儒,已经年过六旬了,放在平均寿命不到四十的古代,绝对算的上是高寿。

  因此,周清林等他进来之后,连忙让人先给他赐座,而后这才开口道:“赵爱卿,孤今日找你入宫,为了两件事情,一是孤准备将翰林院的藏书拿出来,在王城修建一座大周藏书馆,以供天下学子参观,赵爱卿以为如何?”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连忙起身开口道:“大王,万万不可,翰林院的藏书非常珍贵,一旦被学子损毁就大大不妙了!”

  赵鸿儒倒不是不舍得将翰林院的书籍给大周的学子看,而是翰林院的书籍大都是孤本,一旦损毁,就很难修复。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的话之后,知道他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解释道:“赵爱卿,你误会了,孤并不是打算将翰林院的原本拿出来,而是准备将他们的副本拿出来组建大周藏书阁。”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不要孤本的时候,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是,当他听到周清林要副本的时候,顿时将眉头给皱了起来。

  “大王,副本不是不可以,不过翰林院藏书有十万之巨,想要将这些藏书都手抄一份,恐怕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抄完!”

  在此方世界,印刷术还没有出来,因此书籍都是需要靠手抄的,一名学子平均差不多一个月才能抄写完一本书籍、

  翰林院的学子只有不到百人,想要将十万本藏书都抄写完,十年都是少的了。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的担心之后,哈哈一笑,开口道:“赵爱卿放心,孤今日既然找你过来,自然是解决了抄写困难的问题,民匠营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名为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手段,一本书籍不到半个时辰就可以印刷出来,而且还可以同时印刷多本书籍!”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先是精神一震,而后脸上露出了怀疑之色。

  “大王,你说的是真的吗?这世上真有如此逆天的神术吗?”

  赵鸿儒从来没有见过印刷术,所以对周清林的话充满了怀疑。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的质疑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开口道:“赵爱卿如果不信,待会儿可跟孤亲自去民匠营看一看这印刷术。”

  说完之后,周清林停顿了一下,继续开口道:“孤此次叫赵爱卿入宫,除了大周藏书馆的事情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孤准备发行大周周报,由你翰林院负责撰笔。”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满头雾水的看向了周清林,开口道:“大王,请恕微臣愚钝,何为大周周报?”

  赵鸿儒从来没有听说过报纸这种东西,自然不知道所谓的大周周报是什么意思。

  周清林闻言,解释道:“所谓大周周报,是一张大概有三四页大的巨大纸张,纸张上记载着朝廷最新的政策、国内的民生、各种逸闻趣事等等,七天之内发现一次,故而取名为大周周报。”

  “周报上的内容由你翰林院负责编撰、审核,最后交由印刷司印刷,大周商会进行发行,目的是为了让大周百姓更加了解朝廷的政策动向。”

  周清林将他对大周周报的设计和愿景告诉了赵鸿儒。

  穿越而来的周清林非常清楚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管这方面的事情,现在印刷术既然弄出来,周清林自然准备成立大周周报,引导国内的舆论。

  至于印刷司是周清林准备成立的一个新部门,归在工部下面,专门用来处理印刷书籍之类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