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周成帝君,我能百倍返还>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周周报
  赵鸿儒平时虽然醉心学术,对政治方面不太敏感,但听完周清林对大周周报前景的描述之后,依然眼睛一亮。

  作为一名大儒,赵鸿儒当然也知道舆论的重要性。

  以往的时候,舆论往往掌握在各大世家手中,因为他们掌握了朝堂的各种政策信息,底层百姓的信息来源十分有限,这也导致了各大世家经常曲解朝廷的政策信息。

  一个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在他们的曲解之后,成了他们鱼肉百姓的工具。

  大周推行的各项新政之所以能顺利的推行下去,一方面在于诸葛亮超强的内政能力,另外一方面在于大周刚从亡国的边缘走过来,国内的世家大族遭受打击之后,早就一蹶不振。

  即使如此,新政在推行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不小的阻力,特别是在西陇、平阳这种新占领的地方。

  西陇得亏荀彧的能力不弱于诸葛亮,才能顺利推行下去,而平阳更是在周清林清理了一番平阳的世家之后,才将新政推行了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世家、利益集团出现的事情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周清林才会未雨绸缪的准备组建大周周报,提前掌握舆论。

  “大王,微臣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吧,我翰林院一定将大周周报的事情给办妥。”

  赵鸿儒明白周清林的打算之后,连忙开口保证道。

  周清林闻言,点了点头。

  翰林院集中的是大周最有学识的一帮人,让他们来编撰大周周报最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大周周报的事情定好之后,周清林就带着赵鸿儒再次来到了民匠营。

  当赵鸿儒亲眼看到一本书籍被很轻松的印刷出来,一个字也不差之后,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

  良久之后,他才反应了过来,激动的开口道:“恭喜大王,有了如此神术,我大周从此以后就不缺书籍了,天下学子必然会感激大王的!”

  赵鸿儒太知道抄写一本书的困难了,有了印刷术之后,大周的学子以后就不缺书籍,这对推动大周的文教有极大的帮助!

  赵鸿儒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儿,才会如此的激动。

  周清林看到赵鸿儒激动的样子之后,只是淡淡的一笑,开口道:“赵爱卿,如此你可同意成立大周藏书馆?”

  赵鸿儒连忙点了点头,开口道:“大王,有印刷神术在此,微臣支持成立藏书馆,供天下学子借阅!”

  印刷术对赵鸿儒来说,无疑是一项神术,所以他才会称呼其为印刷神术。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的话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大周藏书馆的事情也定了下来。

  当然了,藏术馆想要开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起码藏书馆修好之后,才能开馆。

  而修建一座藏书馆,也不是一两天能修建好的。

  因此,翰林院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周周报上面。

  五天之后,翰林院就初步拿出了一份大周周报给周清林。

  周清林看完翰林院拿出的大周周报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赵爱卿,大周周报面对的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当中识字的都不多,更何况理解你们这上面这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了,因此大周周报上面的文字最好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翰林院拿出的大周周报,上面的文字形式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而且非常的优美,但大周百姓目前的识字率都不高,更何况是理解上面的内容,所以周清林对翰林院拿出的大周周报非常不满意。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要求他们用白话来编撰大周周报之后,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开口道:“大王,白话乃不雅之语,难登大雅之堂,怎可用来编撰大周周报?”

  赵鸿儒是一名大儒,推崇的自然也是文言文。

  在他看来,白话是不雅之语,只可用于平时的交流,不可用于著书立传。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的话之后,顿时就头疼了起来。

  他也是失算了,没想到赵鸿儒作为一名大儒,如此不喜白话。

  周清林想了一下,开口道:“赵爱卿,大周周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大周的百姓都了解朝堂的新政策,因此首先需要让他们看的懂才行,而白话无疑是最能让他们看的懂的,因此大周周报必须用白话来编撰!”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沉默了下来。看書溂

  他虽然是一个老顽固,但并不是一个傻子,自然知道周清林说的有道理。

  因此,他沉默了良久,这才开口道:“大王,微臣明白了。”

  赵鸿儒最终还是接受了周清林的建议,准备用白话来编撰大周周报。

  周清林听到赵鸿儒明白自己的苦心之后,脸上则露出了一丝笑容,继续开口道:“除此之外,你们编撰的这大周周报上面的内容都太严肃了,可以多一些话本之类的小说和逸闻趣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关注大周周报。”

  周清林将翰林院编撰的大周周报的另外一个问题也指了出来。

  翰林院编撰的大周周报除了文字晦涩难懂之外,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严肃了,而太过严肃的报纸很难比普通百姓所喜欢。

  赵鸿儒听到周清林的建议之后,想了一下,开口道:“大王,微臣明白您的意思了,微臣下去之后,会召集翰林院的同僚重新编撰一份大周周报的。”

  周清林点了点头,而后挥了挥手,就让赵鸿儒退下了。

  有了周清林的具体要求之后,翰林院编撰起来的速度就更快了,大概只在三天的时间,就重新编撰出了一份新的大周周报。

  新的周报和旧的周报比起来,不仅用词简单明了了很多,就连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增加了很多,上面还附载了一份话本小说。

  据说是翰林院一名翰林无聊时写的一个话本。

  除此之外,新的周报上面对朝廷新政策的解读也都尽量用的是大白话,比如关于周清林立后选妃以及朝廷最近修建的学堂的解读都是用的大白话,能让下面的百姓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