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周成帝君,我能百倍返还>第二百四十八章 班师回朝
  林若愚之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出山,主要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并不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事实上,林若愚心中还是充满了满腔热血的,加上他现在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现在归隐的话,林若愚心里始终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而且周清林还亲自出面邀请他担任南鸢郡的第一任郡守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给足了林若愚面子。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林若愚最终才答应了出山,替周清林效力。

  周清林听到林若愚愿意出山为自己效力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说实话,林若愚的能力虽然强,但诸葛亮、荀彧等人的能力可比林若愚强多了,周清林其实不是一定非差林若愚不可的。

  他之所以会亲自来请林若愚出山,主要还是为了向南鸢的旧臣和人才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他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出身的原因而轻视南鸢的人才。

  亲自上门请林若愚出山,相当于千金市马骨。

  而他这一招显然也非常的有用,南鸢的其他人看到周清林贵为一国之主,竟然亲自上门请林若愚出山之后,对周清林的好感直接飙升。

  而好感飙升导致的便是大量南鸢人才纷纷为周清林效力。

  特别是南鸢一些原本因为出身卑微的人才更是得到了周清林的重用,在周清林划分的南鸢三郡中纷纷担任要职。

  最终,周清林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将南鸢初步纳入大周的统治,算是真正意义上从精神层面灭了南鸢,大周的各种新政也在南鸢有条不紊的推动着。

  大周的各种新政对底层的百姓是有好处的,而对南鸢的各大世家却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各项新政刚开始推行的时候,还受到了大量南鸢世家的强烈反对。

  他们甚至策动了一场民变,妄图通过这种方式阻碍大周各项新政的推行。

  然而,周清林铁了心要在南鸢推行大周的各项新政,面对南鸢世家的挑衅行为,周清林也没有心软,直接让吕布等诸将带着魏武卒攻破了引起民变的世家,屠戮了足足十几家世家!

  在魏武卒的刀锋之下,南鸢的世家这才清醒了过来,弄明白了周清林和南鸢王截然不同。

  周清林是一个征服者,平时虽然很好说话,但是一旦触犯周清林和大周的利益,必然会引来周清林的强力反弹!

  南鸢的世家们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之后,立马就变得老实了起来,不敢继续明目张胆的反对周清林和大周的各种新政。

  当然了,暗中的一些阻挠肯定有的,但大周新政对南鸢的底层百姓有利,得到了大量南鸢底层百姓的支持,南鸢世家的暗中阻挠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一个月之后,大周的各项新政走上了正轨,大量原本属于南鸢世家的土地在大周官府的主持之下,被分给了底层的百姓。

  而且随着周清林入主南鸢,大周的各种新式耕种工具和高产作物也开始传入了南鸢。

  因为已经过了春耕的原因,这些高产作物和新式工具虽然发挥不了多少作用,但在明年的时候,就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了。

  而周清林也在大周的各种新政在南鸢正式走上正轨之后,也和郭嘉等人商量起了班师回朝的事情。

  自从进入南鸢开始算起,到了现在为止,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里,周清林和魏武卒的士兵都在南鸢作战,现在南鸢既然已经拿下了,周清林自然准备班师回朝。

  毕竟,大周才是周清林真正的根本!

  而周清林想要班师回朝,自然需要先将南鸢安排妥当之后,才能班师回朝。

  否则的话,一旦南鸢出现了问题,那他这一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最终,周清林考虑了一番之后,在南鸢留下了三支军队。

  一支是薛仁贵率领的一万五千人南鸢营和一万定海军。

  这两万五千人主要驻扎在南郡,防止楚军北犯。

  另外一支则是南宫适率领的一万南安营。

  这一支军队周清林安排在了南鸢城,主要负责震慑南鸢城的霄小!

  南宫适率领的南安营虽然是辅军,但并不代表这支军队的战力弱。

  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南宫无双的嫡系部队,是南鸢曾经最能打的一支部队,投降周清林之后,在周清林的武器装备支持之下,实力比之前更加的强大,用来威慑南鸢郡的霄小完全足够了!

  除此之外,四万魏武卒周清林则准备全部带回大周王城,而另外的一万定海军,周清林则准备安排他们返回平阳郡,和大周锐士进行换防!看書溂

  就这样,周清林将南鸢的防守事务安排妥当之后,带着四万魏武卒和郭嘉、荀彧等人开始班师回朝了!

  班师回朝的时候,因为并不着急,所以周清林选择了缓行军,也随便了解了一下南鸢的具体民情。

  最终,原本急行军半个月就能走完的路程,周清林带着四万魏武卒,硬是花费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才回到了王城。

  而诸葛亮也提前得知了周清林班师回朝的消息,提前在王城外带着群臣迎接了起来。

  周清林看到诸葛亮之后,脸上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虽然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返回王城,但王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越发的繁荣了。

  这也是周清林在外征战一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为粮草担心的主要原因。

  随着高产作物在大周的推广,大周的粮食产量日益增加,和两年前比起来,大周的粮食产量足足增加了两三倍。

  这么多的粮食产量足够十万大军在外征战数年所需了,更何况是区区一年的时间!

  这也是诸葛亮最为主要的功劳之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诸葛亮看似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但在周清林心目中,大周能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诸葛亮的作用绝对位居第一,就连吕布等诸将也比不上诸葛亮!

  在这种情况下,周清林看到诸葛亮之后,脸上才会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