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31章 叛逆期的小舅子
  林英德轻“哼”了一声,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动作却很实诚:将那画上的仙鹤摸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叫下人拿来个装画的用具,将画小心地卷起放了进去,说等会要拿到书肆去装裱。

  苏齐很高兴,吃饭的时侯,老丈人还主动给他夹菜,虽然仍旧没个笑脸,但苏齐不介意。

  因为这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倔老头,自己投其所好,说是将其给收买了也不为过。

  饭桌上其乐融融,林氏瞧见女儿脸色红润,穿着体面,知道她在婆家过得不错,也安心了不少。

  几人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聊着家常,苏齐突然问道:“小舅子今日不回吗?”

  林氏回道:“如今县试在即,硕儿读了几年书,也打算去试试。

  而且学堂这段时日抓得紧,每每下学都很晚了,次日一早又早早得就开始上课。

  若不在此过夜,只怕很难见到他。”

  林钰是很想留宿的,毕竟成亲后,也没回过几次娘家。

  但家里已经安排了初三小姑子归宁,若她和相公在娘家留宿,回头婆婆一定会不满。

  但还不等她开口回绝,苏齐就先一步说道:

  “岳母,我们今日并不准备留宿,等年后再寻个机会来看望您和岳父。”

  话音刚落,就听“啪”的一声,是筷子被拍打在桌上的声音。

  林英德唬着脸怒道:“我女儿是嫁给你,不是卖给你。

  她难得回趟娘家,连在娘家住一晚都不行了?”

  苏齐真被唬住了,居然愣在那里,一时间喃喃不得言。

  林钰最了解自己爹的脾气,忙出声打圆场:

  “爹,事情不是您想得那样,本来今日也是小姑子归宁的日子。

  但婆婆为了顾及我的感受,先让我回来,明日再安排小姑子回娘家。”

  说完这话,见父亲的脸色还是不好,忙又接着说道,

  “爹你不知道,相公替知县大人作画,不仅得了赏银,大人还亲笔题字,称赞相公‘后生可畏’呢!”

  听到这话,林英德愣了下,随即看向苏齐:知县能亲笔题字给他,看来对他很是赏识。

  苏齐露出亲切的笑容,大大方方地任凭林老爷子打量。

  后者看着他,虽然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给予了肯定:

  观这小子的形貌,确实与从前大有不同,姑且相信他变好了吧。

  “你可还参加来年的县试?”

  老爷子一把年纪,思维居然还能如此活跃,话题跳起来都不用跟人打招呼,着实难得。

  苏齐点头回道:“我这些时日闭门读书,正在为来年的县试作准备。”

  “哼,你可不是第一次考了,别又落榜了。”

  “打住,老头子你这话怎么说的这么难听,考还没考呢,怎么就先想着落榜了。

  呸呸呸,赶紧把话收回去。”林氏将丈夫一顿数落。

  苏齐却毫不在意道:“岳父大人放心,这次我有把握能过。”

  林英德又想开口讽刺,被林氏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到嘴的话立马改成:“有信心就好。

  这话一出,气氛又和乐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温馨。

  这时,小舅子林硕回来了。

  林氏疑惑:“怎么今日这么早就下学了?”

  林硕一走进来,就见到了坐着吃饭的苏齐,

  他翻了个白眼,随即叫了声“姐”后,就在旁边的空位上坐了下来。

  林英德冷声道:“怎么只叫姐,姐夫不会叫吗?”

  之前和小舅子闹了不愉快,苏齐也没打算,能收到小舅子的礼遇。

  但听到岳父帮着自己训斥小舅子,心里还是有些幸灾乐祸的,可面上还是笑呵呵道:

  “啊硕定是刚下学累了,这才没注意到我,没什么关系,我不介意。”

  “我是故意不叫的。”林硕大声回道。

  这小子真是脑子少根筋,就喜欢上赶着挨训。

  果然,林英德又怒了,筷子一丢,直接骂到:

  “亏你说得出这种话来,读了多年的书,连点礼数都不懂。

  今日不准吃饭,给我到外头罚站去。”

  林硕直接站起来嚷道:“不吃就不吃,我去道会司里吃去。”

  说完就走出了家门,速度之快,仿佛逃命似的,连林氏跟在后头叫了好几声,都没有回应。

  而苏齐则坐在那里皱眉思索。

  这顿饭吃得着实不太愉快,饭后,夫妻两人就要回去了。看書溂

  临走前,他跟老丈人打听林硕与道会司的事,得知小舅子与道会司內的人常有往来,于是蹙眉说道:

  “我总觉得这个道会司不太对劲,只怕与那黑莲花教有些牵扯。

  还是让小舅子少与他们的人往来为好。”

  林英德不以为然:“道会司也是官府,怎会跟那邪教有牵扯,你莫不是想多了。

  好了,时侯不早了,你们赶紧动身吧,再不走,只怕天要黑了。”

  苏齐一看天色,确实不早了,如今还没立春,天黑的还有点早,所以不能走得太晚。

  于是,他作揖道别:“那我同钰儿先回了,改日再来探望你们二老,告辞。”

  林钰也依依不舍地同父母告别。

  回到家时,天快黑了,苏母还没睡,还在屋子里等着他们。

  见两人大包小包地拎回来,心里高兴,粗粗看了眼回礼,对着林钰赞道:

  “你爹娘果然都是敞亮人,准备了这么多回礼,日后你们可要好好孝顺他们。”

  两人齐声附和:“娘说的是。”

  这时候的习俗,走亲戚带去多少礼,就回多少礼,这是正常社交礼貌。

  但若对方回礼给得多,那就是给送礼的涨面子,可是需要胸襟和气度的,相当难得。

  因为如今的物质非常匮乏,哪家不是捂紧了荷包过日子,谁也不愿做慷慨人。

  所以才显得珍贵。

  苏齐也觉得自己能找到这么好的岳家,委实是踩了狗屎运,尤其是同王大财这样的姐夫相比。

  初三一早,苏荷就牵着儿子,领着丈夫王大财过来拜年了。

  苏母一看女儿女婿两手空空地过来,气不打一处来。

  往年好歹还有个三瓜两枣地带来,今年倒好,干脆直接空着手来。

  从没见过哪家女儿归宁,空着手回娘家的,说出去准被人笑话死。

  他们脸皮厚,不要面子,自己这个老太婆还要面子呢。

  但村里的习俗,新年里不宜发火,还要准备好水好菜地招待客人,否则会坏了一年的运势。

  想到这一点,老太太就生生地将怒火给压了下去。

  估计王大财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故意空着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