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32章 姐夫跟着来了
  看见苏齐,王大财又旧事重提,苏齐呵一声:

  “姐夫,我之前说过了,不能帮你作画,你怎么还惦记着这事呢?”

  王大财将人拉到书房,关上门低声道:“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你好。”

  苏齐挑了挑眉:“为我好?从何说起?”

  “你知道吗,跟你求画的是道会司里的大人,他愿意出五十两,来买你的虎图。”

  难怪王大财对自己帮知县作画的事,知道得这么清楚,原来是从道会司得到的消息。

  苏齐说道:“我已答应了知县大人,不准备再作第二幅虎图。

  若出尔反尔,知县大人可不会轻饶了我---们。”

  苏齐以为自己再一次的警醒能起到作用,谁知这次王大财一副完全不在乎的模样:

  “你真是杞人忧天,道会司可是独立于官府之外,知县可没法插手管他们的事。

  那要画的大人说了,只要你作一副相同的虎图出来,他必定保你我无事。

  而且你知道吗,人家愿出五十两银子买你的画,五十两啊,得干多少年才能赚到这么多银子。

  这等送上门来的好事,不赚的岂不是傻子!

  等得了银子,咱两四六分,如何?”

  “你四我六?”苏齐斜眼问道。

  王大财支支吾吾:“这,毕竟是我牵头得来的银子,自然是我六,你四......”

  哈,就知道他没那么大方,苏齐摇头道:“这画我是不会画的。

  也劝姐夫一句,少跟道会司的人牵扯,以免日后惹祸上身。”

  王大财以为苏齐嫌分的银子少,于是一咬牙,又加了一成:“四六你嫌少,那咱们五五分。

  不能再多了,毕竟若没有我从中牵线,你可赚不到这么多银子。”

  苏齐有点不耐烦了:“这银子我是不会赚的,姐夫想赚就找旁人去。”

  说完这话,就直接开门走出了书房,

  徒留王大财在那骂了半天的“败家子”“狂徒”“不识好歹”。

  回到堂屋,几个女人正在聊家常。

  苏荷的儿子小宝一见来人,忙跑过去抱住舅舅的大腿,嘴里嚷嚷着要压岁钱。

  苏齐笑着一把将小家伙抱起,逗趣道:“你这个小胖子,又长了几斤啊,舅舅都要抱不动你了。”

  小宝儿仿佛没听到男人的话,只一个劲惦记着红包:“舅舅,你给我准备红包了吗?

  我爹说了,舅舅赚大钱了,一定会给我包个大红包。

  舅舅你赚大钱了吗?”

  听了这话,苏母狠瞪了女儿一眼:“这么小的孩子,满脑子钱钱钱。

  你是怎么教育小孩的?如今就钻在钱眼子里,日后还有心思读书科举吗?”

  苏荷从小被数落惯了,只嘴唇蠕动了两下,喃喃地说不出话来。

  苏齐走过来打圆场:“娘,一个人成才并非一定要读书科举,如姐姐姐夫这样,做点小买卖,也没什么不妥。

  或者将来学个手艺,靠手艺赚钱,也不至于没饭吃。”

  见到儿子,苏母脸色缓了缓,好声说道:

  “那怎么成,商贾、手艺人都是些歪门邪道,读书科举,将来当官才是正途。”

  等转向女儿的时候,脸又拉长了,重新叮嘱道:

  “小宝儿能读书就让他读书,别整日里教他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是,娘。”苏荷小声应道。

  苏齐知道母亲重男轻女,这几乎是古代大部分的通病。

  古人以孝为先,他也不能指责自己母亲做得不对,只能在感情上多照顾下姐姐。

  “娘,咱姐都这么大了,知道怎么照顾家庭,照顾小孩,您就别瞎操心了。”

  “她懂个屁,还不是被男人拿捏得死死的,一点主见都没有。

  她公婆又不在了,我这个当娘的如不帮着把关,还不指定要过成什么样。”

  想到这些,苏母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瞪着女儿。

  苏荷被母亲看得有些紧张,两手攥着衣角,嘴里连忙道:“娘,我,我都听您的。”

  这时王大财笑呵呵地越过媳妇,径直走到丈母娘面前,讨好地说道:“娘真是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我也打算,让小宝儿日后走科举的路子,就跟小舅子一样,做个才华出众的读书人。

  只是,我家没那个钱啊!

  而且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要赚钱供小宝读书,实在是难哪。”

  苏母不赞同道:“我瘫痪在床,不一样赚钱供儿子读书,你一个手脚齐全的大老爷们,难不成还比不上我这个老婆子?”

  王大财赶紧拍马道:“娘有见识和胆魄,注定您不是一般的老婆子,我哪里敢跟您比啊!”

  苏母嘴上“哼”了一声,心里还是受用的。

  苏齐就觉得没眼看了,这番姿态再配上王大财的肥头大耳,看起来简直油腻得不行。

  只听油腻男接着说道:“娘,为了日后能让小宝读书,您让小舅子给我画副画成不?”

  苏母疑惑:“你赚钱跟啊齐作画又有什么关系,怎么扯到这上面来了?”

  “哎呀,娘您不知道,在外头,小舅子的画可值钱了,有人都出高价来购买。

  买的人找不到小舅子,就直接求到我这来,

  他知道我是小舅子的姐夫,希望能得一幅小舅子的亲笔画。

  若是这笔买卖成了,那小宝日后读书的花用就不愁了,我全攒起来给他念书去。”

  听了这话,苏母看向儿子。

  因为知道自己这个女婿的德性,所以她要问问儿子的意思。

  苏齐在心里将王大财骂了一通:没说服自己,就打算围魏救赵,来说服自己的娘?

  真是贼心不死。

  于是他只得将先前提的利害关系,又同苏母复述了一遍,完了接着说道:

  “娘,不是我故意不帮姐夫,确实是这件事于我们不利。

  还不如我替姐夫店里多写点对联,

  逢年过节时,有客户过来买东西,就免费送对联,这才是安全的买卖。”

  苏母点头:“我儿说得对,就这么办。

  别想着天上掉馅饼,唯有脚踏实地的日子,才能过得长久、踏实。”br>
  苏大财很失望,但也没办法,只得应了下来。

  对联也好,有总比没有强。

  回头问问那个客人,小舅子写的对联他感不感兴趣?

  想到这个可能,就又眉开眼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