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34章 画资
  苏齐来到祠堂门口,看见茅草屋顶,被积雪压出了一个大洞,雪全落到了祠堂里。

  不过幸好没压着供奉的牌位,否则后果只会更严重。

  祠堂外围满了乡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大声议论着。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族长来了。”

  众人的说话声瞬间小了下来。

  苏长根走到祠堂门口,皱眉看着里头的场景。

  有人问道:“族长,年前不是就说要修祠堂了吗,怎么还没修?”

  “是啊,如今都被雪压塌了,该怎么办?”

  听到这话,苏长根转身质问一同来的苏经国,语气严厉:

  “这件事不是你负责的吗,年前就集资准备修祠堂了,为何还没动工?”

  苏经国看着被压塌的祠堂,心想惴惴,嘴上吞吞吐吐道:“年底大家都忙着过年,招不到人帮忙。

  正打算修时,又下起了大雪,这才耽搁了......”

  苏长根恨极:“真是蠢货,误了祖宗基业,你可担待得起!”

  苏经国不乐意了,这么大顶帽子扣下来,他可扛不起:

  “族长,这雪又不是我让下的。

  何况修祠堂这么复杂的事,又要修屋顶,又要粉刷墙面,我一个人哪里安排得过来。”

  苏齐心说:还不是你自己想贪污那么点维修款,而死拽着不放的么。

  想到这里,他貌似担忧地自言自语道:“也不知这地面有没有压坏,老祖宗们也不知是否受到了惊扰......”

  一听这话,苏长根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回头又狠狠地瞪了苏经国一眼。

  随后将几个族老招了过来,一同进到祠堂里开会去了。

  祠堂如今变成这样,只怕需要重建,并且祖宗牌位,还需挪到安全的地方去。

  否则,他怕夜里被老祖宗们叫起来训话。

  苏经国跟着一起去讨论了,一听到要重建,心里瞬间打起退堂鼓来:

  本来就是为了贪点银子,才揽下这档子活。

  如今不仅贪不到,还有可能要自己倒贴,这哪是人干的事,不干!

  苏长根训道:“本来就是因你延误工期,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这个责任自然要你来承担。

  两房该收的钱已经收齐,这多余的你就自己填上,算是你对祖宗们的交代。

  若不肯干,那就别说是我苏家的族人。

  我族同气连枝,作为族里的一员,理应替族里作贡献。”

  族长与族老们态度一致:苏经国闯的祸,要他自己承担,否则就逐出本族。

  古代的人都是一个大家族,或一个大村落抱团而居,被赶出家族的人都是很难存活的。

  苏经国没法子,只能咬牙应了下来。

  人总是爱捡软柿子捏,他不敢记恨眼前逼迫他的人,反而对苏齐怀恨在心:

  若不是这小子提什么要换瓦片,自己又怎么会拖延着迟迟不动工?

  如今真是骑虎难下,自己偷鸡不成,反而要失把米。

  再算算这花用,至少要多掏出二两银子来。

  自家哪有那么多银子,难不成要去抢去偷?

  想到这里,他眼前一亮:苏家小子,都是你自找的,可别怪二叔啊!

  你不是赚了很多钱么,那就贡献点出来吧!

  苏齐还不知道,自家已经被惦记上了。

  祠堂这么大的损失,是重修还是重建,需要族老们一同商讨,

  苏齐一个晚辈,轮不上他去讨论,

  于是他干脆转身回家了。

  苏母已经得知了祠堂压塌的事,见儿子回来,忙着急地问道:

  “如何,塌得严不严重?”

  苏齐回答:“屋顶破了个大洞,雪都落到屋里了,差点将祖宗牌位给埋了。

  族长与族老们正在商议该如何处理,我只怕这祠堂需要重建。”

  苏母看了看屋外,担忧道:“如今外头天寒地冻,祖宗们住的地又塌了,只怕他们地下正生着气呢!”

  苏齐顺着看了眼外头,冰天雪地,这地面踩上去都打滑,若让人去修建祠堂,还不得出人命啊!

  “娘,这事急不得,即使要修建祠堂,也得等到天气暖和,雪化开了才成。”

  “哎,也只能慢慢等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闭门读书。

  这一日是元宵节,天气虽好,但寒冷依旧,风吹在人脸上,犹如刀割一般。

  雪虽然渐渐开始融化,但路面上却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

  即使如此,汪荃还是坐着马车上门来了。

  人还没进门,声音就先传了进来:“苏贤侄在家哇?”

  听到声音,苏齐忙跑出来迎接:“汪叔来啦,赶紧屋里坐,喝杯热茶暖和一下。”

  外头是真的冷,汪荃也不客气,进得屋来就脱下披风,人往火炉旁一坐就烤起火来。

  苏母正在房里午睡,林钰见来了外男,也避到房里去了,留下两个男人在堂屋里攀谈。

  苏齐端上热茶:“也不是什么好茶,汪叔您凑合着喝点,去去寒气。”

  汪荃也不嫌弃,接过茶杯就灌进了嘴里。

  一杯热茶下肚,感觉快冻僵的身子,又重新暖和了起来,这才开口道:

  “我今日来,是专门来给贤侄你道喜的。”

  苏齐疑惑:“哦?喜从何来?”

  “你托我拿去拍卖的那两幅画,已经卖出去了,而且价格还不低。”

  苏齐惊喜:“真的?都是托了汪叔的福。”

  说着,便站起来朝汪荃弯腰作了个揖。

  汪荃将人托住,笑着道:“你也不问问卖了多少钱,就对我行此大礼?”

  苏齐憨憨地笑道:“汪叔的能耐和眼界我是很服气的,您说价格不低,那定是不低的。”

  “哈哈哈,真有你的。”

  汪荃听了心里舒畅,于是忍不住将来龙去脉都交代了出来:

  “你那两幅画之所能卖出去,运气沾了很大成分。

  元宵节前一晚恰好有场大的拍卖会,卖的都是些珍奇古玩。

  由于品类单一,我那友人就想找个新鲜品出来,因此,你的画就被顶上了。

  由于还是现场唯二的两幅画,一出来,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大家从没见过这种画法,很是新奇。

  有人出价一百两买了其中一副,由于价格太高,都没人抬价,于是第一次出价就成交了。”

  一百两?一听这么多银子,苏齐似感觉一夜之间中了大奖,兴奋得不行。br>
  忙又弯腰拱手致谢:

  “真是多谢汪叔了,新年里给我带来这么大一个好消息。

  您可真是我的贵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