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35章 露财被惦记
  汪荃呵呵笑道:“我虽花了些心思,但也要你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这画也卖不出去啊!”

  说着,就从身上掏出一个荷包,将里面的银票取出递给苏齐,接着说道,

  “抽取拍卖行的佣金,同契约上定下的提成,还剩八十两。

  由于数额比较大,我就给你换成了银票,你且收好。”

  苏齐双手托着,将银票接了过来,果然老话说得一点都不错:

  钱能解决世界上大部分的烦恼,银子在手,烦恼遁走。

  对自己来说,这八十两是笔大财,

  但在汪荃这样的人眼里,也就是点小钱而已,可他却不惧严寒,特意跑来给自己送钱。

  怕是惦记着自己即将参加县试,肯定会着急用钱,这才雪中送炭来了。

  这份恩情,苏齐记在了心里,他日定会报答。

  汪荃临走的时候,被苏齐塞了一篮子的年货,都是年前自家做的乡下野味,甜点零食等等。

  汪荃玩笑着直夸“自己收了个孝顺的好侄子”。

  等将人送走后,苏齐拿着银票,像个孩子似地跑进里屋,去跟老娘和媳妇炫耀。

  苏母笑得合不拢嘴:她长这么把年纪,头一次见到这么大面额的银票。

  真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这么多银子,都可以买六十亩良田了。

  咱要是买了这么多田,那可比邻村土财主的日子,过得还要滋润啊。

  他家也不过三十多亩良田而已。

  之前我儿就说,咱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果然是越来越好啦。”

  林钰也很高兴:“之前相公拿回家的二十两银,就把我吓了一跳,高兴了两个晚上。

  如今居然拿回了八十两。

  别说娘了,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我娘家一年的收入都没这么多,相公真是好了不起。

  这么多银子,咱家也能买地买铺子了吗?”

  苏齐笑着道:“这个先不着急,等我县试结束,咱们再合计合计,看看该怎么花用。

  先前的二十两已经用去了一半,又是购物,又是修祠堂的,

  我计划着县试若不够用,就到汪掌柜那去预支些抄书的钱。

  没先到汪掌柜直接送来了这么大一笔。

  如今不但县试不用愁了,就连未来一段时间內,咱们的手头也能宽裕些。”

  “真是太好了。”

  屋内一片欢声笑语,满是赚了钱的喜悦,屋外却有人在偷偷地听墙角。

  当来人听到“八十两银子”的时候,那因惊讶而大张的嘴巴,几乎能塞下一个鹅蛋来。

  苏灿快步往家赶,一路上心脏砰砰跳个不停。

  上午他在外头晃悠的时侯,远远瞧见一辆马车停在苏齐家的门口。

  心里疑惑:这穷小子莫不是结交了什么富贵的朋友,今日上门来拜年?

  为了一探究竟,他悄悄地躲到人家茅草屋后偷听。

  这一听,直接将“八十两银子”给听了回去

  于是立马回家告诉老子这个消息。

  苏经国知道后,心里那是又羡又妒:

  “这小子不知是走了哪门子的狗屎运,居然得来这么多银子。

  还捂着不让人知道,果然是个坏胚子。

  我真是不想看到,这小子太得意的样子。”

  苏灿眼珠一转,凑近他爹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两父子对视一眼,默契地笑了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县试的日子终于公布出来,定在了二月初八和初十这两天。

  县试是科举这条大路上的始发站,考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的县城,主考官为当地知县。

  虽然县试的难度,比起后面的考试来要低很多,但考生却不能掉以轻心。

  殊不知,仍然有很多人连这第一关都通不过。

  他们不是败在学问上,而是败在了考试的心态上。

  关于这一点,苏齐显然占有优势,毕竟也是高考的战场上厮杀过来的,心态要较旁人好得多。

  至少不会紧张到昏阙或者尿裤子。

  别笑,苏奇已经听过好几起这样的案例了,都是汪掌柜当笑话一样说给他听的。

  其用意也是让他别太紧张,免得成为旁人口中的笑柄。

  考前需做好报名工作,由于原身参加过几次县试,所以苏齐对报名的流程很熟悉。

  考前一周,他就到县衙的礼房来报名了。

  礼房的人递给他一张履历表,上头需填写考生的姓名、籍贯、体格容貌特征等。

  姓名籍贯自然不用说,很容易填写。

  但这体格容貌特征就有待商榷了:如果考生是个胖子,就不能写体态袭长。

  苏齐过了年才十九岁,还是个少年的身材,偏瘦长,而且身上也没几两肉,正在发育期。

  腰腹肌虽然此刻没有,但不能保证一直没有啊。

  自己如今每日都加强锻炼,若是在科举途中,自己练出了胸肌腹肌,身材直接健硕起来,

  那到时是不是就不让进考场啦?

  他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礼部的人撇了他一眼,说道:

  “你想多了,就你这竹竿身材,一两年內是长不出胸肌腹肌的。”

  苏齐心里“切”了一声:看不起爷啊,爷定要练出肌肉来给你瞧瞧。

  报名时除了填写外貌等基本信息,还要考察考生祖上三代的来历。

  若是娼优皂吏之后,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幸好这些苏齐都没有。

  这次县试,明面上主考官为知县海大渝,

  但实际上,具体的工作都是由衙门里的儒学署官,以及监试来做。

  海大渝只需要传达工作精神,并在考试时到考场当个吉祥物即可,

  至于具体的事,自然由手下的人来干。

  这也是官场的一贯作风。

  从得到的信息来看,今年的县试同往年并无区别,同样是考两场:

  第一场主试,第二场附试。

  只有两场都通过的考生,才能参加后面的府试,考试地点是在府城。

  若府试也顺利通过,那就等于取得了童生的身份,从此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儒生,再往上就要考秀才了。

  别高兴得太早,殊不知很多人至死都仅是个童生,永远也走不到秀才那一步。

  可想而知,考秀才有多难了,秀才后面的举人就更是难上加难。

  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

  不能因为觉得难就停在原地,若不试着往上走一走,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苏齐决定考前一日,到镇上的二舅家借宿一晚。

  这天一大早,杨广达就架着马车过来接外甥了。

  屋内,苏母正在替儿子准备穿的衣裳。

  虽然过了立春,但外头还是很冷,县试又规定了考生不能穿夹袄进考场。

  苏母心疼得不行:“每次县试,我都担心你会不会冻着。

  今年又较去年更冷些,指不定考场里冷成什么样。

  你光穿这几层单衣,可怎么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