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51章 殿试惊魂
  殿试只考策论,而且整张试卷只有一道策论题,题名为:论华山煮酒。

  说到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先皇在做皇子的时候,爱好游历。

  有一次,他游历到今天的西安一带,被当地朴实的风土人情所吸引,特在华山脚下与本地名士煮酒论道,畅谈天下大事。

  据说在那次宴会上,先皇获益良多,回京之后,向当时的皇帝献出了一系列治国良策,得到皇帝的嘉奖。

  没过多久,先皇就被封为太子,之后又顺利登基为帝。

  民间传闻,华山上有仙人,见先皇有真龙之相,故才特意下山出手点拨。

  传闻越传越广,自此后,华山又被当地人称为“仙山”。

  以苏齐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仙人就是个传说,之所以有此传说,大概率也是为先皇登基造势所用。

  而此刻殿试的卷子上却出现了“论华山煮酒”这样的题目,当今皇帝的用意何在?

  莫非皇帝对此典故也是持有怀疑态度,想要借贡生的笔来辨别真伪?

  若真大咧咧地写:这些都是假的,用来骗骗老百姓而已......

  这样写的人怕是个脑子坏的,其命运就是分分钟被关进大牢:居然敢妄议先皇,不要命啦!

  既然不能说“真”话,那就只能说“假”话......啊呸呸呸,应该是“善意的谎言”。

  苏齐仔细寻思着皇帝出这题的意图:

  因为先皇拥有超高的雄才伟略和王霸之气,所以才会被仙人看中,出手助其成事。看書溂

  当今皇帝作为先皇的儿子,同样继承了先皇的品格,以求天下贤能都能来辅佐于他,共同治理国家。

  侧面表达了小皇帝求贤若渴之心。

  像这种题,就无需再去找什么中心思想了,直接大赞特赞一番即可,说白了,就是夸人,说好话。

  看来,这场殿试不再是比谁的知识更广博,而是比谁更会吹牛!

  吹牛也是一门艺术,既要吹得隐晦又要让人高兴,要吹出一定的水平,吹出一定的境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万一操作不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那可就仕途堪忧了。

  所以这牛该怎么吹,马屁该怎么拍,还得好好规划规划。

  但也不用太焦虑,皇帝可是给了众考生一天的时间来写这“屁经”,时间充裕得很。

  苏齐埋头苦思,到底什么样的文辞,才能体现先皇与他儿子的旷世胸襟和王霸之气呢?

  最好是前人没写过的,让人眼前一亮的......

  一时间,殿堂上的所有考生都在那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迟迟没人落笔。

  礼部尚书肃然立在一旁,面上虽无表情,但心里却在暗笑:

  你们这些人啊,若连这当官的基本技能都掌握不了,日后即使当了官,也别想高升。

  今日天色甚好,春光明媚,凉风习习,但还是有考生着急得满头大汗。

  苏齐虽没出汗,但也咬着笔头苦思,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将他吹得一个激灵,脑中迸出一段文字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也是当年,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此刻用来解答这道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光这么答还不够,末尾还要结合当下的朝廷,再添几笔喻一下小皇帝,这才完美!

  就这么定了!

  苏齐按耐住心里的欢喜,在草稿上列了个提纲,整理了一下思路后,才提笔开写。

  只见他凝神聚气旋臂而落,用方正的馆阁体,一笔一画地答题。

  为何要用馆阁体呢?

  这也是殿试规定的,答题严禁使用草书,否则答卷作废。

  灵感一旦爆发起来,那可是不容易刹住的。

  此刻,苏齐只感觉笔下兔起鹘落,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文思泉涌,有如神助。

  正在他写得忘神之际,忽觉头顶一暗,有股无形的压迫隐隐传来。

  他用眼角偷偷撇了一眼,看到身边正站着一个身穿黄袍的人,这人在偷看自己的文章?

  此人是谁?

  皇宫里能身穿黄袍随意走动的人......

  该不会是当今皇帝吧?

  想到此,苏齐感觉头皮一阵发麻,全身的汗毛都不由得直竖起来。

  怕了?

  到也不是怕,只觉得此人威慑力很强,站在自己身边时,就好像有只猛虎正瞪着虎眼盯着自己,让人不寒而栗。

  别慌张,要稳住。

  自己和皇帝可是有交情的,当初也曾一见如故过,见了熟人,该打个招呼才对呀!

  想到这里,苏齐用力挤出个笑容,正打算回头跟来人招呼时,忽然又一想,不成,此招呼万万不能打!

  要知道,皇帝此刻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而且纵观历史,当皇帝的往往不喜欢身边的人太聪明,譬如,有位姓曹的历史名人就是这样的性子,身边的聪明人最后都逃不掉被他斩杀的命运。

  苏齐一心多用,既要注意笔下的文章,又要分神关注身边的人,很快,四分之一的时间过去了,但身边的人依然还在,纹丝未动。

  半柱香的时间又过去了......

  苏齐好奇,当皇帝这么闲的吗,老是站在自己身后,影响的可是自己的考试啊!

  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后望去,故意露出既惊讶又惶恐的表情:“您是欧......”

  没错,当今圣上就是那日向苏齐求《斗鸡图》的欧阳先生。

  眼前的人相比初见时,少了几分少年气,却多了一股身处高位的霸气,在眉眼之间,还透出一股传说中的天威。

  苏齐惶惶然要起身行礼,被眼前之人给按住了,那人没有怪罪他的鲁莽,却在他肩上轻拍了拍,示意他继续答题。

  显然,苏齐的态度取悦了此人,这才没有被罚。

  见人离开,苏齐刚抬起的屁股才又重新坐了回去,重重呼出一口气后,继续之前的答题。

  在这个大殿里,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朝臣们关注的焦点。

  方才发生在角落里,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让几位内阁大臣们的心里起了波澜。

  此子是谁?

  皇上似乎很关注此子,难道他们认识?

  看起来像是故交......

  皇上方才的举动,有什么暗示?

  莫非想让我等“关照”此子的意思?

  一旁静观的翰林院掌院马文才吓出一身冷汗,庆幸地拍了拍胸脯,心道:

  原来皇上很看中这个苏齐啊?幸好自己当时多留了个心眼,没让此子落榜。

  否则日后只怕吃不了兜着走。

  不同于“被关照”的苏齐,其他贡生的心理素质可就没有那么好了。

  照理说,皇帝的巡场代表的是对贡生的重视和关切,然而对考生们来说,真实情况却是:

  如泰山压顶,负弩前驱,于惊颤处,差点就污了试卷啊祖宗!

  只听安静的大殿猛然响起一声惊呼,果真有人污了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