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52章 殿试结束
  这污了试卷的可不是普通考生,乃是会试第一名,会员。

  由于他的位置离龙椅太近,直被压得几近崩溃,别说能写出好文章来,连笔都握不住啊。

  皇上巡视了多久,他那双握笔的手就颤抖了多久,卷子上满是墨汁,几乎都不能看了,还谈什么成绩可言?

  不用猜测,殿试的孙山非他莫属。

  从会元到孙山,其中的落差,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

  忽听哐当一声响,铜锣声起!

  紧接着礼部尚书朗声宣布:殿试结束!

  殿试的考卷不用糊名,殿试结束后由宫人直接收取。

  见试卷被收走,考生们才如梦初醒:这就考完了?

  是的考完了。

  苏齐抬头发现,皇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

  等收完试卷,所有考生才被允许离开考场。

  苏齐随着大流,沿着来时的路往宫外走去,身后许丹快步跟了上来。

  只见他凑近过来小声问道:“你与皇上是旧识?”

  苏齐斜眼:“你为何这么问?”

  许丹白了他一眼:“我就坐在离你不远处,你和皇上的一举一动我都瞧得清楚。

  若是你们不认识,那皇上为何站你身后多时,还拍了拍你的肩膀?”

  苏齐嘿笑道:“难道就不能是皇上慧眼识才,看我文章写得好,所以才驻足观赏?”

  许丹皱眉,想到此次殿试文章的风格,竟然有了些不确定:

  此人没脸没皮,写些“吹牛拍马,掇臀捧屁”的话,还不是手到擒来?

  皇上被其文章吸引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他拍拍了苏齐的肩膀,叹了口气后就先一步朝前走去。

  苏齐疑惑,本以为自己这么说,两人定会有一翻针对,谁知这人居然摆出一无奈的表情来?

  叹气是什么意思?

  简直莫名奇妙!

  回到住处,苏齐将外衣一脱,直接躺上床休息。

  这场考试太疲惫了,不仅脑子累,身体更累。

  要知道,殿试与之前的考试不同,更讲究考生的坐姿,身姿笔挺,坐姿端正是必须的。

  毕竟没有考棚的遮挡,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总得拿出点精气神来吧?

  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天下来,浑身肌肉酸疼得不行。

  此刻要是有人来给按摩一下该有多好。

  不管怎么说,殿试结束了,也不用再辗转难眠猜测自己会不会落榜,因为殿试的录取率几乎百分之一百,不存在落榜一说。

  如今就安心在住处,等着金榜提名即可。

  虽说很累,但躺着一时半会儿,却也睡不着觉,而后,苏齐不由得想起了小皇帝。

  犹记当初在青州府与其初相识时,他还是一幅纨绔子弟的姿态,如今再看,却是满身体天潢贵胄的气息。

  果然能做帝王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当初隐瞒身份来到青州府,也是怀着某种目游戏坊间。

  此目的,现在想来还是令人心颤,皇帝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叔叔。

  想到这里,苏齐猛地坐起,这件帝王秘腥,会不会连累得自己掉脑袋?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会,种种迹象表明,皇帝似乎并不忌讳自己知道这件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唯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高人。

  六如先生就是这样的高人,以游历为借口,早早地远离这些是非,能够安稳度个晚年。

  算了,不想了,自己就是个小人物,对上位者来说,无足轻重。

  如今科举之路算是全部走完,接下来就是等着入仕了。

  关于得中进士后的入仕,分为三个档次:

  首先,一甲进士的前途是最好的,状元御授翰林院编撰,榜眼和探花御授翰林院编修,这是他们的起步阶段。

  而且官场有句老话,叫“非翰林不入内阁”,意思是说,只有入了翰林院,才有机会登阁拜相,位极人臣。

  所以,理论上来说,三鼎甲的御后是最佳的,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至于二甲进士,相对就差了点,入不了翰林,但也能捞个京官当当,如果以后善于捕捉机会的话,还是有很大希望可以往上爬的。

  而三甲进士,是所以进士中待遇最差的,一般来说,这些人就会被派到地方上锻炼,他们最终能熬到什么级别,就要看自身的造化了。

  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几乎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都是能得一甲,入翰林,进内阁。

  所以,一甲的竞争那是相当的激烈。

  苏齐虽也幻想能当个状元什么的,但也仅是想想而已,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大小能当个官就可以了,人生也算有了转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铁定是能当上官的,那就很好了,其他的日后再谈。

  许是真的太累,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月朗星稀,正是庄周梦蝶之时,但在皇宫内的一处大殿里,却灯火同明,内阁的几位肱股大臣,此刻正在批审殿试的卷子。

  他们时不时地翻看试卷,并与身旁的人探讨一二。

  终于,在场百来份卷子都批阅完毕,并分类堆放在一旁。

  这时,只听内阁首府韦嗣立说道:“诸位对于苏齐的试卷有什么看法?”

  很静!

  所有人都不说话,这是个敏感话题,今日皇上的举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些许猜测。

  但君威难测不是说说而已,万一他们猜错了,皇上真的只是随便走走,碰巧走到苏齐那边呢?

  众人都在心里打着小九九,等着别人先回答。

  韦嗣立见没人应答,再次开口道:“皇上几次三番开恩科的目的,大家都心里清楚,若这人真是皇上看中的,那我们顺手推舟一把也是应当。”

  听了这话,礼部尚书咳了两声,说道:“臣相大人说得是,观苏齐此人的文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写得着实不错,所以,我想给他个高分。”

  有人心里嘀咕:什么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我只看到满屏的奸佞之气,就差把“拍马屁”三字顶在头上了!

  韦嗣立见有人表态,就转而问其他人道:“汝等以为如何?”

  众人忙回答:“我等附议。”

  韦嗣立满意地笑了笑,接着问道:“除了文章,你们对苏齐此人有何看法?

  王大人,你家不是藏有此人的画作吗,说说看,你对此人观感如何?”

  被点名的王姓大人只得硬着头皮回答:“我只是欣赏他的画作,对此人的人品秉性着实了解不深。”

  真是只老狐狸,故意推诿!

  韦嗣立有点不耐烦这帮人了,随性直接点破道:“皇上对此人一向欣赏,御书房可还挂着此人亲手所绘的疆域图......”看書溂

  众人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件事,那么皇帝今日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叫他们关照苏齐。

  在官场上,体察上意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眼色,会不会办事。

  皇帝求贤若渴的心,大家都明白。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臣,比如韦嗣立来说,等新人上位,自己也到了致仕退休的时侯,对自己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没有。

  所以趁着此时顺一下皇上的心意,有利而无害。

  但对于相对年轻的内阁臣子来说,现实就不那么友好了。

  只听一人道:“老夫认为,此人不可重用,万一成长起来的话,那还有咱们什么事啊?”

  其他人朝他看了看,心道:这位可真敢说!说出来又如何?

  最后还不是要看首辅的意思,又岂是我们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