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的逆袭之路>第156章 琼林宴
  百姓们对着他叽叽喳喳,讨论得热火朝天。

  面对此情此景,苏齐甚是享受,这种感觉真好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生之年,终于体会了一次诗词里的场景,人生下半场也没什么遗憾了。

  跨马游街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荣恩宴了。

  荣恩宴,又名琼林宴,此宴乃是由光禄寺主持的国家级宴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仅仅是参加一场宴会,更多的是获得一种荣耀感。

  为何如此说呢?

  荣恩宴乃是皇上做东请众位新科进士们吃饭,这还不值得炫耀一辈子吗?

  等哪天在酒桌上与同窗好友吹牛时,一撸袖子,道一句“皇上可是请咱吃过饭的!”

  这话一说,同桌的人哪个不羡慕嫉妒恨呀!

  言归正传,此次的琼林宴同往年比起来,要隆重不少,毕竟皇帝求贤若渴,好不容易招了一批贤才,岂能不花点心思笼络人心?

  再见金鸾大殿上,众进士们都规矩地列队站好,礼部司仪走上前来,高声发出指令:

  “进士簪花!”

  “是。”

  随着应答声而来的,是一排身材曼妙的美貌宫女,他们身着统一的修身罗裙,个个脸上含羞带笑,一举一动比起大户人家的小姐,都要娴雅端庄。

  男人天性爱好美人。

  苏齐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众美人来到近前,心里猜测:这些人难道是来陪酒的?今上可真是贴心!

  待看到宫女手里的花,才反应过来,他们是来献花,哦不,确切地说,应该是来簪花的。

  只见一宫女来到他面前,微微欠了欠身子,羞捻地道了个福礼后,就将手里的花轻柔地插在了他的鬓角处。

  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羞所致,苏齐的脸不争气地红了红,拱手回了一礼。

  宫女瞧见他这副做派,竟捂嘴偷笑起来。

  苏齐莫名,左右看了看,只见其他进士都心安理得地享受宫女的服侍,只有自己还对宫女表达谢意。

  没办法,自己是个现代人,骨子里没有尊卑之别,虽来古代这么些年,但还是没能改得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宫女对他莞尔一笑,显然很有好感,甚至还抛了几个媚眼。

  苏齐大窘,美人欣赏一下就得了,他可没打算抬回家享用。

  而且,大男人鬓边插朵碗大的花,怎么看怎么别扭,尤其是,在看到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进士簪花后的模样,总有种说不出的滑稽。

  苏齐忍不住要怀疑,方才那名宫女,不是对自己有意思,而是取笑自己簪花的模样难看吧?

  正这么想着,忽听身后传来许丹的声音,那斯正笑意盈盈地在问宫女,他戴花的样子好不好看?

  苏齐被恶心到了,不由得呸了几声。

  忽然,礼乐声响起,琼林宴开始了。

  众人忙站好,对着皇座上那人,拱手弯腰行大礼。

  再看皇帝,不知什么时侯换了身衣裳,在大太监高公公地搀扶下,踩着礼乐的节奏,缓缓来到龙椅旁坐好。

  “皇上万岁!”

  “此乃私宴,不必多礼,坐吧!”

  “谢皇上!”

  众进士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面朝皇帝作聆听状。

  箫衍说了番勉励的话后,司礼就宣布宴席开始。

  礼乐声再次响起,箫衍高举酒杯,与众人同饮。

  众进士们举杯高呼三声万岁,随后将酒一饮而尽。

  皇帝下场,带领众人起舞。

  苏齐按照以往的经验,又滥竽充数地舞了一回。

  舞毕,落座,上菜。

  不愧是国宴,菜色看起来相当高级。

  每个盘子装的菜不多,但摆设得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舍不得下筷子。

  只有一点不好,这些菜都是凉的,一丝热气都没有,应该是提前煮好摆在那的。

  想想也是,要烧煮几百号人的饭菜,现做肯定来不及,唯有提前做好,等时间一到,直接端上来即可。

  苏齐一大早就起了,又是叩拜又是游街的,早上吃的那点汤水早消耗了个干净,

  这肚子也已打了半天的鼓,此时看到这么多美食,鼓打得更欢了。

  他拿起筷子,挑了块最大的肉塞到嘴里,大快朵颐起来。

  将肉咽下肚,不免有些失望,这菜的味道实在没有其视觉来得吸引人,甚至,还比不上自家娘子做的味道好。看書溂

  果然,国宴就是吃个荣誉感,味道没啥值得期待的。

  饶是如此,他还是将面前的菜都吃了个精光,抬眼一扫,其他桌也大同小异,不说杯盘狼藉,至少都吃光了。

  可见大家伙都饿得够呛。

  见吃得差不多了,箫衍留下一道圣旨后,便起身离去了,众进士们忙离席恭送。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即针对三鼎甲进士的放官,也就是所谓的“点翰林”。

  众人激动了,本以为皇帝忘了呢,原来是放到了最后。

  放官属于皇帝的特权,什么时侯放,当然是皇帝说了算。

  虽说今上任性了一把,没有按照规定时间放官,但好歹还记得这茬,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只听高公公手拿圣旨当众宣读,内容大致如下:

  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榜眼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同为正七品,到此为止,后面就没了......

  众人,包括苏齐在内,都傻眼了:不对啊,好像少了个人呀,探花呢?

  高公公笑着道:“皇上并没有忘了探花郎,而是传了口谕,对探花郎,朝廷另有重用,放宽心安心等上半年即可。”

  且不说这半年期限是长是短,但就从礼仪上来说,就有点奇怪:

  状元榜眼放官时,乃是用圣旨钦点,而轮到探花了,却只有一道口谕,这未免太草率了点吧?

  众人纷纷猜测,皇上对苏齐到底是个什么用意?

  若是不重视呢,但又言“另有重用”;若是重视呢,却仅仅是一句口头约定,且还要等上半年?

  这到底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圣意真是变幻莫测。

  内阁的老臣们也是摸不着头脑,今上又在唱哪一出啊?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做臣子的再有疑虑,也不能当众反驳,只能在心里独自消化。

  其他人也就奇怪一下,到苏齐这里就直接郁闷了。

  皇上为何独独不给自己放官?

  真的如高公公所言,要对自已委以重任?

  到底什么样的重任需要安排半年之久啊?

  不会等时期到了,自己就被人给遗忘了吧?

  猜不到呀猜不到!

  皇上虽然走了,宴席还在继续。

  可苏齐已经没心情再继续下去了,于是以不甚酒力为借口,匆匆离开了宴会。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周围繁星点点,天是好天,但心情却比不上天空那么美妙了。

  回去的路上,苏齐边走边思索:

  自己贵为三鼎甲之一的探花郎,朝廷绝不可能不放官的。

  甚至可以说,自己留京任职,乃是板上丁丁的事,这个毋庸置疑。

  那么家人怎么办?

  自己原先也有打算将家人接来京城,但自从来到京城后才发现,原来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天子脚下的宅院,就凭自己那点小家底,哪里买得下来?

  俸禄吗?

  官还没放,哪里来的俸禄?

  愁啊!

  若是此时能有人帮自己一把,该多好!

  苏齐愁容满面地回到了住处,可还没跨进院门,就被人给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