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小说网>都市情感>【四合院】投机倒把,拉全院下水>第46章 系统升级了
  李海洋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有金手指。

  投机倒把系统在昨天晚上,进行了一次大升级。

  能够提供工业原材料以及电力各种指标。

  对于这个奇怪的功能,李海洋跟系统进行了交流。

  他不理解为什么连国家电网的电都能够调度出来,并且能够申请到指标。

  系统给出的理由是,审批的所有流程都是系统仿造完成的。也就是假的,但是绝对查不出来。

  而电力则没有损害国家电网的总能源,是通过系统的一种超级节能手段,从电网中获取的电力。

  系统解释说,任何的现代工业在电能消耗,水能消耗,油等资源消耗,各个做工方面都会有损失,有能量流失。

  系统通过把这些损失和流失的能量节约下来,收集起来,就可以变成给李海洋的资源。

  李海洋的理解就是,他的投机倒把规模越大,其实实质上就是越环保反,而造成的浪费就越小,甚至连污染都会被降低。

  这个系统简直是太牛叉了,原来是一个超级节能系统。

  当然不光是电能,李海洋投机倒把其他的能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

  比如系统提供的重油。

  再比如系统提供的各种汽油,柴油,煤油。

  还有粗钢甚至各种特殊用途的特种钢等!

  ……

  有了大舅给的10%的指标作为条件。

  当李海洋提出要办家属厂的时候,杨厂长震惊了。

  家属厂,这一般企业谁敢想?

  就是他们的上级企业,办个家属厂,那也是千难万难啊,更别说自己这种下级小厂。

  家属厂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有这么个小集体,安排个亲戚,那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尤其是上山下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就业压力。

  孩子一满岁差不多就开始被街道做动员工作。一个个的家长头发都快愁白了。

  为了小舅子的工作的事情,老婆已经和他吵了快有100次了。搞的现在杨厂长回家都有压力。

  对于家属厂的难度,杨厂长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既然获得了局里的支持。杨厂长也乐见其成,反正又不用自己操心。

  “海洋,没问题,这事儿我全力支持你”

  杨厂长当即开始大包大揽,并且承诺由厂里拨一块地。出一万启动资金,前期财务由厂里财会科监管,后期盈利后归还资金,就由他们自负盈亏。

  厂房,设备,都由李海洋自己决定怎么弄。

  至于做什么项目,市场如何开发,当然这个年代也不存在卖不出去的东西。关键是怎么能把原材料和电力能源弄回来。

  问题是杨厂长连问都不问。

  只提出一个条件,要两个工作岗位。

  家属厂的厂长由李海洋担任,但是计划科这边他不能抛开,还得必须两边兼着。

  李海洋原来以为。家属厂的工作指标会由杨厂长来安排,没想到这个大权竟然是全部归他自己。

  杨厂长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毕竟每个人都是要发工资的,到时候没钱。那可是,谁管这事儿就要找谁。这年头要是小集体的员职工发不出工资来,恐怕这事儿也得有人给兜着才行。

  李海洋有局里的他大舅给他兜着,所以杨厂长可不傻。

  李海洋正在琢磨到底要从什么项目开始的时候。

  没成想消息就已经在厂里传开了。

  李海洋还奇怪,怎么这三天不到就都知道了呢?

  第一个找上门的,竟然是齐干事。

  “恭喜恭喜!李大厂长!”齐干事笑眯眯的走过来。

  “听说你要当家属厂的厂长,太好了!”

  “我这还都没想好,要干什么呢,这就都知道啦!”李海洋无奈的摇着头说。

  “哎,李大厂长,之前你欠我的人情还算不算数?”齐干事笑着问他。

  她可是知道这李海洋要用一个工作指标,还她那个人情,她这可就赚大了。

  “算!给你安排一个”李海洋很干脆。

  这年头安排工作,没有什么面试不面试的,也没有什么岗位挑剔不挑剔的。

  只要是能来上班的,自然是什么都肯干的,哪怕是搬木头,扫地,打扫厕所,也没有人有意见。

  因为只要有了工作就不用下乡,就可以守在父母身边,就可以吃城市里的供应粮。

  接下来一系列的谈对象,结婚,生儿育女。

  而且连子女都是城市户口,辈辈相传。

  这就是人生赢家啊。

  所以李海洋还齐干事这个人情,真是够大的。

  对于李海洋能拿出这么大一件事情,来还她当初那个小人情。

  齐干事简直是太惊喜,太意外了。

  为了自己的妹妹不去下乡,齐干事也是费尽了心机,家里的父母为这事儿心都快操碎了。

  特别是听说有些女孩子下乡以后被欺负,更让她的父母感觉到这一走就是生离死别。

  这几天他们街道任务压得很紧,所以天天到家里来软磨硬泡。

  齐干事本来就是抱着一个试试的心态,并没敢抱着太大的希望。

  李海洋这个干脆的回答,顿时让她心扑通扑通直跳。

  她左右一看没人,快速的趴在李海洋的脸上亲了一下。

  “谢谢你,救了我妹妹和我们全家!”

  齐干事的这种话一点都没过分,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只是这个结果让李海洋有些意外。

  不过两世为人的李海洋,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他之所以想着要弄家属厂的事情,其实也就是为了这种稀缺的社会资源。

  有了这些资源,他在这个时代,将拥有一种任何人都没有的特权。

  这也是他那个惊天的绝密计划的一部分。

  ……

  虽说这个年代物资匮乏,生产任何的东西都几乎不愁卖。

  但是对于自己开办的第一个家属厂,到底选一个什么项目,李海洋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他提出了几个硬指标。

  首先不能让人质疑自己有投机倒把行为。

  哪怕是经得起核查,但是如果涉及的工业原材料或者是店里的太多,那么还是过于招人眼目。

  在前期阶段他想规避这一点。

  第二个就是能够消化比较多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要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第三个当然是要赚钱,而且还是要利润很高的那种。

  仅仅是这三个指标,就让李海洋犯难了。

  他考虑过锅炉厂,尤其是现在的四九城。

  大多数住房都没有集中供暖,对于这一点需求量极大,冬天如果是采取锅炉集中供暖,则会大大节省能耗。这其实是一个硬需求。

  但是涉及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原材料主要是中板。

  自己所在的第三轧钢厂就生产这种产品。

  但是基本上都是计划内的,根本不可能卖给自己。

  如果是自己利用轧钢厂的富裕产能来做,那就要解决电力,重油,以及粗钢这几样东西。

  虽然系统能提供,也能够提供合法的计划外手续,而且经得起核查。br>
  但是总是有些令人起疑,弄不好会引火,上身甚至会伤及大舅。

  再加上这个项目还需要技术优秀的焊工,这种工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

  最后一点就是锅炉厂需要的人手并不是太多,所以很多岗位无法安排。

  李海洋有钱,养得起这些人,但是不能发挥作用。

  所以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

  第二个就是砖场,这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却也是需要消耗能源,煤炭来源的问题也是同样有令人怀疑的弊端。而且用工人数也不算多!

  对于需要消耗工业资源的项目,在前期李海洋不准备大规模投入。

  连续几天绞尽脑汁,李海洋罗列了一大堆在纸上,密密麻麻写出了各种项目的优势劣势,但是却没有一个让他感到满意的。

  李海洋甚至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草率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